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玉琦 徐文炜 +5 位作者 程灶火 吴越 顾君 汤莉 季萍 李桂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组(A组)与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组(B组)。治疗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目的探讨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组(A组)与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组(B组)。治疗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治疗后的第2、4、6、8周末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减分率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治疗中各项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2分以上,治疗结束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组内比较,至第4周末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有效率为88.46%(46/52),显著有效率为67.31%(35/52);B组有效率为86.27%(44/51),显著有效率为64.71%(33/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奥氮平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喹硫平 多奈哌齐 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用药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忠东 惠存竹 《中国药物警戒》 2012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抗精神病药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蛋白因子水平对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强 杨碧秀 +2 位作者 陈新宇 杜建彬 王国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3,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检测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A组、120例抑郁症患者设为B组、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对3组被试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髓鞘碱性蛋白、钙结合...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检测对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A组、120例抑郁症患者设为B组、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对3组被试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髓鞘碱性蛋白、钙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神经角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组、B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A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 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血清钙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血清蛋白因子水平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检测血清蛋白因子水平对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血清蛋白因子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强 杨碧秀 +2 位作者 杜建彬 陈新宇 王国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8-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随访24个月,统计患者治疗第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糖代谢异常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随访24个月,统计患者治疗第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糖代谢异常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4个月时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6.18%,其中空腹血糖损害为17.11%、糖耐量减退为10.53%、糖尿病为8.55%;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趋势;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及病程均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糖代谢异常症状,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其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糖代谢异常 抗精神病药物 血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研究及OSTA指数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菁 邹凯 +2 位作者 刘晓伟 易峰 赵幸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LOKA超声波干式骨密度仪器监测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足后跟的骨密度T值,以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1为低骨量。将OSTA指数与骨密度T值相比较,来评价其在骨质疏松和低骨量中的筛查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对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评估其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T值〈-2.5时,OSTA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95%CI:0.426~0.811);T值〈-1时,OSTA指数AUC为0.531(95%CI:0.422~0.641)。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BMI、高脂血症、泌乳素升高(P〈0.05),其OR值分别为0.819、2.810、4.381。综合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3%和64.3%。结论OSTA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和低骨量的筛查价值较低。BMI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减少的保护因素,而高脂血症和泌乳素升高都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泌乳素 高脂血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独立技能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041-1043,1089,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6月某院临床康复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间有8例患者放弃训练,实际完...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6月某院临床康复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间有8例患者放弃训练,实际完成52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其间有4例患者放弃训练,实际完成56例。于入组时、和训练8周末、26周末、1年后,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ale,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于入组时、训练1年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训练8周末、训练26周末、训练1年后,观察组患者SAPS、SANS、SD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训练1年后,观察组患者NOSIE评分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社区独立技能训练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独立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M1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7
作者 俞水 金春慧 袁建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LSM1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用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PC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5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2例健康对照者LSM1基因rs16887244、rs2843738、rs2843746 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探讨LSM1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用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PC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5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2例健康对照者LSM1基因rs16887244、rs2843738、rs2843746 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gSNP)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rs16887244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不显著(OR=0.992,P=0.935);rs2843738和rs284374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无显著差异(OR分别为1.036,1.013,P均>0.05);rs16887244基因型(AA/AG/GG)、rs2843738基因型(CC/CG/GG)和rs2843746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均无显著差异(χ2分别为0.511,0.147,5.981,P均>0.05)。结论江苏地区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LSM1基因rs16887244、rs2843738、rs2843746多态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性 LSM1基因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的协同动态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的分裂症状
8
作者 赵幸福 袁国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皮层 协同 整合 精神分裂症 分裂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远 周振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状况。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用药物分为喹硫平组(25例)和奥氮平组(25例),观察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分...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状况。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用药物分为喹硫平组(25例)和奥氮平组(25例),观察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末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92.0%,奥氮平组为88.0%,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喹硫平组总成本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5),但两组成本一效果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奥氮平的经济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的精神疾病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衎衎 张晨宁 +2 位作者 王姝姗 杜志强 张忠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6-933,共8页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氯氮平浓度,探讨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与不同精神疾病靶症状(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混合型,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的关系。方法200μL进样,在一维柱Aston SX1色谱柱(25 mm×4.6 m...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氯氮平浓度,探讨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与不同精神疾病靶症状(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混合型,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的关系。方法200μL进样,在一维柱Aston SX1色谱柱(25 mm×4.6 mm,5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n SCB(10 mm×4.6 mm,5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CB(100 mm×4.6 mm,5μm)上进一步分离,直至最终测定。监测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躁狂症患者的血清中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及疗效,分析不同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氯氮平在64.47~1031.52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时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200~500μg·L^-1,精分症阴性症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0~200μg·L^-1;精分症混合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0~450μg·L^-1,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50~450μg·L^-1。结论所建立的2D-LC-UV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氯氮平血清药物浓度研究。根据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治疗不同的精神疾病靶症状,对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靶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血药浓度的检测及其对临床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萍 张忠东 张萍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5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服用喹硫平后日常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效应的影响因素,为喹硫平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服用喹硫平治疗的精神病患者786例资料,统计其喹硫平日常血药浓度的检测结果和患者的性别...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服用喹硫平后日常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效应的影响因素,为喹硫平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服用喹硫平治疗的精神病患者786例资料,统计其喹硫平日常血药浓度的检测结果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等因素,分析喹硫平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喹硫平日服用剂量最多的为0~150 mg/d (25.45%),其次为150~300 mg/d (24.43%)、450~600 mg/d (21.76%)以及300~450 mg/d (11.96%),4个剂量所占百分比83.60%;喹硫平血药浓度主要集中在0~150 ng/mL(57.76%),其次为150~300 ng/mL(30.28%),2个血药浓度所占百分比88.04%;平均血药浓度随着患者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浓度剂量比随着患者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药浓度剂量比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喹硫平临床日常血药浓度的监测,不仅能够促进药物发挥更好的临床效应,促进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使用,且同时避免或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血药浓度 日常监测 临床效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信息处理速度及工作记忆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洋洋 唐鲁平 +3 位作者 郭馨心 刘海生 郁晓曼 田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7期110-113,121,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分裂症住院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我院”)首次诊断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FDS组(24例)、慢性精神分...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分裂症住院及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我院”)首次诊断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FDS组(2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CSz组(86例)。同期我院招募与FDS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HC-F组25例,与CSz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HC-C组56例。比较各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验(DSy)、数字广度测验-倒序(DSp-B),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包括语义流畅性测验(VF)、连线A测验(TMA)。相关性采用控制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偏相关分析。结果FDS组DSy低于HC-F组,TMA高于H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z组DSy、语义流畅性的正确数、DSp-B低于HC-C组,连线A测验示例(TMA-M)、TMA、语义流畅性测验重复数(VF-R)高于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S组连线A测验错误数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P<0.05),与病程呈正相关(r>0,P<0.05)。CSz组VF-R与一般病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P<0.05);TMA-M、TMA与性别呈正相关(r>0,P<0.05)。结论首次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方面存在缺陷,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及工作记忆均存在损害。提示临床医师应多关注首次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疾病对认知的影响,应多关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信息处理速度 工作记忆 认知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知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瑜 江晨光 +2 位作者 周振和 赵幸福 贺文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认知功能上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各30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基...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认知功能上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各30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基线期、治疗4周后及12周后对两患者组进行人际知觉任务(IPT-1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照组在基线期接受IPT-15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5),但各时间节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评分治疗时间节点(基线期、4周以及12周)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时间节点×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0.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知觉功能缺陷,阿立哌唑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人际知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氟哌啶醇 人际知觉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
14
作者 洪亮 程灶火 秦心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恶性伤害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有效预防大学生恶性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地方高校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他人行为的大学生30人作为伤害他人组,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自身行为的大学生28人作为伤害自身组,同时按照年龄... 目的:探讨大学生恶性伤害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有效预防大学生恶性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地方高校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他人行为的大学生30人作为伤害他人组,选取曾经有过恶性伤害自身行为的大学生28人作为伤害自身组,同时按照年龄、性别与伤害组匹配的原则选取从无恶性伤害行为的大学生35例为对照组。使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查。结果:伤害他人组和伤害自身组在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情感忽视、身体忽视、精神质、受惩罚和其他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而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的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P<0. 05);在神经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方面得分,伤害他人组分别高于伤害自身组(P<0. 05),伤害自身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大学生恶性伤害(包括伤害他人与自伤)可能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人格特质异常、社会支持低下和不良的生活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恶性伤害事件 社会心理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郁晓曼 周振和 +1 位作者 汪帅 田霖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是临床精神心理科常见的两种疾病,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二者共病率较高。现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探索两种疾病相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后续相关研... 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是临床精神心理科常见的两种疾病,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二者共病率较高。现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探索两种疾病相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影像学证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结构磁共振 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尼古丁依赖者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改变的脑形态学研究
16
作者 郭帅熠 汪帅 +1 位作者 田霖 周振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尼古丁依赖者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改变的影像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尼古丁依赖者41例,其中轻度尼古丁依赖组21例,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20例,同时招募无尼...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尼古丁依赖者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改变的影像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尼古丁依赖者41例,其中轻度尼古丁依赖组21例,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20例,同时招募无尼古丁依赖的健康者4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法氏尼古丁依赖测试(FTN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采用3T磁共振成像获取脑结构像数据,并运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分析三组、脑沟深度和脑回指数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脑沟深度及脑回指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FTND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高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轻、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HAMD-17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低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轻度尼古丁依赖组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后扣带回脑沟深度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顶下缘角回脑回指数低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P<0.05)。中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左舌回脑回指数与FTND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 中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局部脑区脑沟深度减少、脑回指数减少,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左舌回形态学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依赖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 脑沟深度 脑回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治疗在老年痴呆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虞祥娟 沈丽珍 +3 位作者 姜俊香 唐玉平 钱维 顾曙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药物治疗和老年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实施职业治疗干预。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药物治疗和老年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实施职业治疗干预。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价两组患者精神状况改善程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MSE、NOSIE、ADL及BEHAVE-A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职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稳定患者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职业治疗 康复训练 智力状态 痴呆病理行为 社会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玉琦 陈炯华 +5 位作者 李桂林 张峰 陈彩霞 夏鸣华 张长松 赵幸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9期64-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2例,进行为期8周的开放性米氮平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为评估临床疗效的工具。在入组时和8周的开放性治疗结束时检测BDNF。结果 完成研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58例,所用米氮平的平均剂量为(31.3±7.8)mg/d。米氮平治疗8周后HAMD总分、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和疗效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体重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副作用主要为过度镇静、入睡时下肢不适、头晕、腹泻。结论 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能提高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抑郁症 米氮平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兴奋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俊香 盛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观察电兴奋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电兴奋疗法,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照组仅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电兴奋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电兴奋疗法,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照组仅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Bladder residue urine,BRU)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4,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DNB患者采用电兴奋疗法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护理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兴奋疗法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电熨疗法预防脑卒中后便秘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俊香 夏娟静 盛玲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电熨疗法对脑卒中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电熨疗法,连续治疗14d。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便秘发生率显... 目的观察中药电熨疗法对脑卒中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电熨疗法,连续治疗14d。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药电熨疗法有较好的预防便秘作用,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中药电熨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