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某儿童医院26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洪荣 史晓皓 +2 位作者 吕栋 陈艳华 洪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某儿童医院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心报告的267例ADR,对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原患疾...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某儿童医院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心报告的267例ADR,对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原患疾病及新的/严重的ADR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7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 38例(14.23%);发生ADR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24∶1,0~3岁患儿占50.19%(134/26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2.77%);共涉及药物类别排名前3位的为抗感染药物(61.42%)、中药注射剂(7.49%)、平喘药物(4.12%);累及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46.44%),其次为胃肠道(30.71%)、全身性损害(11.99%)。结论:应加强对儿童尤其0~3岁患儿的用药监护,规范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平喘药物等在儿科临床的使用,重视ADR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某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情况及其耐药分析
2
作者 王志远 吕栋 洪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5期12-14,共3页
目的:监测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儿童呼吸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6年儿呼吸内科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病原菌检出率13.28%,其中革兰阴性菌970株(49.06%);革兰阳性菌786株(3... 目的:监测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儿童呼吸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6年儿呼吸内科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病原菌检出率13.28%,其中革兰阴性菌970株(49.06%);革兰阳性菌786株(39.76%);真菌221株(11.18%)。居其前7位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5株(31.61%),大肠埃希菌73株(15.63%),肺炎克雷伯菌220株(11.13%),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95株(4.81%),铜绿假单胞菌78株(3.95%),阴沟肠杆菌78株(3.95%),肺炎链球菌60株(3.0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393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2.8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占39.48%和77.73%;鲍曼不动杆菌95株和铜绿假单胞菌78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较敏感;肺炎链球菌60株,其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较高,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敏感性较好。结论:儿童呼吸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需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呼吸内科病区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海斌 李雅雯 +2 位作者 过毅 胡彩莲 葛小丽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3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作为RSV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年龄、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RSV组,咳嗽发生率低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感染组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心肌损害(P﹤0.05),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高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合感染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0 mg/L的患儿比例高于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合并inf-A感染易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病毒 临床特点 混合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赛替尼通过抑制自噬和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燕 平锋锋 +2 位作者 周丹丽 陈艳华 凌菁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7-235,共9页
观察马赛替尼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马赛替尼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2 h后复灌模型,即刻给药,每天给药两次,连续7 d。再灌注7 d... 观察马赛替尼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马赛替尼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2 h后复灌模型,即刻给药,每天给药两次,连续7 d。再灌注7 d后行神经功能症状缺损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损伤周围脑组织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术后7 d,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积水均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明显上升,p62的表达明显下降。马赛替尼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下调LC3Ⅱ/Ⅰ、Beclin-1、Bax等凋亡蛋白和NF-κB的表达,上调p62的表达。马赛替尼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自噬和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赛替尼 神经保护 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体透明敷料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唐云飞 赵菲菲 居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某儿童医院收治的低钙血症需要静脉补钙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先后顺序,对患儿进行编号...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某儿童医院收治的低钙血症需要静脉补钙的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先后顺序,对患儿进行编号。将单数患儿设为对照组,双数患儿设为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恢复时间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胶体透明敷料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葡萄糖酸钙静脉炎,且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新生儿的临床安全输液提供实用的护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胶体透明敷料 新生儿 葡萄糖酸钙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甲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海斌 李雅雯 +3 位作者 胡彩莲 吴莹莹 周晓飞 葛小丽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季节性流感病毒A型(Inf-A)混合感染患儿体内常见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nf-A和RSV检测阳性的患儿及健康儿童共95例纳入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四组:Inf-A感染组、RSV感染组、混合...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季节性流感病毒A型(Inf-A)混合感染患儿体内常见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nf-A和RSV检测阳性的患儿及健康儿童共95例纳入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四组:Inf-A感染组、RSV感染组、混合感染组(MIX组)及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悬液芯片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四组患儿体内IL-1β、IL-2、IL-8、TNF-α、IFN-γ等致炎因子及IL-4、TGF-β等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四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Inf-A感染组、RSV感染组、MIX组患儿IL-1β、IL-8、TNF-α、IFN-γ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MIX组IL-1β、TNF-α、IL-8水平升高更明显。在疾病恢复期,IL-1β、TNF-α、IL-8、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与HC组相比TNF-α、IFN-γ水平仍明显偏高;RSV组、Inf-A组及MIX组IL-4与TGF-β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Inf-A、RSV混合感染患儿体内致炎性因子占主导地位,以IL-1β、IL-8、TNF-α水平升高为主,而IL-8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病毒 混合感染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药事干预
7
作者 陈艳华 叶建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某院药剂科通过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地使用进行药事干预,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某院新生儿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患者抗菌... 目的某院药剂科通过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地使用进行药事干预,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集干预前和干预后某院新生儿科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6.9%、76.4%,干预前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93.6%、56.8%,干预前后新生儿溶血症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是100%、52.1%。结论通过药剂科对该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药事干预,新生儿科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地使用趋向合理,这种干预方法能很好地引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抗菌药物使用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阑尾炎手术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扣柱 洪远 +1 位作者 洪荣 叶建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儿724例,其中脓液培养患儿348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阑尾炎手术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共...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儿724例,其中脓液培养患儿348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阑尾炎手术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共检测出病原菌193株。大肠埃希菌占77.72%,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增加。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均敏感,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苏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在50%以上。结论:对阑尾炎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可以经验性选用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等作为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儿童 药敏试验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吸唾管配合气流冲击法在清除小儿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舒涵 郁磊 王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唾管配合气流冲击法在清除小儿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配合气流...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唾管配合气流冲击法在清除小儿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配合气流冲击法清除参照组患儿气管导管气囊上的滞留物。采用改良式吸唾管配合气流冲击法清除研究组患儿气管导管气囊上的滞留物。然后,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分泌物的清除量及分泌物中的菌种数。结果:进行意向性分析及方案数据分析得出,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相比,P>0.05。研究组患儿分泌物的清除量多于参照组患儿,P<0.05。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24 h、48 h及72 h后,参照组患儿分泌物中的菌种数多于研究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吸唾管配合气流冲击法清除小儿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效果显著,且可降低其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吸唾管 气流冲击法 V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诊断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佼 钱炜 +2 位作者 李红 胡静 胥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3期161-16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诊断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诊断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讨组,将8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儿童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其中性粒细胞(N)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淋巴细胞(L)计数,然后计算并比较其PLR和NLR。结果:研讨组患儿的PLR为(100.61±58.24),其NLR为(3.29±3.01)。参照组儿童的PLR为(76.85±22.47),其NLR为(0.73±0.51)。研讨组患儿的NLR、PLR均高于参照组儿童,P<0.05。结论:NLR和PLR在诊断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川崎病患儿的NLR和PLR可为诊断其病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川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