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7
1
作者 任彩丽 付娟娟 +15 位作者 王红星 夏楠 蔡德亮 伊文超 金娟 刘守国 陈伟 潘化平 苏敏 项洁 王德强 万春晓 冯玲 沈光宇 吴传军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明确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联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n=143)和常规康复组(... 目的:明确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联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n=143)和常规康复组(n=143)。临床路径组入组后进入脑卒中早期康复临床路径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常规康复组采取一般康复治疗,不进入临床路径,对康复治疗内容及时间不做要求。分别于入组前和临床路径介入后第三周末(即出院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临床路径组康复治疗前后的MBI差值、MBI改善程度((MBI后-MBI前)(/100-MBI前)×100%)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FMA差值及FMA改善程度([FMA后-FMA前)/(100-FMA前)×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临床路径结合规范化的康复方案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脑卒中 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海马组织pCREB、PICK1及GluR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泓 黄桂兰 +6 位作者 谭洁 黎帅 邓多喜 刘桐言 刘家庆 郭奎奎 肖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7-782,799,共7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蛋白1(PICK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每组14只。模型组、药物组及有氧运动组按照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模型,所有大鼠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评估,运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pCREB、PICK1及Glu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评估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平台搜索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减少(P<0.01),平台搜索次数增加(P<0.05,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2)尼氏染色光镜下,模型组、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有氧运动组及药物组损害较模型组轻。(3)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GluR2蛋白表达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PICK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大鼠海马组织pCREB(P<0.01,P<0.05)、GluR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P<0.01),PICK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有氧运动组和药物组在以上蛋白表达上无差异(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治疗效果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相当。上调海马组织内pCREB、GluR2蛋白,下调PICK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慢性缺血性认知障碍的部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模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菊娣 贾澄杰 +1 位作者 张建飞 方红群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 目的探讨穴位冰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冰刺激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穴位 吞咽障碍 冰刺激 吸入性肺炎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E Primus^(RS)训练联合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 被引量:23
4
作者 董新春 何星飞 +1 位作者 梁成盼 张秀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2-1203,共2页
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arthritis,TA)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骨折或创伤后,又称为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临床上踝关节TA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步行能力受限等临床症状。国内外有报道注射玻璃... 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arthritis,TA)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骨折或创伤后,又称为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临床上踝关节TA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步行能力受限等临床症状。国内外有报道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持续缓解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亦有进行手术治疗晚期踝关节TA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BTE Primus Maitland RS 手法治疗 踝关节功能 步行能力 玻璃酸钠 TRAUMATIC 背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训练技术对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梁成盼 董新春 +3 位作者 丁文娟 苏彬 尹传瑞 黄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技术(SET)与常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技术,治疗组使用悬吊训练技术。每组患者每周接受5次治疗,持续4周,患者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技术(SET)与常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技术,治疗组使用悬吊训练技术。每组患者每周接受5次治疗,持续4周,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肩功能评定法(CMS)进行评估。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应用悬吊训练技术比常规训练技术能更好的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悬吊训练技术 关节松动术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对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彩丽 蔡德亮 +3 位作者 房辉 陈萍 李昭辉 武曙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 TMS组和假刺激组。rTMS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每周5次,每次20min,共治疗3周。假刺... 目的:初步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 TMS组和假刺激组。rTMS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每周5次,每次20min,共治疗3周。假刺激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d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西方失语症失语评定量表(WAB)进行言语功能评估。结果:与假刺激组相比,rTMS组各时间点WAB总分(F=5.023,P=0.030)和听理解分值(F=8.158,P=0.002)的上升幅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rTMS治疗后3d、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的WAB-AQ总分(t=2.489,P=0.042;t=2.788,P=0.020)、听理解(t=3.800,P=0.003;t=3.532,P=0.005)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侧颞上回后部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特别是听理解能力改善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