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情况调查 被引量:29
1
作者 栾兰 姚勇 +6 位作者 傅东红 朱靖 谢田华 殷丽 邵珺 储兆东 禹倩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1-555,共5页
背景 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中国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目的 调查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患者手术覆盖率及白内障患者的社会负担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无锡市... 背景 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中国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目的 调查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患者手术覆盖率及白内障患者的社会负担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无锡市滨湖区28个调查点50岁及以上人群共6722名居民,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眼部检查,统计该人群中白内障的患病率及手术覆盖率,评估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准则,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受检者在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受检者共6 150例,应答率91.5%.受检者中诊断为白内障者1 564例,白内障的患病率为25.43%.高龄、女性、文盲、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的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7.835、18.508、303.968、11.934、17.956、32.091、35.290,P<0.01).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05作为盲的标准,已行手术的白内障盲者与未手术的白内障盲者的总优势比值为3.15(85/27),白内障盲者总手术覆盖率为75.89%(85/112),白内障盲者社会总负担率为1.82%(112/6 15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降低,白内障盲的手术覆盖率逐渐降低,这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内障盲者的社会负担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女性和文盲的白内障是无锡地区比较严重的问题,白内障盲者的社会负担率仍然比较高,白内障仍然是防盲、治盲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患病率 手术覆盖率 社会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无锡地区50岁以上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晓巍 江玥 +9 位作者 沈泓 徐湘 朱宝 程海燕 王月萍 许岚 蒋艳敏 姚勇 胡志斌 卜瑞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常住居民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社区的6 150名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常住居民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社区的6 150名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地区居民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4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3.75%(标化率为12.93%)和12.34%(标化率为10.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相关。结论: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50岁以上调查居民患糖尿病的患病率与2007年全国和全省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体重指数、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应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葭 姚勇 +2 位作者 谢田华 顾喆瑶 邹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在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AGE基因Gly82Ser存在多态性,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Gly82Ser多态...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在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AGE基因Gly82Ser存在多态性,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DR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无锡纳入汉族无亲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依据2002年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R(NDR)组(93例)和DR组(9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对照者120名.各位受检者均行眼部检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及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水平检测.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各3 ml,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受检者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DR组、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均存在G和A2种等位基因,其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DR组:χ2=0.51,P=0.48;NDR组:χ2=1.38,P=0.24;健康对照组:χ2=0.20,P=0.24).DR组、NDR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3.2%和2.5%,DR组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6,P=0.023;χ2=5.039,P=0.037);DR组受检者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19;χ2=5.235,P=0.023),而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NDR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G:χ2=4.260,P=0.039χ2 =4.794,P=0.027;G:χ2 =5.309,P=0.021;χ2=5.476,P=0.032);NDR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受检者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A:χ2=5.346,P=0.127;GG:χ2 =6.981,P=0.137;A;χ2=5.618,P=0.082;G:χ2=4.860,P=0.088). 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无锡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频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代谢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 2型糖尿病/基因 Gly82Ser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喆瑶 姚勇 +2 位作者 谢田华 曹葭 邹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5-657,661,共4页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120名正常人及185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包括DR患...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120名正常人及185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es retinopathy,NDR)患者93例的基因型。比较各组受检者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4,P=0.01),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AA基因型频率为6.5%、2.2%、3.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23.9%、14.0%、15.4%;DR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5;P=0.035、P=0.027)。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等位基因是T2DM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1.934,95%CI:1.132~3.303)。结论 RAGE基因启动子区374T/A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衰老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蔡梦霞 魏婷婷 +1 位作者 朱凌鹏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与干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性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 溶酶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靖 赵伟 +4 位作者 邵珺 鲍迅 林菁 傅东红 姚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4-967,共4页
背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周边虹膜粘连所致的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近年来,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的方法已逐渐用于临床,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房角... 背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周边虹膜粘连所致的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近年来,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的方法已逐渐用于临床,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PACG的长期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采取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慢性PACG患者110例,按照手术适应证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8例78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为联合手术组,34例34眼接受单纯180°房角分离术为单纯房角分离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记录并比较患者术眼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及视野的改变.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房角深度的差异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单纯房角分离组患者术后2年的视力为0.45±0.15,与术前的0.65±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05);而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视力为0.85±0.05,明显高于术前的0.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01).单纯房角分离组术眼术后2年的眼压为(14.2±4.1)mmHg(1 mmHg=0.133 kPa),联合手术组术眼为(13.7±4.8) mmHg,分别低于术前的(47.2±6.3) mmHg和(46.9±7.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P<O.001;t=5.03,P<0.001).单纯房角分离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房角深度分别为(1.33±0.24) mm和(1.56±0.37)mm,术后分别增加至(3.38-0.02) mm和(3.54±0.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P<0.001;t=6.76,P<0.001). 结论 单纯180°房角分离术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PACG均能有效控制眼压,但临床上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禹倩倩 姚勇 +3 位作者 储兆东 陶永辉 邵珺 黄玉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52,共5页
背景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蛋白质... 背景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手术采集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例8眼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例12眼的晶状体,裂解离心提取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双向凝胶电泳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电泳图像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测定蛋白质斑点的肽质量指纹谱,结合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确定蛋白质种类。结果IPG双向凝胶电泳显示,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蛋白质相似处在于大部分都分布在等电点(PI)pH值5~9、相对分子质量14000~97000的区域内;而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31000。分析软件检测出3个差异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其中2个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种类为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结论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可有效分离晶状体蛋白质,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组学之间的差异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加速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蛋白质组学 糖尿病性白内障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虞瑛青 姚勇 +2 位作者 谈旭华 刘丽霞 胡伟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79例(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A组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B组使用利多卡...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79例(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A组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B组使用利多卡因水分离,C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水分离,D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水分离并联合转核。观察患者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分级情况。结果:各组术后各时期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CO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和D组PCO分级低于A、B对照组,且D组PCO分级低于C组。结论: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核旋转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且眼内使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后发性白内障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栾兰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世界上50岁以上人群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AMD在我国虽然不是主要致盲眼病,但却造成进行性、不可逆性视力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AMD的患病率也在增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世界上50岁以上人群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AMD在我国虽然不是主要致盲眼病,但却造成进行性、不可逆性视力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AMD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湿性AMD。目前AMD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等,现就近年来AMD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珺 孙尉 +2 位作者 姚勇 王如心 曹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大鼠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取4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100 mg·kg-1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持续6个月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各大鼠出...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大鼠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取4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100 mg·kg-1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持续6个月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各大鼠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同时选择正常SD大鼠40只及单纯形成糖尿病的大鼠40只分别用作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酶消化法分离出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荧光测定仪测定三组大鼠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造模8周后,测得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分别为(6.77±0.18)mmol·L-1和(31.14±0.75)mmol·L-1,符合成模条件,6个月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大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大鼠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255±10)nmol·L-1较正常对照组(123±11)nmol·L-1和单纯糖尿病组(152±23)nmol·L-1明显增高,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动脉异常收缩及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 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志峰 张娟 周丽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幼鼠建立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皮下分别注射低分子量肝素3.0U/g(大剂量组)和0.5U/g(小剂量组),每日2次共5d;对照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幼鼠建立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组皮下分别注射低分子量肝素3.0U/g(大剂量组)和0.5U/g(小剂量组),每日2次共5d;对照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视网膜铺片进行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数目,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密度减少,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减少,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出血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电流和钙离子浓度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动脉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珺 姚勇 +1 位作者 孙尉 王如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316,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是调节血管舒缩和血液动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上BK通道的功能变化在DR形成中的作用鲜有研...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BK)是调节血管舒缩和血液动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视网膜动脉平滑肌细胞(RASMCs)上BK通道的功能变化在DR形成中的作用鲜有研究报道。目的研究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钙离子浓度及不同钙离子浓度下BK通道开放概率(NP0)的变化,探讨DR早期的血管损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PF级8~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40只大鼠腹腔内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同法注射枸橼酸钠溶液。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RASMCs,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大鼠RASMCs内钙离子浓度;采用膜内向膜外型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钙离子浓度条件下RASMCs中BK单通道NP。的变化。结果36只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90%。刺激电压大于60mV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刺激电压为100mV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BK通道电流分别为(100±23)PA/PF和(50+7)PA/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0,P〈0.05)。当加入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非洲蝎毒素100nmol后,正常对照组的BK通道电流明显减弱,而糖尿病模型组BK通道电流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RASMCs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23±11)nmol/L和(255±1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5)。在刺激电位为60mV条件下,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BK通道NP。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8,P〈0.05)。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RASMCs中BK通道电流下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BK单通道NP0下降。BK通道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时视网膜动脉异常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 视网膜小动脉 血管平滑肌/代谢 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 钙/生 动物 大鼠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胶原纤维的作用是Mller细胞黏附于玻璃体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融 姚勇 +1 位作者 乔伟振 赵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75,共4页
目的:观察Mller细胞在玻璃体凝胶上的黏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猪视网膜Mller细胞提取培养并以酸性纤维蛋白、波形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荧光染色确认,分别与抗细胞表面胶原受体整联蛋白α2β1抗体、抗透明质酸受体CD44抗体培养后... 目的:观察Mller细胞在玻璃体凝胶上的黏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猪视网膜Mller细胞提取培养并以酸性纤维蛋白、波形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荧光染色确认,分别与抗细胞表面胶原受体整联蛋白α2β1抗体、抗透明质酸受体CD44抗体培养后,播于新鲜玻璃体上培养2 h,以PBS冲洗3次后计数剩余细胞数目,并与未用抗体培养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所提取细胞97.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94.6%波形蛋白染色阳性,86.0%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细胞在玻璃体上培养2 h后开始附着于玻璃体,培养72 h以后细胞增殖形成网状结构并进入玻璃体凝胶中;抗整联蛋白α2β1抗体可使剩余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抗CD44抗体不产生明显差异。结论:Mller细胞可黏附于玻璃体上,增殖并进入玻璃体凝胶,其表面胶原受体与玻璃体Ⅱ型胶原纤维的作用是其附着于玻璃体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玻璃体 整联蛋白α2β1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线外部标记控制缝线人工晶状体定位精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祥群 王庆华 吴又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定位效果。方法无晶状体眼27例(27眼)接受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控制两条子轴线:子轴线1: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巩膜穿刺位点,使角膜中心... 目的探讨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定位效果。方法无晶状体眼27例(27眼)接受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控制两条子轴线:子轴线1: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巩膜穿刺位点,使角膜中心点投影位于巩膜穿刺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1上;子轴线2: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线襻结合位点,使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位于线襻结合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2上。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通过测量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偏位度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全景测量固定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与固定位点轴向垂直的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判断人工晶状体位置精度,同时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者25眼(92.6%),偏离角膜中心点者2眼(7.4%),偏位幅度为(0.23±0.04)mm;UBM全景测量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为(0.20±0.04)°;UBM全景测量与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相垂直的11-5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为(0.24±0.03)°;4眼(14.8%)单襻位于位于睫状沟旁,6眼(22.2%)双襻位于睫状沟旁,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均保持居中;全部病例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具有整体、直观、便捷的技术特征,具备精确控制缝线人工晶状体定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 睫状沟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lncRNA ME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珺 王杨宁致 詹鹏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lncRNA ME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高糖和正常环境下hRECs中lncRNA MEG3的表达;构建lncRNA MEG3过表达质粒及沉默质粒,利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l...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lncRNA MEG3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高糖和正常环境下hRECs中lncRNA MEG3的表达;构建lncRNA MEG3过表达质粒及沉默质粒,利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lncRNA MEG3对hRECs增殖、愈合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EG3和miR-223-3p的靶向结合,并外加miR-223-3p观察对lncRNA MEG3过表达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lncRNA MEG3对hRECs中FBXW7蛋白表达的影响。过表达或沉默PABPC1后,利用qRT-PCR检测hRECs中lncRNA MEG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培养环境相比,高糖环境下hRECs中lncRNA MEG3表达下降(F=73.613,P=0.001)。CCK-8法检测发现,lncRNA MEG3过表达可显著降低hRECs增殖,而miR-223-3p的添加可逆转这一现象;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MEG3过表达(高糖)组hRECs愈合速度显著低于过表达对照(高糖)组(F=121.193,P<0.001);lncRNA MEG3沉默(高糖)组hRECs愈合速度略高于lncRNA MEG3沉默对照(高糖)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9,P=0.453);miR-223-3p可显著降低lncRNA MEG3过表达对hRECs愈合能力的抑制(F=110.016,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MEG3过表达(高糖)组hRECs迁移能力显著低于过表达对照(高糖)组(F=22.407,P=0.009);lncRNA MEG3沉默(高糖)组hRECs迁移能力显著高于lncRNA MEG3沉默对照(高糖)组(F=17.093,P=0.014);miR-223-3p可显著降低lncRNA MEG3过表达对hRECs迁移能力的抑制(F=33.338,P=0.004)。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中,共转染miR-223-3p后,突变型lncRNA MEG3(位点1和位点2)的荧光素酶活性均显著下降(野生型F=66.691,P=0.001;突变位点1F=58.657,P=0.002;突变位点2F=29.104,P=0.00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ncRNA MEG3后,hRECs中FBXW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F=185.443,P<0.001),而miR-223-3p的添加逆转了这一趋势(F=162.257,P<0.001)。沉默了PABPC1后,hRECs中lncRNA MEG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F=145.293,P<0.001),而PABPC1基因的过表达则导致hRECs中lncRNA MEG3相对表达水平上调(F=70.638,P=0.001)。结论在高糖环境下,lncRNA MEG3通过与miR-223-3p的直接相互作用调控下游的相关靶点,抑制hRECs增殖与迁移;而其上游的调控元件可能为PABP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MEG3 miR-223-3p PABP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Müller细胞透明质酸酶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融 乔伟振 赵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分析离体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对透明质酸的降解功能。方法提取的Mller细胞来自酶降解的猪后极部视网膜,并以3种不同细胞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进行免疫荧光确认。细胞分为4组,其中1组培养液中... 目的分析离体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对透明质酸的降解功能。方法提取的Mller细胞来自酶降解的猪后极部视网膜,并以3种不同细胞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进行免疫荧光确认。细胞分为4组,其中1组培养液中加入透明质酸,2组培养液中加入透明质酸和抗integrinα2β1抗体,3组培养液中加入透明质酸和抗CD44抗体,4组培养液中未加入其他试剂。细胞预培养后,收集上清液。按配置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方法 ,加入透明质酸,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制作底物胶。样品在底物胶电泳后,凝胶在酶降解缓冲液中培养24h,淋洗后以5g.L-1亮蓝染色、体积分数7%醋酸脱色,观察有无透明质酸降解后形成的脱色条带。结果 93.8%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染色阳性,94.6%细胞波形蛋白抗体染色阳性,88.6%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抗体染色阳性。培养的Mller细胞有降解透明质酸的功能,(4组)表现为蓝色背景(透明质酸染色)下的淡白色双条带(透明质酸降解后脱色);将细胞和透明质酸预培养可使脱色条带明显增厚,表现为明亮的白色条块(1组),同时加入透明质酸和integrinα2β1抗体产生相似的白色条块(2组),同时加入透明质酸和CD44抗体使脱色恢复为淡白色双条带(3组)。结论培养的Mller细胞有降解透明质酸的功能,细胞与透明质酸的相互作用明显加强细胞降解透明质酸的功能,CD44抗体可能减弱这种加强作用,integrinα2β1抗体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透明质酸酶 底物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
17
作者 储兆东 姚勇 +3 位作者 禹倩倩 陶永辉 邵珺 黄玉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取8例(8眼)1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晶状体组织,提取晶状体组织中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凝胶染色后,通过Gel Doc200...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取8例(8眼)1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晶状体组织,提取晶状体组织中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凝胶染色后,通过Gel Doc2000凝胶成像仪采集图像,利用PDQuest8.0凝胶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使用基质辅助激光分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AI-TOF-MS)对蛋白斑点进行鉴定。结果二维电泳图谱能检测到35~40个左右的蛋白斑点,大部分高丰度蛋白斑点相对分子质量处于(20~31)×103范围内,小部分低丰度蛋白斑点相对分子质量处于(35~45)×103范围内,等电点在5~9之间。利用MASCOT软件查询NCBInr数据库对2个蛋白斑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进行了鉴定,分别为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结论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能够较好地分离和鉴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为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 蛋白质组 二维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禹倩倩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7-900,共4页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是第一个定义为对抗有机磷中毒、从而避免有机磷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酶,也因此而得名。但该酶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氧化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关于PON生物学特性与...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是第一个定义为对抗有机磷中毒、从而避免有机磷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酶,也因此而得名。但该酶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氧化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关于PON生物学特性与PON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对PON-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活性以及作用作一综述。未来有关PON-1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成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陆融 乔伟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分析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手术中取得视网膜前膜共17例,选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易于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5例,清洗展开固定后,以单克隆抗v... 目的分析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手术中取得视网膜前膜共17例,选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易于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5例,清洗展开固定后,以单克隆抗vin-于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培养,将迁出的细胞培养传代,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中取得的视网膜前膜细胞抗vinculin和α-SMA抗体染色阳性。12例视网膜前膜组织中,7例培养24h后细胞从组织迁移至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并增殖,其中4例可培养至第2代,4例中2例可培养至第3代,这些细胞抗vinculin和抗α-SMA抗体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均表达vinculin和α-SMA,提示这些细胞具有较强且较恒定的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CULIN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视网膜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行为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澄烨 邵珺 +1 位作者 庄淼 姚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590,共5页
背景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是视网膜微血管的主要成分,通过增生、迁移以及血管发生等生物行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载脂蛋白A-Ⅰ(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中主要的载脂蛋白,既往研究表明ApoA... 背景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是视网膜微血管的主要成分,通过增生、迁移以及血管发生等生物行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载脂蛋白A-Ⅰ(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中主要的载脂蛋白,既往研究表明ApoA-Ⅰ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组织内呈高表达,且在不同微环境中对RVECs发挥不同作用,但其在高糖环境下与RVECs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仍不清楚。目的研究ApoA-Ⅰ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RVECs(hRVECs)生物行为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体外培养hRVECs并传代,取3~6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培养的细胞分为低糖组、低糖+ApoA-Ⅰ组、高糖组和高糖+ApoA-Ⅰ组,按照分组分别在DMEM中添加葡萄糖和ApoA-Ⅰ,低糖浓度为5 mmol/L,高糖浓度为25 mmol/L,ApoA-Ⅰ终质量浓度为30 μg/ml。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能力(吸光度,A值);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的迁移率;采用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培养细胞的体外成管能力;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高糖组细胞增生值(A值)和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低糖组,高糖+ApoA-Ⅰ组细胞增生值和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值:P=0.001、0.033;迁移率:P=0.001、0.010)。低糖组、低糖+ApoA-Ⅰ组、高糖组和高糖+ApoA-Ⅰ组管腔数分别为(7.250±2.217)、(9.250±2.630)、(19.000±3.916)和(11.500±3.697)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35,P=0.001)。高糖组管腔数较低糖组显著增加,高糖+ApoA-Ⅰ组较高糖组管腔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7)。低糖组、低糖+ApoA-Ⅰ组、高糖组和高糖+ApoA-Ⅰ组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4±0.083、1.117±0.204、1.768±0.164和1.301±0.077,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30、1.217±0.152、1.871±0.101和1.609±0.08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18.640,P=0.001;蛋白:F=10.335,P=0.001),其中高糖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糖组和高糖+ApoA-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P=0.000、0.004;蛋白:P=0.000、0.029)。结论ApoA-Ⅰ对高糖环境下hRVECs的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细胞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葡萄糖/应用和剂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