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永芹 孙超 +1 位作者 李建勇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9-642,共4页
传统中药黄连素是一种从黄连根茎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止泻等作用,既往较常用于治疗感染和胃肠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连素可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治疗中发挥广泛的抗癌效应。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黄... 传统中药黄连素是一种从黄连根茎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止泻等作用,既往较常用于治疗感染和胃肠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连素可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治疗中发挥广泛的抗癌效应。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黄连素可诱导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炎症反应、造成癌细胞氧化损伤,并可与miRNA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集落形成。本文就黄连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血液系统肿瘤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2突变与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锡峰 沈云峰 +1 位作者 张苏江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96-1100,共5页
Tet2(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是新发现的骨髓恶性肿瘤患者4q24上的肿瘤抑制基因,有发生功能缺失突变的潜能。最近研究表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骨髓纤维化(mye... Tet2(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是新发现的骨髓恶性肿瘤患者4q24上的肿瘤抑制基因,有发生功能缺失突变的潜能。最近研究表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ystemic mastocytosis,SM)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骨髓恶性疾病中均可发现tet2突变的存在,但tet2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来探索。本文就tet2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血液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基因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中的常见剪接体突变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超 王婧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5-92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剪接体突变作为新的体细胞突变在多种血液肿瘤中被发现。因此,除外DNA甲基化、染色体修饰、转录调控、DNA修复和信号转导等机制外,剪接体突变为认识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 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剪接体突变作为新的体细胞突变在多种血液肿瘤中被发现。因此,除外DNA甲基化、染色体修饰、转录调控、DNA修复和信号转导等机制外,剪接体突变为认识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本综述介绍了剪接体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讨论血液肿瘤中常见的剪接体突变基因(如SF3B1、U2AF35、SRSF2及ZRSR2等)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临床表型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剪接体突变 SF3B1 U2AF35 SRSF2 ZRS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4
作者 龚盈盈 曹永芹 +2 位作者 夏珺 王晴晴 孙超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within 24 months,POD24)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预后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289例初诊MM患者作为训练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基于24个月内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within 24 months,POD24)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预后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289例初诊MM患者作为训练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以POD24为基础的预后模型;并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4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POD24组患者OS更短,年龄、β2微球蛋白、血清钙以及POD24是MM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危组(≥2分)的患者较低危组(<2分),OS(25.0个月vs.60.0个月)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vs.56.0个月)更短。且在验证队列总体患者及各亚组的患者中高危组和低危组间的OS、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POD24、年龄、β2微球蛋白、血清钙构建的预后模型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MM患者具有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OD24 预后分析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被引量:12
5
作者 庄芸 范磊 +2 位作者 沈云峰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3-636,共4页
本研究探讨慢性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并发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治疗的B-CLPD合并AIHA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表明,14例AIHA患... 本研究探讨慢性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并发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2年治疗的B-CLPD合并AIHA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表明,14例AIHA患者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9例、淋巴瘤5例;溶血发作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1(33-84)g/L,网织红计数比例中位数12.0(3.1-35.0)%,Coombs试验阳性率100%;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采用化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完全缓解率78.6%(11/14),部分缓解率21.4%(3/14);随访至今,35.7%(5/14)出现溶血再发,经用既往治疗方案仍有效,应用过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病例仅1例复发;14例中已有6例死亡,1例失访,其余7例存活。结论:AIHA是B-CLPD的常见并发症,可在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较好,但长期缓解率低,停药或减量后易复发,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 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异常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超 王婧 +2 位作者 郭宏锋 周新 沈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初治MM患者资料,对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并于4个用期后分析疗效;同时制备染色体标...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初治MM患者资料,对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并于4个用期后分析疗效;同时制备染色体标本,分别采用R显带技术和DNA序列探针进行核型和基因(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IgH重排和1q21扩增)分析,分析总体疗效及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52例MM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47例(30.92%),RB1异常者43例(28.29%),D13S319异常者49例(32.24%),P53异常者30例(19.74%),IgH异常者58例(38.16%),1q21异常者33例(21.71%)。全组152例患者的疗效均可以评价,其中获CR、nCR、PR、MR和PD者分别为24、54、21、14和39例,总有效率为74.34%,显效率为50.66%;核型、D13S319、P53及IgH异常者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相应正常者(P<0.05),RB1、1q21异常者的显效率均低于相应正常者(P<0.05);全组随访22-72个月,中位随访52.0个月,截至随访日期,中位生存期(OS)尚未达。不同染色体异常者的中位OS均低于正常者(P<0.05);经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均为影响MM预后的独立因素,如核型、RB1、D13S319、P53、IgH和1q21异常相对于正常者的风险分别提高了3.124、1.177、2.639、6.552、2.045和7.26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异常可影响硼替佐米治疗初治MM的疗效及预后,检测染色体异常对初治MM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硼替佐米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超 叶鉴南 +3 位作者 王欢 朱健伟 周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或不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治疗的老年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99例初发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RDW和其他的临床参数(β-2微球蛋白,肌酐...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或不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治疗的老年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99例初发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RDW和其他的临床参数(β-2微球蛋白,肌酐,乳酸脱氢酶);根据ROC曲线,将患者分为高、低RDW 2组,分析不同组别的生存预后。结果:高RDW组(≥17.95%)相对于低RDW组(<17.95%)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较低,而瘤细胞比例较高。在不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组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组的OS时间和PFS时间较短,而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组中,高RDW组仅显示较短的PFS。结论:RDW作为一个简单易获取的实验室参数,在老年非移植的骨髓瘤病人中高RDW提示不良的预后,但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预后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D5B基因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钱锡峰 杨国华 +2 位作者 殷辰俞 陈湘 沈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0-1283,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原因现在尚未阐明,但ALL具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得到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来自两个独立的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位于10q21.2上的ARID5B基因的5个...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原因现在尚未阐明,但ALL具有遗传基础越来越得到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来自两个独立的大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位于10q21.2上的ARID5B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7073837、rs10821936、rs10994982、rs7089424、rs10740055,与儿童ALL,特别是B-超二倍体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上升有关。这些SNP的变异不仅影响ALL特定亚型的发病风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种族及性别特异性。进一步研究ARID5B基因变异影响儿童ALL的机制,不仅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而且对于临床治疗亦有指导作用,最终借以改善疾病的预后。本文就ARID5B基因与儿童ALL的关联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5B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方法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基因重排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童奕 乔纯 +2 位作者 吴若淇 刘澎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09-1414,共6页
本研究探讨BIOMED-2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中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采用BIOMED-2系统检测73例NHL(B-NHL 55例,T-NHL 18例)患者骨髓中IGH、IGK、IGL基因和TCRβ、... 本研究探讨BIOMED-2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中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价值。采用BIOMED-2系统检测73例NHL(B-NHL 55例,T-NHL 18例)患者骨髓中IGH、IGK、IGL基因和TCRβ、TCRγ、TCRδ基因的克隆性重排,与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进行比较,评价其与病理特征、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3例NHL中31例检测出IG或TCR基因重排,阳性率42.5%,高于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阳性率24.7%(1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HL阳性率为40.0%(22/55),T-NHL阳性率为50.0%(9/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阳性率和AnnArbor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MED-2检测IG和TCR基因重排是判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有效方法,比骨髓细胞形态学更为敏感,有助于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PCR检测阳性率和Ann Arbor分期相关,与淋巴瘤恶性程度、年龄、治疗状态、有无B组症状及是否累及脾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BIOMED-2方法 基因重排 免疫球蛋白基因 T细胞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欢 李建勇 +1 位作者 孙超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37-1841,共5页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属于高度侵袭性的浆细胞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相比,PPCL有其独特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化疗,新药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应用提高了PPCL患者的预后...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PCL)属于高度侵袭性的浆细胞疾病。与多发性骨髓瘤相比,PPCL有其独特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化疗,新药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应用提高了PPC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而不同的遗传及基因表达谱亦与不同预后相关。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部分靶向药物如CD38单克隆抗体和CD138-CAR-T等也为PP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PPCL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有PPCL的诊断,PPCL的临床及生化特征,PPCL的治疗及预后和PPCL新药研究现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超 张苏江 +1 位作者 李建勇 沈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83-1087,共5页
众多的无法被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出来的基因异常(如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等)已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这使得对不同预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例如:存在转录因子C/EBP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f... 众多的无法被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出来的基因异常(如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等)已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这使得对不同预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例如:存在转录因子C/EBP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factoralpha,CCAAT增强结合因子α亚单位)或核磷蛋白(nucleophosmin-1,NPM)基因突变的AML往往提示有较好的预后,而有着MLL基因(mixed-lineage leukemia,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突变(MLL-PTD),FLT3(FLM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以及WT-1(Wilms′Tumor1,肾母细胞瘤1)基因突变的AML却提示不良预后。本文将探讨这些异常基因分子的特点,联系及其对AML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分子标志 EVI-1 ERG BAALC MNI WTI NPMI C—Kit MLL—PTD FLT3 CCAAT GAT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晓娟 张苏江 +2 位作者 乔纯 沈云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02-906,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DH1、IDH2基因)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选取90例初发AML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IDH1、IDH2基因的4号外显子,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IDH突变...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DH1、IDH2基因)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选取90例初发AML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IDH1、IDH2基因的4号外显子,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IDH突变情况。结果表明,有IDH1基因突变的患者为4例,有IDH2基因突变的患者为7例,突变率分别为4.4%、7.8%,无患者同时存在有2种突变,总突变率为12.2%。在有突变的患者中正常核型所占比例为72.7%,明显高于核型异常患者。存在突变的患者的缓解率为72.7%,较无突变患者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有IDH基因突变的患者在缓解后突变消失,而复发后在同样位点再次出现突变。结论:IDH基因突变主要见于正常核型的患者中,尤其是合并NPM1基因突变患者,并与复发相关。IDH基因突变可能成为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治疗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DNMT3a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乔纯 孙超 +6 位作者 张苏江 钱思轩 钱锡峰 缪扣荣 朱华渊 洪鸣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03-307,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DNMT3a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7例AML患者DNMT3a基因第882位氨基酸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59例初诊AML患者中7例(11.9%)具有DNMT3a基因突...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DNMT3a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7例AML患者DNMT3a基因第882位氨基酸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59例初诊AML患者中7例(11.9%)具有DNMT3a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分别为4例DNMT3a R882C、2例DNMT3aR882H和1例DNMT3a Y874C。7例DNMT3a基因突变患者中2例为M2、1例为M4、4例为M5。27例正常核型中5例(22.7%)发生突变,而21例异常核型中无1例发生突变。CEBPA阳性患者发生DNMT3a突变率明显高于CEBPA阴性患者(p=0.002)。突变患者中有4例(4/7,57.1%)伴有淋系抗原CD4和/或CD7的表达。DNMT3a突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完全缓解(CR)率、FLT3-ITD、NPM1和c-kit突变与DNMT3a野生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3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染色体核型AML伴NPM1和/或CEBPA突变阳性患者,其在AML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3a基因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瑾 夏珺 +3 位作者 谢新 王婧 毛静珏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探讨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5例MDS患者中,5q-综合征4例,MDS-EB-I... 目的:探讨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5例MDS患者中,5q-综合征4例,MDS-EB-I 41例,MDS-EB-II 35例,MDS-SLD 27例,MDS-MLD 46例,MDSRS-SLD 1例,MDS-U 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0(0.1-120.9)个月。155例MDS患者中,13例(9.0%)为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单纯+21 5例,del(21q12) 1例,+8、+21 1例,i(21q) 1例,20q-、+21 1例,涉及21号染色体的复杂核型4例;MDS-SLD 2例,MDS-MLD 4例,MDS-EB-I 5例,MDS-EB-II 2例。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1(0.1-6.7)个月。结论:伴21号染色体异常在MDS中少见,且预后较不含21号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核型分析 +21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as与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菱菱 程婉莹 +4 位作者 王菊娟 尹光丽 段丽敏 田甜 仇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55例)和非肿瘤相关HLH(Non-MAHLH)组(31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sFas及sFasL在sHLH中的意义。结果: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MAHLH组sFas和sFasL水平较非MAHLH(感染相关HLH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组明显升高(P<0.01)。17例初治sHLH患者(17/86)治疗后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F(r=0.35)、sCD25(r=0.79)和sFasL(r=0.73)呈正相关,sFasL水平与SF(r=0.39)、sCD25(r=0.64)和sFas(r=0.73)呈正相关。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12743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9%及71%,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593-0.821)(P<0.01)。与Non-MAHLH组相比,由sFasL水平确诊MAHLH的最佳临界值为3155 pg/ml,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4.5%及67.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659-0.87)(P<0.01)。sFas高表达组(≥16798.5 pg/ml)和sFasL高表达组(≥4785 pg/m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用于sHLH疾病早期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是sHLH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AS SFASL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的基因过表达
16
作者 孙超 沈云峰 李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82-2783,共2页
细胞遗传学分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了进行靶向治疗的遗传学标志,同时也提供了不同AML亚型的预后信息。而近来发现的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基因过表达使得对不同预后的AML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本文就与AML... 细胞遗传学分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了进行靶向治疗的遗传学标志,同时也提供了不同AML亚型的预后信息。而近来发现的与预后相关的各种基因过表达使得对不同预后的AML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本文就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过表达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过表达 预后相关 细胞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标志 AML 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柯娃 孙超 +1 位作者 李建勇 周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6-1350,共5页
目前,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仍无法治愈,研究MM预后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肿瘤或宿主特性,完整疾病分期系统如梅奥mSMART、虚弱性评分等进行了更新和改进,而其他独立预后因素如微小残留病灶、循环肿瘤DNA、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 目前,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仍无法治愈,研究MM预后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肿瘤或宿主特性,完整疾病分期系统如梅奥mSMART、虚弱性评分等进行了更新和改进,而其他独立预后因素如微小残留病灶、循环肿瘤DNA、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和胸苷激酶1等亦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对MM预后评估的良好价值。对这些预后因素综合研究有助于区分出高风险MM患者以指导治疗,有望更好地改善MM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影响MM预后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非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因素的长期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欢 周新 +3 位作者 朱健伟 叶鉴南 李建勇 孙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0-1539,共10页
目的:对以沙利度胺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含或不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法下影响MM患者的预后因素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20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各项指标及活存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 目的:对以沙利度胺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含或不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法下影响MM患者的预后因素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20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各项指标及活存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COX回归分析、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以及Logrank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与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硼替佐米组中年龄、ISS分期、复杂核型、完全缓解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传统治疗组中,β2微球蛋白(≥8.95mg/L)和未完全缓解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硼替佐米治疗组中,由年龄、复杂核型、完全缓解所构成的MPI-1(myeloma prognostic index,MPI);传统治疗组中由β2微球蛋白(≥8.95 mg/L)、染色体核型、完全缓解所构成的MPI-2可较好的判断各自治疗方法下MM患者的预后。结论:新老化疗方案治疗MM患者的预后因素存在差异,但复杂核型及未达完全缓解的MM患者预后均较差。MPI作为较简易的临床参数,或许可成为除了ISS及R-ISS以外有用的补充预后判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预后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FcγRⅡA、FcγRⅢA、FcγR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颖 庄芸 +3 位作者 杨国华 钱锡峰 杨蕾 沈云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FcγR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及疗效之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44例ITP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的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多态性。结果发现:①FcγRⅢA-158V/F多态... 本研究旨在探讨FcγR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及疗效之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44例ITP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的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多态性。结果发现:①FcγRⅢA-158V/F多态性分布在IT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5),158V/V基因型比例在ITP组明显增高(P=0.005),而FcγRⅡA-131H/R、FcγRⅡB-232T/I多态性分布在IT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病程与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各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相关性;③38例接受治疗的ITP患者中16例(42%)达完全缓解(CR),13例(34%)达部分缓解(PR),FcγRⅢA-158V/V基因型与158F/V基因型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34),158V/V基因型CR减低,而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④6例接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的ITP患者,4例(67%)患者达CR,1例(17%)达PR,总治疗反应率高达8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FcγRⅢA多态性,而不是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及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FcγR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疾病严重程度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原辛 李天宇 +1 位作者 王婧 周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S-11及OCI-MY5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空白组和硼替佐米干预处理后的实验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肿瘤干细胞外排Hoechst33342染料的特性来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S-11及OCI-MY5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空白组和硼替佐米干预处理后的实验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肿瘤干细胞外排Hoechst33342染料的特性来分析比较侧群细胞的比例。结果:硼替佐米作用后侧群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结论:硼替佐米主要的作用靶点是非侧群细胞,为硼替佐米的序贯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