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贵芝 方郁岚 +2 位作者 卢光奎 张卉颖 何绮月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和效果,为麻醉专科护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同等学历新进护士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专科培训组各5人。常规培训组由麻醉专科住院医师带教1个月后进入临床工作,专科培训组接受为期3~5... 目的探讨麻醉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模式的临床实践和效果,为麻醉专科护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同等学历新进护士随机分为常规培训组和专科培训组各5人。常规培训组由麻醉专科住院医师带教1个月后进入临床工作,专科培训组接受为期3~5年的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将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7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分别由常规培训组及专科培训组护士给予围术期麻醉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维持期和苏醒期麻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外科医生对专科培训组麻醉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常规培训组的满意度(P<0.05,P<0.01)。结论进行麻醉专科护理培训后的护士可更好地完成临床麻醉围术期护理,提升麻醉优良率,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和外科医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护理人员 培训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动态列线图模型
2
作者 陈晨阳 朱义杰 余理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4-500,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患者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行全麻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的成年患者391例,按照7∶3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n=273)和验证集(... 目的 探讨影响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患者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行全麻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的成年患者391例,按照7∶3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n=273)和验证集(n=118)。依据训练集的数据,采用LASSO回归方法探究发生PRAE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其性能表现。结果 训练集中有103例(37.7%)发生PRAE,验证集中有42例(35.6%)发生PRAE。经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非零变量:年龄、BMI、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史、术中气道压峰值,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年龄、BMI、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史、术中气道压峰值是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患者发生PRAE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患者发生PRAE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95%CI 0.817~0.945)和0.832(95%CI 0.779~0.885)。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与验证集的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基于年龄、BMI、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史、术中气道压峰值等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预测PRA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 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余理想 于振坤 +6 位作者 杨传宗 鲁媛媛 周梦珍 江晨辉 孔文 卢光奎 陆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环杓关节脱位患者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环杓关节脱位患者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根据瑞芬太尼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0.5μg·kg^(-1)·min^(-1)组(A组,n=17)、瑞芬太尼1.0μg·kg^(-1)·min^(-1)组(B组,n=18)和瑞芬太尼1.5μg·kg^(-1)·min^(-1)组(C组,n=16)。入室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同时使用耳鼻喉麻醉喷雾器(2%利多卡因2 ml)对患者舌根进行表面麻醉,第5分钟对咽喉部进行第2次表面麻醉,第10分钟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在可视喉镜视野下对声门上及环杓关节周围进行第3次表面麻醉,随即三组静脉泵注相应剂量的瑞芬太尼持续5 min,停止泵注后开始复位手术。记录首次复位成功情况、术者的麻醉质量满意度评分和术中追加瑞芬太尼情况。记录入室时、术后3、30 min、6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及苏醒期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和C组首次复位成功率和术者的麻醉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中追加瑞芬太尼比例明显降低,术后3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托下颌手法通气比例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中和苏醒期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和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瑞芬太尼0.5、1.5μg·kg^(-1)·min^(-1)比较,瑞芬太尼1.0μg·kg^(-1)·min^(-1)联合右美托咪定序贯泵注可为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首次复位成功率,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围术期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环杓关节脱位 夹持式复位术 镇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蛋白PSD95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庆桐 蹇晨瑶 +2 位作者 刘明达 蔡慎权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组)和MCAO+C1q中... 目的探讨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组)和MCAO+C1q中和抗体组(A组),每组12只。S组大鼠仅接受颈总动脉解剖分离,不置入线栓;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A组在大鼠建模后1 d通过侧脑室注射C1q中和抗体10μl。建模后3 d通过黏附去除实验记录黏附刺激去除时间,通过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处死大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C1q、C3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1q子成分亚基A(C1qa)和PSD95蛋白含量,采用尼氏染色记录尼氏小体数量。结果与S组比较,M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延长,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升高,海马组织C1q、C3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SD9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M组比较,A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缩短,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C1q、C3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SD95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补体系统广泛激活,并通过补体蛋白C1q加重大鼠海马组织突触蛋白PSD95的丢失及运动功能障碍;中和补体疗法可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补体 突触后密度蛋白95 运动功能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醒期高血压分层评估对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冬雪 徐苗苗 +5 位作者 施敏 周亚青 岳子川 惠康丽 卢光奎 段满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分析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苏醒期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以Clavien⁃Dindo分级法(≥Ⅱ级)评估的术后并发症为研究主要结局。... 目的分析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苏醒期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脑膜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以Clavien⁃Dindo分级法(≥Ⅱ级)评估的术后并发症为研究主要结局。按苏醒期SBP和DBP分层设置血压阈值,以5种方法描述血压持续时间。单因素分析比较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前、麻醉和手术方面及术后临床特征。筛选出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调整潜在混杂变量,评估苏醒期高血压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对脑膜瘤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共529例患者纳入分析,脑膜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苏醒期SBP≥160 mmHg总累积持续时间延长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aOR=1.16(1.00~1.34),P=0.049]。与无苏醒期高血压组相比,术后并发症风险与SBP≥160 mmHg长持续时间显著相关[aOR=2.78(1.23~6.28),P=0.014],而与SBP较基线血压增加>30%无关联。苏醒期SBP≥160 mmHg累积持续时间和单次最长持续时间增加会延长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结论苏醒期高血压特别是SBP≥160 mmHg持续时间大于15 min可显著增加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高血压 术后并发症 分层评估 脑膜瘤 术后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