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G-RANKL-RANK系统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建明 袁风红 +6 位作者 高恺言 俞可佳 胥魏 胡赟霞 刘婷 时一添 邹耀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与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绝经女性RA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骨密度,酶联免...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与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绝经女性RA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外周血清RANKL、OPG、IL-6水平,并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绝经女性RA组的骨密度、OPG/RANKL低于对照组,RANKL、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G在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绝经女性RA患者OP组较非OP组有更高的抗CCP抗体水平(P<0.05),RANKL、OPG、DAS28评分等并无差异(P>0.05)。3绝经女性RA患者外周血中RANKL与DAS28评分、PINP、β-CTX、IL-6正相关(r=0.357,0.381,0.370,0.330,P<0.05),OPG与PINP、β-CTX、IL-6正相关(r=0.561,0.511,0.328,P<0.05)。结论绝经女性RA患者RANKL水平与炎症因子IL-6的诱导密切相关,但作为动态变化指标,仅反映近期骨代谢状况,并不能反映长期骨密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白介素-6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巧英 丁炎 +4 位作者 宣旻 朱晨霞 周锋盛 吴鹏西 邹耀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方法:对83例RA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DAS-28评分,应用高频超声对DAS-28评分对应关节的滑膜增生、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及骨侵蚀情况进行超...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方法:对83例RA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DAS-28评分,应用高频超声对DAS-28评分对应关节的滑膜增生、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及骨侵蚀情况进行超声评分,各受累关节的评分相加为超声最终得分;常规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分析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434,P <0.01),超声总评分、DAS-28评分与ESR呈正相关(P均<0.05);DAS-28评分与滑膜增生、滑膜炎PD评分及骨侵蚀评分均有相关性:与滑膜增生及滑膜炎PD评分的相关性高于骨侵蚀。滑膜增生、滑膜炎PD评分与ESR、CRP有相关性,骨侵蚀评分与ESR、CRP无相关性,其中滑膜炎PD评分与ESR相关性最高(r=0.303,P <0.01);滑膜增生、滑膜炎PD及骨侵蚀评分与RFA-CCP均无相关性。结论: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超声评分法可以客观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联合应用DAS-28评分及超声评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RA的临床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 DAS-28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肿瘤风湿征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恺言 陈海凤 +1 位作者 邹敏超 邹耀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副肿瘤风湿征(paraneoplastic rheumatic syndromes,PRS)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本科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PR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患者发病年龄15~86岁、平均(64±12)岁,... 目的:探讨副肿瘤风湿征(paraneoplastic rheumatic syndromes,PRS)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本科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PR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患者发病年龄15~86岁、平均(64±12)岁,男女比例1.21∶1;初诊时临床表现为多/寡/单关节肿痛、下腰痛、肌痛、肌无力、皮疹、发热、雷诺症等;(2)模拟的风湿病诊断以风湿性多肌痛(14/73)、脊柱关节病(12/73)、血管炎(11/73)多见;(3)最终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30例,分别为恶性淋巴瘤(11/30)、多发性骨髓瘤(8/30)、白血病(6/30);实体肿瘤43例,前3位分别为肺癌(8/43)、胃癌(5/43)、甲状腺癌(4/43)、肝癌(4/43);(4)PRS临床上以老年人多见,多表现为关节炎、发热、血沉升高,无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病程和实体瘤无明显差异,但其血清乳酸脱氢酶较后者升高明显。结论:出现PRS的恶性肿瘤种类多、分布广;对于老年、临床表现不典型、疗效欠佳,拟诊风湿性疾病的患者须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风湿症 风湿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9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恺言 邹耀红 +2 位作者 俞可佳 袁风红 胥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结缔组织病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9例结缔组织病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专归。结果:9例患者,男3例,女6例。临床表现为... 目的:总结成人结缔组织病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9例结缔组织病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专归。结果:9例患者,男3例,女6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黄疸、血液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增高、高铁蛋白血症、严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部分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涂片可见噬红细胞现象。治疗上予大剂量甲泼松龙联合环孢霉素可能有一定的疗效。结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可见于成人结缔组织病,并是其一个严重的、致死的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疗效不佳,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肌病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5
作者 高恺言 邹耀红 +2 位作者 袁风红 俞可佳 胥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7-539,共3页
目的:比较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无肌炎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36例炎性肌病伴ILD的住院患者(PM18例,D... 目的:比较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无肌炎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36例炎性肌病伴ILD的住院患者(PM18例,DM11例,ADM7例)。结果:9例ADM-ILD在临床和病理均无肌炎表现但都有典型的Gottron征。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PM-ILD明显高于DM-ILD,ADM-ILD则基本正常。PM-ILD对激素的治疗效果优于DM-ILD及ADM-ILD。环磷酰胺(CTX)在ILD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对ADM-ILD的效果不甚明显。PM-ILD的生存率高于DM-ILD,ADM-ILD进展快,短期内出现急性呼衰(I型),死亡率高达85.7%以上。结论:ADM-ILD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PM-ILD预后相对较好。同时数据显示,积极的激素治疗并早期联合CTX对PM-ILD效果好,对DM-ILD有一定的效果,但对ADM-ILD则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病变 临床特征 炎性肌病 预后差 无肌炎性皮肌炎 DISEASES Gottron征 多发性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预处理的MSC体外调节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海凤 邹耀红 孙凌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7-420,426,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异常升高的瘦素可加剧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预处理MSC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的变化情况。方法:分离脐带MSC,并收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三组:PBMC组,M... 目的:前期研究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异常升高的瘦素可加剧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本研究旨在探讨瘦素预处理MSC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的变化情况。方法:分离脐带MSC,并收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三组:PBMC组,MSC+PBMC,瘦素(100 ng/ml)预处理MSC 3 d+PBMC,1∶10共培养3 d,收集悬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CD4^+CXCR5^+PD-1^+滤泡辅助T(Tfh)细胞、CD19^+B细胞,并检测CD3^+T细胞、CD19^+B细胞表面CD25、CD69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瘦素预处理的MSC对Treg细胞上调作用受损[(8.53±2.33)%vs(6.79±2.14)%,P<0.01],对Th17细胞下调亦受影响[(1.28±0.70)%vs(1.64±0.55)%,P<0.01],Tfh细胞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1.36)%vs(2.08±1.52)%,P=0.051]。与MSC组比较,瘦素预处理组T细胞活化分子CD25、CD69表达增加。而在B淋巴细胞活化指标,瘦素预处理后CD25 MFI较前有升高[(19.16±3.62)vs(21.05±2.36),P<0.05],但对CD69影响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瘦素体外作用于MSC,不仅使加剧其细胞衰老,亦损伤其对T、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间充质干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