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五例的微创清除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卫东 陆进 +4 位作者 徐平 范晨 童耀英 崔志明 王春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目的探讨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5例由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血管内异物均采用右股静脉入路,选用不同规格的抓铺器抓取异物。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血... 目的探讨用微创介入方法清除医源性静脉血管内异物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5例由静脉置管引起的医源性血管内异物均采用右股静脉入路,选用不同规格的抓铺器抓取异物。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血管破裂、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方法用抓铺器取医源性静脉置管血管内异物创伤小,成功率高,可避免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异物 医源性 静脉置管 微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症状性肺隔离症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磊 王卫东 +4 位作者 范晨 徐平 王维涛 丁伟 孙飞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2,共3页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由异常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占全部肺发育畸形的0.15%~6.40%[1],其本质为肺组织无功能,多数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和/或咯血,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评价经导管动脉栓...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由异常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占全部肺发育畸形的0.15%~6.40%[1],其本质为肺组织无功能,多数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和/或咯血,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PS的效果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0月7例于我院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症状性PS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恶性胆道梗阻行内支架成形术与胆肠吻合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晨 孙飞虎 +1 位作者 周琦 王卫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胆-肠吻合及经皮胆道双支架植入在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不能根治切除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按手术方式分为支架组(n=28)和胆肠吻合组(n=21)。结果:所... 目的:探讨开腹胆-肠吻合及经皮胆道双支架植入在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不能根治切除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按手术方式分为支架组(n=28)和胆肠吻合组(n=21)。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胆-肠吻合术或胆道双支架植入以达到内引流的目标。2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均在术后l周出现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胆肠吻合组平均生存时间(22.96±7.83)周,胆道支架植入组平均生存时间(28.67±1.69)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天数、单次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肠吻合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7.55±31.35)d,胆道支架植入组为(12.62±4.17)d,胆肠吻合组平均住院费用为(54881.99±16816.57)元,胆道支架植入组为(42650.00±11450.08)元。围手术期死亡1例(胆肠吻合组),死亡率2.04%,考虑为术后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胰腺炎、胆道支架移位或堵塞、胆道感染、肝功能衰竭。结论:开腹胆肠吻合及经皮胆道支架植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但从住院天数、费用等经济学指标来观察,胆道支架植入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 恶性梗阻 胆道支架 胆-肠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癌栓的射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卫东 范晨 +3 位作者 陆进 徐平 王维涛 孙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射导管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用双极射频导管对7例肝癌伴门筋脉癌栓的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在B超引导下穿刺门静脉分支,引入0.035导丝及5F至门静脉主干,在DSA导引下将双极射频导管置于门静脉癌栓段,启动... 目的:探讨射导管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技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用双极射频导管对7例肝癌伴门筋脉癌栓的患者进行射频治疗,在B超引导下穿刺门静脉分支,引入0.035导丝及5F至门静脉主干,在DSA导引下将双极射频导管置于门静脉癌栓段,启动射频装置进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出血、门静脉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射频治疗后造影显示门静脉部分开通。结论:射导管治疗门静脉癌栓是有效可行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射频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在兔肝脏中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陈万海 朱晓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PEI(A组)、PEI-RFA(B组)、RFA(C组)和PEI(D组)...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PEI(A组)、PEI-RFA(B组)、RFA(C组)和PEI(D组)处理,并于术前,术后1、3、7 d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各组行肝脏增强CT扫描,计算各组消融灶体积。结果术前各组血清ALT、AS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各组血清ALT、AST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开始下降,术后7 d各组ALT、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各组血清C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的消融体积分别为(3.10±1.10)mm3、(5.99±2.23)mm3、(0.77±0.15)mm3和(0.15±0.07)mm3,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0.05)。结论 PEI后RFA对于兔肝、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PEI-RFA治疗安全、有效;PEI-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的消融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