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48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徐湘 朱晓巍 +7 位作者 蒋艳敏 金慧 朱云龙 马锦琪 周群燕 樊春华 徐青华 许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698,共4页
目的 :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 目的 :分析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本院产科门诊随诊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2 748例,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评估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 748例孕妇中GDM 540例,非GDM 2 208例,GDM发病率19.65%;2GDM组年龄、孕前BMI、产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值、新生儿体重较非GDM组均有升高(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868,P〈0.001)、自然流产史(OR=1.673,P〈0.001)、高血压病史(OR=2.509,P=0.017)、糖尿病家族史(OR=5.776,P〈0.001)、孕前BMI≥24(OR=2.981,P〈0.001)、孕期体重增长情况(OR=1.923,P〈0.001)均是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30岁(OR=1.406,P=0.006)、自然流产史(OR=1.462,P=0.003)、糖尿病家族史(OR=4.969,P〈0.001)、孕前BMI≥24(OR=1.475,P=0.035)、孕期体重增长幅度≥16.0 kg(OR=1.846,P〈0.001)与GDM发生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孕妇GDM的发生率为无贫血孕妇的0.518倍(OR=0.518,P〈0.001);4无高危因素组GDM发病率11.95%,当高危因素≥4个,GDM发病率达65.00%(χ2=144.182,P〈0.001)。结论:孕前BMI≥24、年龄≥30岁、自然流产病史、DM家族史、孕期体重增加≥16 kg等因素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贫血可降低GDM发生。加强孕前、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有利于减少GDM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率 孕期体重增加 贫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托管制后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之红 刘丹 +2 位作者 王强 顾建逸 封雪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通过对无锡市托管制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专题调查,分析了托管制医院在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后医院和医务人员 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哲学、医院氛围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旨在为深化医院改革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背景,为医院可持 续性... 通过对无锡市托管制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专题调查,分析了托管制医院在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后医院和医务人员 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哲学、医院氛围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旨在为深化医院改革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背景,为医院可持 续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管制 精神文化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4630例妊娠期妇女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邹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43-2745,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孕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做产检的健康孕妇4 6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630...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孕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做产检的健康孕妇4 6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630例妊娠期妇女25-羟维生素D水平为30.75(22.5,41.9)nmol/L,属于不足的水平。随着妊娠的发展,维生素D缺乏的检出率逐渐升高,不同孕期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冬春季,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锡地区孕妇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的这一观点还需进一步引起当地医务工作者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孕妇 维生素D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产科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雪芬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2期317-318,共2页
[目的]了解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为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55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相关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存在职业感染危险性。[结论]妇产科专科医... [目的]了解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为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55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相关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存在职业感染危险性。[结论]妇产科专科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和接触抗癌药物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性客观存在,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和防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护士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至2018年中国25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7
5
作者 卞一丁 +28 位作者 蒋思远 冀涌 韩树萍 王三南 李占魁 夏世文 杨长仪 杨传忠 陈玲 单若冰 刘玲 易彬 林振浪 王杨 刘江勤 何玲 李明霞 潘新年 郭艳 刘翠青 周勤 李晓莺 孙慧清 齐宇洁 黑明燕 Shoo K.Lee 杨毅 严卫丽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25家NICU中早产儿中心导管(CLs)置管率、CLs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CLABSI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 目的调查中国25家NICU中早产儿中心导管(CLs)置管率、CLs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防治CLABSI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REIN-EPIQ)"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研究人群为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国25家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的所有早产儿(排除自动出院)。结果共纳入24 884例早产儿,其中9 537例(38.3%)至少留置一根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7 532例(79.0%)。CLABSI总发生率为2.4/1 000(0.0~9.8/1 000)导管日,CLABSI相关病死率为6.7%(35/526)。CLABSI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CLA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6.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9%),真菌占19.9%。结论我国NICU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率高,CLABSI发生率存在显著单位间差异,CLA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占比高。需要采取针对性质量改进措施以缩小单位间差异、降低真菌CLAB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脐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细菌所致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广东 陈长春 +3 位作者 周勤 余仁强 姜善雨 周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0-773,7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细菌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9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细菌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9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结果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16%(99/8 512)。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70.3%,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6.6%);革兰氏阴性菌占2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0.0%)。革兰氏阴性菌组严重并发症、白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CRP)升高、腹胀、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组放弃治疗或死亡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更易发生休克、中枢感染、腹胀等并发症,实验室检验更多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及CRP升高;感染早期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选用抗生素可能会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早产儿 院内感染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广东 余仁强 +3 位作者 周勤 姜善雨 周洲 刘雪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7例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其临床表现、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11.52%(57/495)。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2.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299、1.347、1.268。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应用静脉营养、留置PICC及机械通气为高危因素。可通过缩短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减少有创操作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院内感染 败血症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肽组学的妇产科疾病研究现状
8
作者 袁文青 叶宁珍 +1 位作者 宁少楷 张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0,共8页
多肽是涉及人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和蛋白质降解这两种途径。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多肽物质,细胞功能活动也受多肽的调节。基于质谱的多肽组学研究已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多项相关研究也已开始深入... 多肽是涉及人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和蛋白质降解这两种途径。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多肽物质,细胞功能活动也受多肽的调节。基于质谱的多肽组学研究已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多项相关研究也已开始深入探究卵巢癌、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产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通过对多肽组学的研究去寻找这些妇产科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组学 卵巢癌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宫颈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乳腺癌中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清华 李溯 +1 位作者 杨蕊 陈道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2-1001,共10页
乳腺癌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以及癌旁组织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菌群结构也不同,这表明微生物菌群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以及癌旁组织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的菌群结构也不同,这表明微生物菌群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种族和地域差异、样本量、测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且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因此,文章通过总结乳腺癌微生物菌群测序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乳腺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微生物的组成差异,并对微生物菌群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展望和讨论,以期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的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提供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 乳腺癌 基因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杨岚 赵丽 +4 位作者 江静颖 刘俊 陶荷花 王俊 吴金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9-1062,1072,共5页
目的:评价中孕期产前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对2011-2013年在我院产检的25520例中孕期单胎妊娠孕妇进行free-β-HCG、μE3、AFP三联血清学指标检测,对筛查高风险者进... 目的:评价中孕期产前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DELFIA)对2011-2013年在我院产检的25520例中孕期单胎妊娠孕妇进行free-β-HCG、μE3、AFP三联血清学指标检测,对筛查高风险者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对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25520例产前筛查孕妇中,共筛出高风险1254例(4.91%),818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者染色体结果异常共47例(5.75%)。随访结果显示筛查高风险人群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1%(24/1254),显著高于筛查低风险人群的0.1%(25/2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龄组对21三体征的检出率(15%)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对189例因产前筛查单项指标中位数MoM值异常行产前诊断的病例分析,染色体异常率为3.17%(6/189)。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除可筛查胎儿染色体及解剖结构异常,还可用于不良妊娠结局的指导,此外对高龄孕妇出生缺陷的预防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产前筛查单指标MoM值异常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筛查 21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神经管缺陷 妊娠结局 MoM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 被引量:215
11
作者 廖祥鹏 张增利 +6 位作者 张红红 朱汉民 周建烈 黄琪仁 汪之顼 王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1030,共20页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维...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该《指南》分为《简化版》和《标准版》,主要证据来源于2013年英国骨质疏松学会指南、2011年美国健康研究院报告,以及国内文献。该指南适用于成年人骨骼疾病,或有骨病风险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症管理。需说明,该指南不针对儿童期、妊娠期、以及患有严重或终末期慢性肾脏病(4~5期)的人群。该指南《标准版》在本刊已发表《简化版》的基础上进一步详述,相关内容包括中国成年人群维生素D阈值设定、维生素D状况评价、25OHD测量值解释、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和监测的详细计划、预防战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成年 中国人 骨骼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 简化版) 被引量:37
12
作者 廖祥鹏 张增利 +6 位作者 张红红 朱汉民 周建烈 黄琪仁 汪之顼 王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 )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维生素D缺乏症( Vitamin D deficiency )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同时,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不一致的维生素D标准和实践方案。鉴于此,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该《指南》分为《简化版》和《标准版》,主要证据来源于2013年英国骨质疏松学会指南、2011年美国健康研究院报告,以及国内文献。该指南适用于成年人骨骼疾病,或有骨病风险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症管理。需说明,该指南不针对儿童期、妊娠期、以及患有严重或终末期慢性肾脏病(4~5期)的人群。指南内容包括中国成年人群维生素D阈值设定、维生素D状况评价、25OHD测量值解释、维生素D缺乏症的详细治疗计划和预防战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 中国人 骨骼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印永祥 赵华 +3 位作者 梁洁 张金秋 赵敏 王家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行细胞学检查标本123例,其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合计103例)...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收集行细胞学检查标本123例,其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合计103例)同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且具有活检结果,2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16/Ki-67结果。结果 20例液基细胞学NLIM的标本中p16/Ki-67双染结果均阴性,ASC-US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66.67%、特异性95.92%、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7.9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1.67%、特异性95.00%、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9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2.86%、特异性0、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0;ASC-US及以上病例预测CIN2+的敏感性89.66%、特异性94.28%、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65%。结论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病例中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可以明显提高CIN2+检出的预测值,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有望成为HPV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Ki-67双染 细胞免疫化学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诊断与血清学筛查在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岚 唐叶 +4 位作者 郭彩琴 高明 崔玉 尹新红 肖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比较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和产前诊断在预防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3年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506例孕中期单胎妊娠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 目的 :比较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和产前诊断在预防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3年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506例孕中期单胎妊娠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孕妇在诊断前知情同意后自愿进行了孕中期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甲胎蛋白等血清学指标检测,筛查均为高风险(筛查高风险组,136例,神经管缺陷高风险未计入内);另一组孕妇为≥35岁未行血清学筛查而直接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者(单纯高龄组,370例)。根据两组诊断结果及随访妊娠结局比较血清学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06例高龄孕妇中,共诊断染色体异常25例,阳性率4.94%。筛查高风险组共确诊唐氏综合征9例(6.60%),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3.0%);随访发现该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4.41%(6/136)。单纯高龄组中检出唐氏综合征2例(0.50%),其他染色体异常10例(2.70%),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0.54%(2/367)。筛查高风险组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龄组(P〈0.01)。结论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不仅在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的预防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对评估高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47
15
作者 王猛 韩传宝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4-666,共3页
目的比较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腰麻剖宫产术中血压维持接近基础值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术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泵注麻黄碱4mg/ml,Ⅱ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术中调整药物输注速度... 目的比较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腰麻剖宫产术中血压维持接近基础值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术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泵注麻黄碱4mg/ml,Ⅱ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术中调整药物输注速度以维持血压接近基础值。监测用药1、3、5、10min、切皮时及子宫切开时MAP和HR。胎儿娩出即刻取产妇动脉血、脐动脉及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乳酸及血糖浓度检测。结果Ⅰ组脐动脉及脐静脉血pH值和碱剩余低于Ⅱ组(P<0.05),PCO2、乳酸和血糖浓度高于Ⅱ组(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小于麻黄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去氧肾上腺素 腰麻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昂丹司琼预防剖宫产术后曲马多持续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朱爱兵 沈明坤 徐志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曲马多持续镇痛所致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 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昂丹司琼8mg加入曲马多镇痛泵持续输注;B组昂丹司琼8mg在胎儿娩出后缓慢静...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曲马多持续镇痛所致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 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昂丹司琼8mg加入曲马多镇痛泵持续输注;B组昂丹司琼8mg在胎儿娩出后缓慢静注;C组昂丹司琼4mg胎儿娩出后单次静注并4mg镇痛泵持续输注;D组胎儿娩出后静注生理盐水4ml,所有患者均行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四组术后1、6、8、12、24h时PONV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四组间不同时点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8、12、24PONV评分A、B、C组明显低于D组(P<0.01),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6h比较,术后1hA组及术后12、24hA、B后PONV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昂丹司琼可有效预防曲马多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但在胎儿娩出后单次静注昂丹司琼4mg,并4mg于PCA中持续输注,其预防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昂丹司琼 曲马多 术后恶心呕吐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姚飞 朱爱兵 +3 位作者 许少军 章文靖 熊华平 沈明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年龄17~38岁,BMI 18.5~23.9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羟考酮0.06mg/kg组(O1组)、羟考酮0.08mg/kg组(O...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和情绪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年龄17~38岁,BMI 18.5~23.9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羟考酮0.06mg/kg组(O1组)、羟考酮0.08mg/kg组(O2组)、羟考酮0.1mg/kg组(O3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100例。O1、O2、O3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06、0.08、0.1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四组丙泊酚诱导剂量2.5mg/kg,患者术中出现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0.4mg/kg。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术中宫腔操作时(T2)、术毕苏醒时(T3)的HR、MAP和RR;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苏醒后即刻、10、30、60min的宫缩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h评定患者情绪;记录患者补救镇痛;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O2组、O3组和F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O1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O1组(P<0.05)。O1组、O2组和O3组不同时点宫缩痛NR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四组术后1h正性情绪量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负性情绪量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O1组、O2组和O3组术后1h正性情绪量值明显高于F组(P<0.05),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少于F组(P<0.05)。四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苏醒期躁动、尿潴留、出汗等不良反应。结论 0.08mg/kg羟考酮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患者满意度高,并且能提高正性情绪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无痛人流 宫缩痛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30例孕中期唐氏筛查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杨灿锋 王峻峰 +1 位作者 朱云霞 陈道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对我院15230例孕中期(15~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项指标...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对我院15230例孕中期(15~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于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20~24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唐氏筛查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984例孕妇唐氏筛查为高风险,高风险率为6.46%,其中唐氏综合征阳性孕妇736例,18-三体阳性78例,神经管缺陷阳性169例。有773例高风险孕妇接受羊水穿刺,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29例,异常检出率为3.75%,其中唐氏综合征11例,18-三体1例,69,XXX1例。唐氏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5.25%。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之一,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筛查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丽 肖建平 +1 位作者 杨岚 郭彩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04-3307,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唐氏筛查低风险但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异常增高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为唐氏筛查单项指标HCG水平异常进行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妊娠中...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唐氏筛查低风险但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异常增高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为唐氏筛查单项指标HCG水平异常进行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妊娠中期唐氏筛查低风险的单胎妊娠妇女2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项指标HCG水平增高的妊娠妇女112例为试验组,HCG水平正常的妊娠妇女100例为对照组,随访其妊娠结局,观察两组异常妊娠情况(包括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结果试验组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5例胎儿畸形中3例为胎儿心脏畸形、1例为胎儿肺囊腺瘤、1例经无创基因筛查提示唐氏综合征经羊水穿刺证实后引产;9例胎盘异常中6例为胎盘粘连、2例胎盘形态异常、1例胎盘早剥。结论妊娠中期唐氏筛查HCG水平增高与巨大儿、胎儿异常及胎盘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顾颖 冯亚玲 许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8-619,62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制妊高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以148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以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调查表调查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HDC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制妊高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法,以148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以1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调查表调查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妊高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033)、孕前BMI(OR=3.773)、妊高征家族史(OR=6.821)、未规律产检(OR=4.646)、不良情绪(OR=2.535)、缺乏锻炼(OR=2.239)等因素均为妊高征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应针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干预措施,预防不良母婴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