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硕雄 王志萍 +1 位作者 过伟 宋志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00例,ASAⅡ或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舒芬太尼0.1μg/kg组(A组)、0.15μg/kg组(B组)、0.2μg/k...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00例,ASAⅡ或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舒芬太尼0.1μg/kg组(A组)、0.15μg/kg组(B组)、0.2μg/kg组(C组)、0.25μg/kg组(D组)和等剂量生理盐水组(E组)。所有患者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1.5mg/kg、芬太尼3~4be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全麻维持采用BIS监测下连续输注丙泊酚4~6mg·kg^-1·h^-1和瑞芬太尼15-20μg·^-1·h^-1、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1·h^-1并复合吸入七氟醚1.5%~2%。常规监测有IBP、HR、ECG、SpO2和PETCO2,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0.1、0.15、0.2、0.25μg/k的舒芬太尼或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估拔管后5min时的疼痛程度。结果与B组比较,C、D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且D组较C组明显延长(P〈0.05),E组明显缩短(P〈0.05)。与B组比较,C、D组患者拔管后5min时的V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E组明显升高(P〈0.05);D患者躁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组呼吸抑制,A、E组患者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和疼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麻下行关节置换术毕前20min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可有效改善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关节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过伟 胡毅平 +2 位作者 梅宏 宋志高 高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94-339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为5%七氟烷吸入复合芬太尼3μg/kg及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K组静注氯胺酮(0.5mg/kg)10mL,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10mL,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中持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立即停止吸入七氟烷,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K组和F组苏醒期躁动率均明显低于C组(5%:30%:65%,P<0.05),与F组相比,K组苏醒期躁动率更低(P<0.05);K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3组患儿转出PA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均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但预注射氯胺酮后效果更好,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氟比洛芬酯 小儿 七氟烷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秦钟 许波 王志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R1组为瑞芬太尼3ng/ml复合七氟醚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ng/ml;R2组为瑞芬太尼6ng/ml...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R1组为瑞芬太尼3ng/ml复合七氟醚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ng/ml;R2组为瑞芬太尼6ng/ml复合七氟醚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6ng/ml;N组为硝普钠组。R1、R2组同时吸入七氟醚,控制七氟醚呼出气浓度为1MAC,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率为1~3μg·kg-1·min-1。记录麻醉前10min(T0)、降压后10min(T1)、30min(T2)、停止降压10min(T3)、30min(T4)时的MAP和HR,采集相应时点的颈内静脉血和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T1~T4时R1、R2组,T1、T2时N组MAP明显低于T0时(P<0.01),T2时R2组MAP明显低于N组和R1组(P<0.05或P<0.01)。T1~T4时N组HR明显快于T0时和R1、R2组(P<0.01),T1~T3时R1、R2组HR明显慢于T0时,而T2时R2组HR明显慢于R1组(P<0.05或P<0.01)。T1~T4时三组CjvO2明显高于T0时(P<0.01),而Da-jvO2与CERO2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R1、R2组CjvO2高于N组(P<0.05),而Da-jvO2与CERO2低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脑氧代谢,降压平稳迅速,HR缓慢,停止降压后无BP反跳现象,有利于围术期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控制性降压 神经外科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春晓 张建余 +4 位作者 张渊 张正正 王桂龙 王雁娟 胡毅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95-597,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处理及术中运用ECMO支持的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手术均为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常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麻醉处理及术中运用ECMO支持的经验。方法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手术均为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麻醉诱导常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麻醉维持以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间断静注芬太尼。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调节机械通气参数,必要时行手控通气。所有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进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并给予ECMO辅助,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s,血流量1.8~2.5L·m^-2·min^-1。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机械通气下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结论ECMO是双肺移植术中心肺辅助的有效手段,可提高肺移植手术的麻醉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肺移植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双肺移植的围麻醉期管理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春晓 许波 +3 位作者 王志萍 杨勇刚 吴金波 陈静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行双肺移植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双肺移植治疗的重症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8例,ASAⅢ或Ⅳ级。观察麻醉后双肺通... 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行双肺移植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双肺移植治疗的重症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8例,ASAⅢ或Ⅳ级。观察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转流后15min、单肺通气、肺动脉阻断30min、肺动脉开放和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心超检查心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麻醉后双肺通气30min比较,ECMO转流后15min时PaO_2、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明显升高,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ECMO转流后15min比较,单肺通气时PAP、PAWP明显升高,SVV明显降低(P<0.05);与肺动脉阻断30 min比较,肺动脉开放时SVV明显升高,PAP、PAWP明显降低(P<0.05)。4例术毕即刻撤除ECMO,余16例辅助带入ICU。3例术后第1天行开胸探查止血术;1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左心功能不全,其中4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股动脉(V-A)ECMO转流,2例给予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V-V)ECMO转流。术后仅3例分别于第5、第6和第13天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心血管形态学均得到改善。结论积极改善围术期心功能、麻醉诱导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ECMO的合理应用和术后的过渡辅助是IPAH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双肺移植 麻醉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春晓 王谦 +3 位作者 王雁娟 张建余 许波 胡毅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目的观察肺移植麻醉中Swan-Ganz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在肺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终末期肺病患者,17~72岁,ASAⅢ或Ⅳ级。在麻醉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于颈内静脉穿刺置入Swan-G... 目的观察肺移植麻醉中Swan-Ganz漂浮导管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在肺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终末期肺病患者,17~72岁,ASAⅢ或Ⅳ级。在麻醉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于颈内静脉穿刺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取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PICCO导管。分别记录麻醉后双肺通气(T0)、单肺通气30min(T1)、肺动脉阻断10min(T2)、肺动脉开放后30min(T3)、术毕(T4)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和PiCCO监测数据,对肺动脉压(PAP)、心排血量(PCCO)与间断心排血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闭合压(PAOP)与每搏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与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PAP、脉压变异(PPV)升高和PCCO、CO降低,HR增快(P<0.05);与T1和T2时比较,T3和T4时PAP下降,PCCO、CO升高(P<0.05);T3和T4时GEDI、SVI、ELWI、ITBI、PVPI明显高于T0时(P<0.05);GEDI与SVI显著正相关(r=0.66,P<0.01),ITBI与SVI显著正相关(r=0.65,P<0.01),ELWI与PVPI高度正相关(r=0.85,P<0.01),PAOP与SVI不相关(r=0.18)。结论肺移植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PiCC0技术与Swan-Ganz漂浮导管结合运用能更全面地对肺移植术中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肺移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东晓 王雁娟 丁浩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0-491,共2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VT)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5cmH2OPEEP,VT=6ml/kg,f=15次/分;...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应用小潮气量(VT)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5cmH2OPEEP,VT=6ml/kg,f=15次/分;B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VT=9ml/kg,f=12次/分。观察术前(T1)、麻醉插管后30min(T2)、拔管后15min(T3)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MAP、CV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结果T3时,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5),A组A-aDO2较B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时点A、B两组PaO2、PaCO2、A-aDO2、MAP、CVP、Ppeak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通气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冰薇 许波 王雁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Ⅰ组行AAI监测对镇静深度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Ⅱ组根据HR、BP调控,每组25例。记录术前(T1)、插管(T2)、术...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Ⅰ组行AAI监测对镇静深度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Ⅱ组根据HR、BP调控,每组25例。记录术前(T1)、插管(T2)、术中探查(T3)时的SBP、DBP,标准化丙泊酚剂量(μg.kg-1.min-1)、血压变异性(BPV),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次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时SBP、DBP均低于T1时(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Ⅱ组患者的SBP、DBP高于T1时和Ⅰ组(P<0.05)。Ⅰ组患者术中BPV小于Ⅱ组患者(P<0.05)。Ⅰ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剂量、苏醒时间及麻黄碱使用患者均少于Ⅱ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AAI监测可以很好的反应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老年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森曼格综合征介入封堵同期双肺移植的麻醉管理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秦钟 杨勇刚 王志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6-936,共1页
患者,女,33岁,身高162cm,体重50kg。因“体检发现房间隔缺损一年余,胸闷气喘2d”入院,心脏超声检查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压力120mm Hg。9月前曾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发现肺动脉压力无明显改变,收回... 患者,女,33岁,身高162cm,体重50kg。因“体检发现房间隔缺损一年余,胸闷气喘2d”入院,心脏超声检查示: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压力120mm Hg。9月前曾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发现肺动脉压力无明显改变,收回封堵器,口服波生坦降低肺动脉压力治疗。入院诊断:1.房间隔缺损,2.重度肺动脉高压,3.艾森曼格综合征。拟在全麻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然后在体外膜肺(ECMO)辅助下行双肺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曼格综合征 麻醉管理 双肺移植 介入封堵 继发性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肺动脉压力 重度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相正压通气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应用
10
作者 艾青 王志萍 +4 位作者 刘林汉 吴硕雄 汪昊星 李筱 安明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99-2900,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正压通气(BiPAP)模式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A组,n=40)和BiPAP组(B组,n=40)。以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诱导后,两组均以5mg/(kg·h)...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正压通气(BiPAP)模式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A组,n=40)和BiPAP组(B组,n=40)。以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诱导后,两组均以5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反应,静脉注射0.5mg/kg丙泊酚加深麻醉,观察2min后,继续操作,如若再次出现体动反应,重复静注丙泊酚,直至能够满足检查为止。麻醉诱导即刻给予A组患者面罩吸氧(2L/min),给予B组患者无创BiPAP通气(氧浓度27%)。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血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1、3minSpO2,及需要托下颌辅助呼吸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发生舌后坠、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3minSpO2明显低于B组,检查中需要辅助呼吸的概率(37.5%)也明显大于B组(0%)。两组舌后坠的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呼吸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规避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BIPAP 无痛 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诊疗新进展
11
作者 黄睦容 隋萌 +2 位作者 胡春兰 唐诗笑 胡春晓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8,共7页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肾损伤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和术后病死率增加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发现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包...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肾损伤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和术后病死率增加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发现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多方面因素。早期诊断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无创评估、危险因素、预后及临床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诊疗提供参考,提高肺移植受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病 无创 血清肌酐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恩洪 刘敏丰 +2 位作者 吴涛 葛晨 吴怡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RAS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化指标:两组患者的术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前白蛋白(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0.494、1.042,P>0.05);ERAS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HOMA-IR、CRP及PA的变化趋势较对照组更为平缓(F=21.874、65.230、5.627,P<0.05);③临床指标:ERAS组的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耐受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结论:ERAS理念同样适用于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能降低其胰岛素抵抗与分解代谢,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胆石症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岁患儿肺移植术麻醉处理一例
13
作者 钱怡玲 傅风华 +4 位作者 孙易文 胡春晓 张昕 陈静瑜 王桂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9-780,共2页
患儿,男,2岁,88 cm,12 kg,因“反复憋喘9月余”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全身皮疹瘙痒于外院住院治疗,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改为气管切开拔管困难,保持气管切开状... 患儿,男,2岁,88 cm,12 kg,因“反复憋喘9月余”于2020年1月13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全身皮疹瘙痒于外院住院治疗,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改为气管切开拔管困难,保持气管切开状态出院,出院期间病情反复,加重时多次再入院治疗。既往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采用激素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性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全身皮疹 拔管困难 Ⅱ型呼吸衰竭 肺移植术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源分配评分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美蓉 刘民强 +5 位作者 戴韬寅 顾思佳 李小杉 许波 胡春晓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 分析肺源分配评分(LAS)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IP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以及LAS与术后1年... 目的 分析肺源分配评分(LAS)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IPF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以及LAS与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75例受者中,术后30、90、180、365 d内分别死亡62例、83例、95例和108例。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30、90、180、365 d死亡风险相关(均为P<0.05),但与术后365 d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无关(均为P>0.05)。结论 LAS与IPF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相关,LAS与术后早期PGD、AKI的发生无关,但应关注综合因素对PGD、AKI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肺源分配评分 特发性肺纤维化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急性肾损伤 氧合指数 胆红素 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移植受者术后严重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预后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宋志云 戴韬寅 +5 位作者 顾思佳 李小杉 黄睦容 唐诗笑 胡春晓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8,共8页
目的探索性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移植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行肺移植手术的IPF患者的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正则化logistic回... 目的探索性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移植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行肺移植手术的IPF患者的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按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正则化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4种方法,通过变量筛选、构建模型、模型调优流程构建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进行模型性能评估。结果共筛选出16个关键特征用于建模。4种预后模型的AUC值均>0.7。DeLong检验和McNemar检验发现模型间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了肺移植术后3级PGD的预后模型。各模型整体预测性能相似,均可对IPF患者肺移植术后3级PGD进行较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特发性肺纤维化 机器学习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随机森林 LOGISTIC回归 支持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16
作者 姚敏 张兆平 +2 位作者 顾美蓉 高宏 孙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芬太尼有关的副作用。方法:全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F组—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芬太尼有关的副作用。方法:全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F组—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mg(8μg/mL);FD组—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mg+右美托咪定400μg(4μg/mL)。观察记录:首次PCA时间;PCA按压总次数和无效次数;24h芬太尼总用量;不同时段疼痛强度;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FD组患者术后24h内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组[(440±19.6)μgvs(576±25.5)μg,P<0.01]。术后2、4和8h,FD组及MAP及HR明显较术前减少或降低(均P<0.01)。FD组在术后0~24h内恶心和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13%vs40%和17%vs40%,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芬太尼镇痛效果,节俭芬太尼用量、减少有关副作用;提高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患者控制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手术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术后死亡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桂龙 彭倩 +4 位作者 黄志菲 王志萍 王谦 朱幸沨 陈静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9-1221,共3页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然而这类患者病程迁延多伴严重的肺和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病情的恶化和手术麻醉期间施行单肺通气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处于代偿边缘或失代偿的心肺功能进...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然而这类患者病程迁延多伴严重的肺和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病情的恶化和手术麻醉期间施行单肺通气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处于代偿边缘或失代偿的心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威胁生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作为一项心肺功能的生命支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肺移植手术 单肺通气 生命支持 麻醉期 因素分析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OXYGENATION 呼吸循环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的手术室精益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徐海英 贺艳 +3 位作者 蔡英华 许正红 文丽娟 王志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部门协作的手术室效率管理小组,实施精益管理,包括改进硬件设施,优化工作职责及流程,确保首台手术准时开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奖惩机制,建立"3个1"响应机制。比较管理前(2016年1~12... 目的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部门协作的手术室效率管理小组,实施精益管理,包括改进硬件设施,优化工作职责及流程,确保首台手术准时开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奖惩机制,建立"3个1"响应机制。比较管理前(2016年1~12月)与管理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平均接台间隔时间、准点开台率、延迟手术率、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与管理前比较,管理后平均接台手术时间缩短,准点开台率提高,延迟手术率降低,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多部门协作实施精益化管理可加快手术运转,提高手术室整体效率、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多部门协作 工作效率 精益管理 流程重组 准点开台 延迟手术 满意度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兆平 姚敏 +3 位作者 顾美蓉 孙国华 张正正 李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注利多卡因、麻黄碱或稀释和慢注芬太尼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本组120例拟行全麻患者,ASAⅠ或Ⅱ级,18~65岁,随机均分为Ⅰ~Ⅳ组,Ⅰ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Ⅱ组:静注麻黄碱5mg(生理盐水稀...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注利多卡因、麻黄碱或稀释和慢注芬太尼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本组120例拟行全麻患者,ASAⅠ或Ⅱ级,18~65岁,随机均分为Ⅰ~Ⅳ组,Ⅰ组:静注利多卡因1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Ⅱ组:静注麻黄碱5m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Ⅲ组: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μg/ml,≥30s内匀速注完(3μg/kg);Ⅳ组:静注5ml生理盐水(对照),Ⅰ、Ⅱ和Ⅳ组分别在10~15s内静脉匀速注入,1min后分别静注芬太尼3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3s内快速注完规定剂量)。记录预注利多卡因或麻黄碱前(T0)、预注后1min(T1)、稀释和慢注芬太尼后1min(T2)、2min(T3)内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血管变化。结果Ⅰ、Ⅱ、Ⅲ和Ⅳ组咳嗽发生率分别达33.3%、13.3%、10.0%和60.0%,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或P<0.01)。Ⅰ、Ⅲ和Ⅳ组在T3时S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Ⅱ组在T1时S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结论静注利多卡因1mg/kg或麻黄碱5mg或稀释和慢注给药均能明显预防或抑制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此方法安全有效、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麻黄碱 芬太尼 咳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琥珀胆碱气管插管时眼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过伟 张兆平 +3 位作者 房宁宁 顾美蓉 裘学 姚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引起的眼内压(IOP)升高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无眼部疾患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麻醉诱导前10min内分别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μ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引起的眼内压(IOP)升高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无眼部疾患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麻醉诱导前10min内分别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μ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和记录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后3min(T1)、麻醉诱导后30s(T2)、给予琥珀胆碱后30s(T3)、气管插管后1min(T4)、2min(T5)、4min(T6)和6min(T7)时的MAP、HR和IOP。结果给予右美托咪定后D2组有2例患者因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被排除本研究。与T0时比较,T1~T3时D1组和D2组IOP明显降低(P<0.05);C组T3~T7时IOP和T4~T7时MAP明显升高;T4~T6时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3~T7时D1、D2组IOP明显降低(P<0.05),T4~T7时D1、D2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结论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4、0.6μg/kg可有效预防与琥珀胆碱和气管插管有关的IOP升高,但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引起明显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因此,建议术前应用0.4μg/kg右美托咪定预防IO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眼内压 琥珀胆碱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