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48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徐湘 朱晓巍 +7 位作者 蒋艳敏 金慧 朱云龙 马锦琪 周群燕 樊春华 徐青华 许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698,共4页
目的 :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 目的 :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2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0.001)、孕前BMI≥24(OR=2.981,P〈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0.001);4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率 孕期体重增加 贫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RNA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宁珍 赵绍杰 +2 位作者 王高莹 姚婷婷 张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2-936,共5页
外泌体是人体内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泡,可被分泌至人体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清、尿液、唾液以及卵泡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在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凋亡、血管生成和炎症等多种生物学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微小RNA(miRNA)作... 外泌体是人体内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泡,可被分泌至人体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清、尿液、唾液以及卵泡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在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凋亡、血管生成和炎症等多种生物学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微小RNA(miRNA)作为外泌体囊泡中的一种物质,是一种17-24个核苷酸的小非编码RNA,通过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互补序列结合从而促进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参与介导转录后调控。外泌体miRN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疾病的监测及治疗方面,外泌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miRNA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顾颖 冯亚玲 许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8-619,62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制妊高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以148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以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调查表调查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制妊高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以148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以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调查表调查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033)、孕前BMI(OR=3.773)、妊高征家族史(OR=6.821)、未规律产检(OR=4.646)、不良情绪(OR=2.535)、缺乏锻炼(OR=2.239)等因素均为妊高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应针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预防不良母婴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循环血趋化素水平与母亲血脂、肾功能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付锦艳 赵军 +4 位作者 朱云龙 许耀辉 顾颖 陆敏华 杨安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母婴循环血中趋化素趋化素与母亲血脂、肾功能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63例及健康对照64例,检测母血和脐带血趋化素、母血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母婴循环血中趋化素趋化素与母亲血脂、肾功能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63例及健康对照64例,检测母血和脐带血趋化素、母血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结果:GDM组母血及脐血趋化素、母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脐血趋化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5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β=0.221,P=0.012)、脐血趋化素(β=0.289,P=0.001)、母甘油三酯(β=0.348,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β=-0.279,P<0.001)、肌酐(β=0.260,P=0.001)与母血趋化素独立相关。结论:GDM母亲血趋化素与脐血趋化素相关;且脐血中较高浓度的趋化素预示着较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GDM孕母体内趋化素与血脂水平相关,且可望作为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趋化素 新生儿体重 血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存水痘的护理
5
作者 史国芬 王玉华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72-72,共1页
总结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存水痘患者的护理,提出安定患者情绪,避免抽搐,加强营养及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及交叉感染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水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高危人群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被引量:62
6
作者 蒋艳敏 金慧 +3 位作者 许岚 徐湘 马锦琪 朱云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调查无锡两家医院产科门诊随访产检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情况,评估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无... 目的调查无锡两家医院产科门诊随访产检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情况,评估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14 141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正常对照组[n=8 290,年龄(26.36±2.13)岁]和GDM高危人群[n=4 869,年龄(27.32±3.79)岁],并将GDM高危人群分为高危干预组[n=3 645,年龄(27.35±3.85)岁]和高危对照组[n=1 224,年龄(27.29±4.12)岁]。3组同时接受常规门诊产检,高危干预组进行运动饮食指导等生活方式干预,具体措施包括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血糖监测、发放饮食运动记录表、定期电话随访答疑。3组均随访至确诊GDM或妊娠终止,比较各组GDM发病率、BMI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共有14 141名孕妇参加调查,总GDM发病率为11.43%(1 617/14 141,其中部分孕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②13 159名孕妇跟踪随访至GDM确诊或妊娠结束。正常对照组、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GDM发病率分别为9.01%,13.42%和2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DM高危干预组中GDM孕妇产前BMI明显低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高危干预组早产率、先兆早产率、胎儿生长迟缓率、羊水过多、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率、妊娠合并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高危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GDM高危人群的产前BMI以及GDM发病率,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率 高危孕妇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敏 赵绍杰 +1 位作者 赵敏 唐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资料,共计150例,孕前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61...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子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资料,共计150例,孕前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61例(A组),其中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35例;孕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者49例(B组),其中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25例,孕期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者40例(C组),无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史。对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C组的足月产率、分娩孕周、孕周≥34周分娩率、延长孕周、新生儿存活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C组的早产率、难免流产率(35.0%、20.0%)明显高于A组(8.9%、4.9%)和B组(1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的手术时间(94.0±19.7分钟)明显较A组(44.3±7.4分钟)和C组(25.1±4.7分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术中出血量(52.0±16.6 ml)明显多于A组(19.2±6.9 ml)、C组(15.5±8.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组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A组和B组术后分别有3例、2例患者孕中期发生难免流产,均在腹腔镜下拆除环扎带后经阴道分娩,C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0.0%),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颈环扎术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妊娠孕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孕前和孕期无明显差异,妊娠结局均较经阴道子宫颈环扎好,尤其适用于既往经阴道环扎失败的患者,而孕前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手术风险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颈环扎术 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 子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蛋白13联合胎盘生长因子早期筛查子痫前期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顾颖 冯亚玲 许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0-791,794,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蛋白13(PP13)联合胎盘生长因子(PLGF)早期筛查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孕龄为11^(+0)~13^(+6)周的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158例,其中发展为子痫前期者8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8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妊娠早... 目的探讨胎盘蛋白13(PP13)联合胎盘生长因子(PLGF)早期筛查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孕龄为11^(+0)~13^(+6)周的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孕妇158例,其中发展为子痫前期者8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8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妊娠早期检测外周血清PP13和PLGF水平;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别计算PP13、PLGF、PP13+PLGF早期筛查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病例组的血清PP13、PL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P13并联PLGF筛查子痫前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2%、94.0%及94.6%,均高于PP13、PLGF单独筛查子痫前期的诊断效果(分别为83.3%、76.2%及79.8%,82.1%、73.8%及78.0%)(均P<0.05)。结论外周血清PP13和PLGF均能够较好反映早期胎盘情况,尤其是PP13联合PLGF筛查子痫前期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蛋白 胎盘生长因子 筛查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经皮电刺激内关穴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 被引量:6
9
作者 施勤 王猛 +1 位作者 丁坚 陈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预先电刺激内关穴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90例,年龄18~35岁,ASAⅡ或Ⅲ级,孕37~42周。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不给予电刺激;... 目的探讨预先电刺激内关穴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90例,年龄18~35岁,ASAⅡ或Ⅲ级,孕37~42周。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不给予电刺激;B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20 min(摆左侧卧位)开始接受电刺激(连续波、50 Hz,持续到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0 min);C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即刻接受与B组相同的电刺激并持续30 min。蛛网膜下腔阻滞后2~30 min,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SBP、DBP、HR和SpO 2,术中如果出现低血压(SBP<基础值的80%),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μg。分别于建立静脉通道时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0 min采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胎儿娩出后即刻取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产妇术中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56.7%、30.0%和40.4%,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术中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后30 min B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C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前20 min预先电刺激内关穴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同时缓解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内关穴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璐 应豪 +5 位作者 陈忠 朱云龙 邹金芳 顾颖 黄晓平 陈道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母儿妊娠结局,寻找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早期诊断和诊治的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母儿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母儿妊娠结局,寻找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早期诊断和诊治的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母儿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2.03‰,其中胎盘植入18例,发病率为0.47‰,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年龄(32.56±4.62)岁,孕周(35.20±2.55)周,既往孕次(4.02±1.67)次,既往产次(2.15±0.39)次。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7.16±3.64)年,术中出血量(1 161.28±1 178.21)m L。新生儿胎龄(35.20±2.55)周,体重(2 691.08±576.37)g,Apgar评分(8.87±1.92)分。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切除子宫8例,9例行宫腔球囊压迫,7例行子宫病损切除术和2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B-lynch缝合术者均保留子宫。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周和出生体重及胎儿评分呈正相关(r=0.621,P <0.01;r=0.585,P <0.01),术中出血量和ICU入住时间呈正相关(r=0.613,P <0.01),ICU入住时间和孕周,胎盘的附着位置呈负相关(r=-0.277,P <0.05;r=-0.268,P <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是可以早期诊断和发现的,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胎盘位置,一旦发生孕晚期出血,应立即诊断和处理,充分备血的情况下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A1和胆碱酯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程度判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南星宇 赵军 +5 位作者 张婷 赵绍杰 董蕊锐 王晶 邹萍 叶宁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诊断及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ICP患者和...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诊断及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ICP患者和100例正常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组血清APOA1、CH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者对ICP诊断和疾病程度判定的价值。结果:ICP组APOA1、CH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与总胆汁酸具有显著负相关性。APOA1与CHE诊断ICP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71、0.782,APOA1与CHE对ICP疾病程度判定的AUC分别为0.843、0.773。两种标志物联合诊断ICP的AUC为0.909,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对ICP疾病程度判定的AUC为0.891。结论:APOA1和CHE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ICP疾病和程度判定的新型标志物,提高ICP疾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载脂蛋白A1 胆碱酯酶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