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鞭草C部位使人绒癌JAR细胞阻滞于G_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家俊 罗莉 +1 位作者 张立平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马鞭草C部位(VerbenaofficinalisC)对人绒癌JAR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马鞭草C部位对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JAR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RT鄄PCR检测药物... 目的:观察马鞭草C部位(VerbenaofficinalisC)对人绒癌JAR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诱导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马鞭草C部位对JAR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JAR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RT鄄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Bax和Bcl鄄2mRNA表达变化。结果:马鞭草C部位抑制绒癌JAR细胞增殖,并呈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40g/L马鞭草C部位处理48h后,使JAR细胞G2/M期增加154.3%,S期比例降低41.6%;JAR细胞凋亡率增加6.74倍。不同剂量马鞭草C部位处理JAR细胞48h后,Bax表达水平增加,Bcl鄄2表达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马鞭草C部位阻滞绒癌JAR细胞于G2/M期,通过改变Bax和Bcl鄄2表达,诱导JAR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绒毛膜癌 JAR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ROCK2信号通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顾颖 张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RhoA、ROCK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30例不同级别CIN、30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 目的:研究RhoA、ROCK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30例不同级别CIN、30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hoA、ROCK2蛋白在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为0%,在CIN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7%、3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76.7%,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IN及宫颈炎组织(P<0.01),从CIN进展为宫颈癌,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②RhoA、ROCK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③RhoA、ROCK2蛋白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5)。结论: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呈正相关,检测RhoA、ROCK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ROCK2 免疫组化 CIN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敏 赵绍杰 +1 位作者 赵敏 唐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资料,共计150例,孕前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61...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资料,共计150例,孕前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61例(A组),其中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35例;孕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49例(B组),其中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25例,孕期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者40例(C组),无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史。对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C组的足月产率、分娩孕周、孕周≥34周分娩率、延长孕周、新生儿存活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C组的早产率、难免流产率(35.0%、20.0%)明显高于A组(8.9%、4.9%)和B组(1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的手术时间(94.0±19.7分钟)明显较A组(44.3±7.4分钟)和C组(25.1±4.7分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术中出血量(52.0±16.6 ml)明显多于A组(19.2±6.9 ml)、C组(15.5±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组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A组和B组术后分别有3例、2例患者孕中期发生难免流产,均在腹腔镜下拆除环扎带后经阴道分娩,C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0.0%),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颈环扎术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妊娠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孕前和孕期无明显差异,妊娠结局均较经阴道子宫颈环扎好,尤其适用于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的患者,而孕前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手术风险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颈环扎术 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 子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