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神经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赛男 崔思远 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9-374,共6页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与神经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itNET患者常表现出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经蝶窦手术切除...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itNET)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与神经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PitNET患者常表现出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分泌紊乱有关。经蝶窦手术切除是PitNET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神经精神障碍;然而,用于治疗泌乳素(prolactin,PRL)瘤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的多巴胺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s,DAs)可能引起或加重其神经精神症状;放射治疗则根据不同的放射剂量和辐射区域产生不同的结果。临床医生应注重筛查Pit‐NET患者并发神经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干预,如因DAs治疗引起相关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减量/停药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精神障碍 认知障碍 抑郁症 多巴胺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兵 鲁晓杰 +2 位作者 季卫阳 王清 陈开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5-1276,共2页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逐渐成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手术治疗的金标准。随着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pographic angiography,MRTA)等术前检查的完善以及显微技术的...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逐渐成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手术治疗的金标准。随着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pographic angiography,MRTA)等术前检查的完善以及显微技术的提高,手术后疼痛的缓解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翼点锁孔入路鞍区显微解剖量化研究
3
作者 苗增利 蔺玉昌 +4 位作者 鲁晓杰 徐幸 殷力维 汪璟 江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各解剖间隙的显微暴露。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翼点锁孔入路,观察鞍区各间隙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可观察到的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结... 目的:定量评价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各解剖间隙的显微暴露。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翼点锁孔入路,观察鞍区各间隙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可观察到的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结果:各间隙面积Ⅰ(22.23±2.12)mm2、Ⅱ(63.42±7.84)mm2、Ⅲ(64.96±5.43)mm2、Ⅳ(26±5.85)mm2、Ⅴ(16.64±2.97)mm2;可观察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鞍隔、垂体柄及对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所有标本通过间隙Ⅱ、Ⅲ均可很好显露后交通动脉(PcoA)、脉络膜前动脉(AchA),清楚显示PcoA发出5-7支穿支,经下丘脑和后穿质穿入脑实质,从AchA发出6-7支小分支,分布于视束、钩回、脉络丛并穿入脑实质;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动眼神经也可以良好暴露;调整显微镜视野还可观察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及海绵窦。结论:(1)翼点锁孔入路可良好显露鞍区各解剖间隙;(2)经Ⅱ、Ⅲ、Ⅴ间隙观察鞍上、鞍旁解剖结构较好;(3)更好显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和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锁孔 神经导航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帆 季海峰 +4 位作者 冒杰 孙清 陈暑波 王清 季卫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62例手术后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放疗联合TMZ同步治疗组(治疗组)和放疗联合替尼泊甙(VM-26)+甲环亚硝脲(Me-CCNU)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3级21例,4级9例),对照组32例(...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62例手术后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放疗联合TMZ同步治疗组(治疗组)和放疗联合替尼泊甙(VM-26)+甲环亚硝脲(Me-CCNU)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3级21例,4级9例),对照组32例(3级24例,4级8例)。头颅常规放疗DT60Gy/30f/42d,治疗组同时每天服用TMZ75mg/m2,直到放疗结束。随后用TMZ辅助化疗6疗程,150~200mg/(m2.d)×5d,每28天重复。对照组放疗后VM-2670mg/(m2.d)×3天,Me-CCNU100~150mg/(m2.d)×1天,每28天重复,连用6疗程。结果: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3.3%(22/30)、33.3%(10/30)、6.7%(2/30),中位生存期20个月。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68.8%(22/32)、28.1%(9/32)、6.3%(2/32),中位生存期17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和放射性脑损伤症状可耐受。结论:放疗联合TMZ化疗提高了恶性胶质瘤的生存率,与放疗联合VM-26+Me-CCNU化疗相比,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放射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苗增利 蔺玉昌 +4 位作者 缪亦锋 徐幸 殷力维 汪璟 江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脑沟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术中实时超声辅助观察手术是否干净;同期随机抽取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脑沟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术中实时超声辅助观察手术是否干净;同期随机抽取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术后对2组血肿清除、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减轻更明显,血肿清除量>80%所占比例更多(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为6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77%(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血肿散在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超声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幸 蔺玉昌 苗增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2例行颈动脉压迫治疗,4例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2例行颈动脉压迫治疗,4例经动脉入路采用Onyx栓塞治疗,4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其中1例采用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单纯Onyx栓塞,2例采用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结果:2例压颈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后复查DSA见瘘已消失,4例经动脉入路治疗患者瘘口完全闭塞,4例经静脉入路患者中3例瘘口完全闭塞,1例有轻度残留,但症状好转。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为主,易误诊。供血单纯、流量低的患者可通过压颈治疗治愈。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效果好,应根据DSA表现个体化选择栓塞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海绵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严正村 王清 +3 位作者 张恒柱 许恩喜 吴巍 王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与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术后生存质量,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9月对105例垂体瘤分别施行内镜和显微镜经蝶手术,采用SF-36、HADS、MFI-20生存质量量表对41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内镜组)和64例显微... 目的比较内镜与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术后生存质量,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9月对105例垂体瘤分别施行内镜和显微镜经蝶手术,采用SF-36、HADS、MFI-20生存质量量表对41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内镜组)和64例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显微镜组)进行比较。结果 SF-36提示内镜组总体健康指数(71.6±21.9)分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9.8±21.7)分(t=2.706,P=0.008);HADS提示2组焦虑指数无明显差异(t=0.518,P=0.615),抑郁指数亦无明显差异(t=0.128,P=0.899);MFI-20提示内镜组一般疲劳程度(10.2±4.3)分与显微镜组(11.3±5.3)分差异无显著性(t=-1.114,P=0.268)。结论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比显微镜经蝶垂体瘤手术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俞萍 吴静 +1 位作者 任国琴 杨正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632,共6页
目的:评价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12月,将7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镇静护理及ICU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比较... 目的:评价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12月,将7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镇静护理及ICU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谵妄发生率、氧合指数、握力、日常生活能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并观察干预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患者镇静剂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握力、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转归,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浅镇静 早期活动 作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