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综合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风旗 于向荣 冯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98,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及超声造影表现,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B超、CT、MRI检查,其中超声造影6例。结果:FHN病灶B超均呈稍低回声,超声造影时动脉...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及超声造影表现,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B超、CT、MRI检查,其中超声造影6例。结果:FHN病灶B超均呈稍低回声,超声造影时动脉呈中央向周边快速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回声逐渐均匀,高于正常肝组织。病灶CT平扫呈低密度7个,等密度5个。MRI平扫T1WI低信号8个,等信号4个;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病灶动脉期CT及MRI均明显强化。门脉期CT显示7个等密度,4个稍高密度,1个为略低密度;延迟期9个等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MRI显示高信号9个,等信号3个;延迟期高信号8个,等信号4个。CT扫描示8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扫描示8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MRI扫描示9个病灶有中央瘢痕,5个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个有假包膜。CT正确诊断4例(4/12),MRI为6例(6/12),超声造影为5例(5/6)。结论:CT及MRI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供血特点及病理特征,在FN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FNH的"离心性强"的超声造影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华茜 赵艳军 +1 位作者 唐平 倪建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单发及多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间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3.1±14.8岁)临床诊断为原发或继发... 目的:探讨^(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单发及多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间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3.1±14.8岁)临床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且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进行术前定位。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平面显像及早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单发及多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术中共探得甲状旁腺阳性病灶78个,早期SPECT/CT对单发及多发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双期平面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5,P<0.05;χ~2=9.001,P<0.05)。结论:增加早期SPECT/CT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较传统双时相平面显像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 MIBI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下腔静脉的CT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东 张追阳 胡春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测量100例正常成人下腔静脉(IVC)的各条径线及其位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分别测量右心房水平及第一肝门水平下腔静脉,并计算长短径的比值。在第一肝门水平的层面上,沿椎体的前缘做一水平线作为X轴,并紧贴该椎体右缘做与X... 目的:测量100例正常成人下腔静脉(IVC)的各条径线及其位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分别测量右心房水平及第一肝门水平下腔静脉,并计算长短径的比值。在第一肝门水平的层面上,沿椎体的前缘做一水平线作为X轴,并紧贴该椎体右缘做与X轴垂直的Y轴,分别测量IVC中心距离X、Y轴的长度及IVC长轴与X轴角度。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右心房水平,IVC的短径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各性别、年龄组95%上限均<30mm。IVC长径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P<0.05)。第一肝门水平,IVC短径无年龄差异(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但两者95%上限均<22mm;而IVC长径以及IVC长径/短径不仅存在年龄差异,还存在性别差异(P<0.05)。IVC至X、Y轴距离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各性别、年龄组95%上限均<2.5cm和<1.0cm。IVC长轴与X轴的夹角为31°±5°,无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但两者95%上限均<60°。结论:右心房水平IVC短径是判断IVC增粗与否的敏感指标。CT可确定第一肝门水平正常IVC的位置及与X轴的夹角范围,为肝肾间隙病变对IVC推移的判断提供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MP-9Ab无创探测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中娟 邓钢 +5 位作者 张追阳 居胜红 陈骏 赵瑞 金晖 魏晓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0-2414,共5页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99mTc标记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以及用99mTc-MMP-9Ab无创性探测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损伤并阻断10只ApoE-/-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99mTc标记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以及用99mTc-MMP-9Ab无创性探测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损伤并阻断10只ApoE-/-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后高脂饮食饲养4周。氯化亚锡晶体(SnCl2.2H2O)的用量为31.25~1000.00μg,MMP-9Ab的用量为0.1、0.2、0.3ml,测定不同条件下标记物的标记率及其稳定性。将适量标记物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主要脏器测量放射性计数率值,经放射性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对ApoE-/-AS模型鼠及C57BL/6小鼠各5只行左侧颈总动脉离体自显影显像,观察99mTc-MMP-9Ab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体外的显像情况。结果 99mTc-MMP-9Ab标记的最佳条件为SnCl2.2H2O溶液(10g/L)0.05ml,柠檬酸溶液0.1ml,MMP-9Ab溶液(0.2g/L)0.1ml,通氮气振荡1h,再加入新鲜99mTcO4-185MBq,100℃水浴30min,99mTc-MMP-9Ab标记率可达(95.16±1.81)%,室温下放置3h后放化纯不小于80%。99mTc-MMP-9Ab在正常小鼠血液内清除迅速,30min后血液中放射性迅速下降,肌肉内放射性亦甚少。离体自显影显像中,粥样硬化组自显影胶片上的曝光黑影与肉眼可见的粥样硬化斑块有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99mTc标记MMP-9Ab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标记率高,体外稳定性较好,无需进一步纯化。99mTc-MMP-9Ab有望成为显示AS斑块形成的靶向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模型 动物 小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7·0T MR动态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中娟 邓钢 +5 位作者 张追阳 居胜红 陈骏 赵瑞 金晖 魏晓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4周后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7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高壁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不规则,创伤后血管腔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后颈总动脉腔内斑块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其上覆盖厚纤维帽;7周后斑块内增生的内膜内见广泛钙质沉积。结论用损伤及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稳定期AS模型;高场强7.0T MR可成功检测小鼠颈动脉稳定期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研究ApoE-/-小鼠易损斑块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冯军 吴曙军 +1 位作者 赵伟 沈晓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7-1168,117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46条肢体,采用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术中超声引导下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疗效。结果:术前彩超筛选42例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术中能清晰显示钬激光纤维头位置,对局部迂曲的静脉团能进行有针对性的穿刺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色素减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明确适应证,指导定位,确定静脉闭合,术后观察疗效等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BE-Dixon技术的女性腰椎脂肪测量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陆丰 倪建明 +3 位作者 姜宇 赵艳军 吴文娟 张追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程度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将121名健康女性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n=17)、31~40岁组(n=11)、41~50岁组(n=24)、51~60岁组(n=63)、61~70岁组(n=6)。以DXA测量L1-L4椎体骨密... 目的应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程度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将121名健康女性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n=17)、31~40岁组(n=11)、41~50岁组(n=24)、51~60岁组(n=63)、61~70岁组(n=6)。以DXA测量L1-L4椎体骨密度,以VIBE-Dixon技术测量L1-L4椎体骨髓脂肪分数。比较不同组间骨髓脂肪分数差异,同时分别对骨髓脂肪分数与BMD、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分别对BMD、骨髓脂肪分数与绝经年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14.541,P<0.001)。骨髓脂肪分数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r=0.659,P<0.001);骨密度随脂肪分数上升呈下降趋势;随绝经年限的延长,BMD呈下降趋势,骨髓脂肪分数呈上升趋势。结论VIBE-Dixon能定量测量妇女腰椎椎体脂肪含量,可间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与DXA的结果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绝经后女性 腰椎 脂肪含量 VIBE-Dix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评估糖尿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的可行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梅 倪建明 +2 位作者 徐慧婷 华冬英 张追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定量足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评估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并初步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灌注特征。材料与方法: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 目的:前瞻性探讨定量足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评估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并初步分析糖尿病足软组织微循环的灌注特征。材料与方法: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书面知情同意书。前瞻性纳入了13例糖尿病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0~77岁,平均(63.5±11)岁,均行过CTA作出明确诊断,并按照CTA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病变足(12条)和正常足(14条)。运用东芝320排螺旋CT(Aquilion ONE)行双侧足部容积动态增强。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及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测量患者双侧足部TDC参数(BF、BV、MTT、TTP)值,病变足与正常足分别为(21.1±12.3) mL/(100 mg·min) vs (34.8±20.2) mL/(100 mg·min),(1.7±0.6) mL/100 g vs (1.8±0.7) mL/100 g,(5.9±1.9) s vs (3.8±1.9) s,(55.5±16.6) s vs (38.9±15.6) s。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通过比较正常足的灌注参数,获得显著较长的MTT和TTP。结论:足部CT灌注是一种能够评估糖尿病患者足底软组织血流灌注水平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的技术,并且能够早期提示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亮 王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采用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采用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处理后,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位于输尿管下段,CT表现为输尿管腔外软组织肿块6例、输尿管壁增厚伴腔内充盈缺损2例,合并附件囊性灶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均无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SCT表现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同时还可以了解有无肾积水及肾功能改变情况。结论:MSCT能够全面细致地勾勒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位置及范围,诊断上应注意与输尿管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