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1
作者 丁云 陆肖玮 +3 位作者 马涛 印永祥 陈道桢 刘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97-99,109,共4页
目的分析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两种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状况,探讨多因素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以及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 目的分析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两种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状况,探讨多因素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以及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分为两组:ER、PR、HER-2三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IHC 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三阴性乳腺癌51例,HER-2阳性乳腺癌30例。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9.7、52.7岁。三阴性组临床分期为Ⅲ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HER-2阳性组比例(P<0.05)。三阴性组的肿瘤大小、脉管浸润、VEGF阳性率均低于HER-2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组的组织学高级别、P53阳性率高于HER-2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7~83个月,12例患者发生复发或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淋巴结状态、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是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脉管浸润情况是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涛 陆肖玮 +1 位作者 王嘉园 丁云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共58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1%,...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共581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1%,患者平均年龄53.2岁,无特殊的主诉、病史和体检,B超一般提示为低回声结节或实性占位,肿块多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9/10)。钼靶BI-RADS分级高I,V级以上的有15例(15/18)。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脉管浸润的有10例,占55.6%。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13例,占72.2%;术后病理分期I,期的有5例I,I期的有4例I,II期的有9例。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行化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16例,时间2~45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但B超和钼靶多有恶性表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适当的综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空腹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游离脂肪酸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丹 李贞 齐莉莉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1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1型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空腹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和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探讨FABP4及FFA与糖尿病肾损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发1型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空腹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和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探讨FABP4及FFA与糖尿病肾损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作为建模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糖尿病组(DM组)n=20。收集3天,1,2,4,8周24小时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24小时尿白蛋白。1,2,4,8周取空腹末梢静脉血(眼内眦静脉),统一测定FABP4、FFA、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其他血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血清FABP4及FFA水平第1周即升高,2、4、8周血清FABP4及F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FABP4、FFA每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清FABP4水平与FFA(r=0.512,P<0.01)、FBG(r=0.434,P<0.01)、TG(r=0.360,P<0.05)、24小时尿白蛋白(r=0.583,P<0.01)呈明显正相关,与血ALB(r=-0.485,P<0.01)呈负相关,与TC(r=0.13,P>0.05)无相关性,空腹血清FFA水平与FBG(r=0.490,P<0.01)、TG(r=0.542,P<0.01)、TC(r=0.370,P<0.01)、24小时尿白蛋白(r=0.634,P<0.01)呈明显正相关,与血ALB(r=-0.278,P<0.01)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第1周即有空腹血清FABP4、FFA有意义增高,这种升高比空腹血糖的升高更敏感,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早期事件,提示空腹血清FABP4、FFA测定可能作为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链脲佐菌素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脂肪酸类 非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