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衰老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梦霞 魏婷婷 +1 位作者 朱凌鹏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与干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性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 溶酶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变应原Der f 36重组蛋白制备及其与Der p 36的交叉反应性研究
2
作者 任雅宁 廖媛芬 +4 位作者 周冬梅 崔玉宝 顾晓虹 周鹰 张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4-1748,1754,共6页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36组分(Der f 36)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原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Der f 36核酸序列并进行人工合成,插入pET-28a(+)载体,制备pET-28a(+)-Der f 36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 目的:制备粉尘螨变应原第36组分(Der f 36)重组蛋白,鉴定其免疫原性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Der f 36核酸序列并进行人工合成,插入pET-28a(+)载体,制备pET-28a(+)-Der f 36质粒,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获得重组变应原rDer f 36,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Der f 36重组蛋白,IgE-ELISA检测其血清IgE结合率,IgE-ELISA抑制实验检测rDer f 36与rDer p 36的交叉反应性;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24 h后测定细胞因子;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结果:得到了Der f 36的编码基因,全长690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kD;IgE-ELISA鉴定rDer f 36血清IgE结合率为42.1%;IgE-ELISA抑制实验结果显示rDer p 36对rDer f 36的抑制率>50.00%[40.00%(8/20)],平均抑制率为52.98%。HNEpC细胞与rDer f 36共孵育后,IL-6、IL-8、IL-33、IL-25和TSL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r f 36和Der p 36的序列一致性为77.63%,理化性质较为相似;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含有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且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C2结构域显示高度重叠(RMSD=0.046)。结论:成功制备了rDer f 36重组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为粉尘螨变应原单组分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Der f 36与Der p 36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决定其具有交叉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 f 36 免疫原性 生物信息学 Der p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惠山区2008-2017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心意 浦浙宁 +4 位作者 陈海 茹炯 张激 陈顺平 赵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无锡市惠山区户籍人口2008-2017年死亡基本情况、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探讨全死因对寿命、工作的影响,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等一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无锡市惠山区户籍人口2008-2017年死亡基本情况、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探讨全死因对寿命、工作的影响,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等一系列指标分析无锡市惠山区居民全死因死亡和减寿情况,使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评价变化趁势。结果2008-2017年无锡市惠山区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33.34/10万,由2008年的487.84/10万下降到2017年的280.63/10万。其中男性高于女性(P<0.01)。全人群标化死亡率十年间以7.1%的年变化百分比下降。全人群期望寿命从2008年的76.78岁上涨到2017年的82.36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前三位死因均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寿命损失年和工作损失年前三位的死因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妊娠、分娩、产褥期并发症。结论2008-2017年无锡市惠山区居民全死因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期望寿命逐步提高,但恶性肿瘤、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与中毒仍是当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慢性病和损伤等的相关综合性防制措施以降低居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期望寿命 死亡率 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SF9基因敲除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基因回补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京京 张真豪 +3 位作者 穆会君 龚玲丽 邹健 殷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在CRISPR/Cas9敲除SRSF9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U87单克隆株中进行SRSF9基因回补并进行回补功能研究。方法构建SRSF9-WT过表达载体并同义突变sgRNA1靶序列上的5个碱基构建SRSF9-sgMu过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感染U87 SRSF9基因敲除单... 目的在CRISPR/Cas9敲除SRSF9基因的胶质母细胞瘤U87单克隆株中进行SRSF9基因回补并进行回补功能研究。方法构建SRSF9-WT过表达载体并同义突变sgRNA1靶序列上的5个碱基构建SRSF9-sgMu过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感染U87 SRSF9基因敲除单克隆细胞,构建SRSF9基因回补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回补蛋白的定位,利用增殖和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验证回补基因的拯救功能。结果成功构建SRSF9-WT和SRSF9-sgMu过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验证回补成功,且回补的SRSF9蛋白优势表达于细胞核。增殖和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证明回补的SRSF9可以拯救其功能(P<0.05)。结论SRSF9-sgMu成功在SRSF9基因敲除的U87单克隆细胞中回补SRSF9并拯救增殖和肿瘤干细胞成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同义突变 基因回补 SRSF9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实际用药剂量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艳 唐云飞 +3 位作者 吕栋 李征瀛 朱扣柱 戴友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用药剂量准确性。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4种常用抗生素,分别采用标准化法(考虑抗生素粉末本身的溶胀体积,在药瓶中加入适量溶媒)与规格法[除青霉素G(规格480 mg,药瓶中加入4.0 mL溶媒)外,其余13... 目的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用药剂量准确性。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4种常用抗生素,分别采用标准化法(考虑抗生素粉末本身的溶胀体积,在药瓶中加入适量溶媒)与规格法[除青霉素G(规格480 mg,药瓶中加入4.0 mL溶媒)外,其余13种药物药瓶中加入药物规格数字1%体积的溶媒]分别计算药瓶中抗生素理论浓度及实际浓度。依据抗生素理论浓度和单次给药剂量,计算不同体质量下的理论剂量;依据抗生素理论浓度计算抽吸容积量,进而依据抗生素实际浓度及抽吸容积量计算不同体质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用药剂量与理论剂量进行比较,剂量减少率>10%定义为不合格。结果14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红霉素实际用药剂量减少率的范围分别为12.27%~12.29%、11.73%~11.76%,另12种减少率为0.80%~9.10%。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可以采用规格法配制,但部分药物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红霉素需要采用标准化方法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抗生素 规格 溶媒 用药剂量 标准化配制 给药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的单克隆细胞构建及异质性研究
6
作者 蒋迎娣 殷莹 +7 位作者 浦浙宁 张博 龚玲丽 胡亚玲 纪丽 汪京京 张真豪 邹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0-1157,共8页
目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细胞系U87被作为胶质母细胞瘤(GBM)异质性研究的模型,但从基因水平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的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构建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单克隆细胞株,检测不同单克隆细胞株的表型和遗传背景差异,并探讨产生表型差... 目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细胞系U87被作为胶质母细胞瘤(GBM)异质性研究的模型,但从基因水平探讨其异质性来源的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构建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单克隆细胞株,检测不同单克隆细胞株的表型和遗传背景差异,并探讨产生表型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分子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作为筛选标记,有限稀释法构建U87单克隆细胞株,并挑选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2株单克隆化细胞,经短串联重复序列(STR)鉴定后进行后续研究。采用CCK-8、EdU掺入法增殖实验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成球能力;免疫荧光和CCK-8法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3D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转录组测序(RNA-seq)对细胞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验证富集通路中代表性差异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构建了形态较为均一U87单克隆细胞株CF5和G11。其中CF5小而短粗,G11大而细长。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CF5细胞增殖能力较U87、G11明显增强,U87较G11明显增强(P<0.001)。EdU掺入法增殖实验结果显示,CF5 EdU阳性细胞比例(0.54±0.05)较G11细胞(0.35±0.03)、U87(0.44±0.03)明显增加,U87较G11明显增强(P<0.01)。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显示,CF5干细胞成球能力较U87、G11明显增强,U87较G11明显增强(P<0.01)。免疫荧光法黏附实验显示,黏附1 h后G11黏附面积较U87、CF5明显增强,U87较CF5明显增强(P<0.001)。3D培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G11细胞侵袭能力较U87、CF5明显增强,U87较CF5明显增强(P<0.05)。交互分析发现CF5相对G11和U87均下调的基因159个,均上调的基因303个;G11相对CF5和U87均下调的基因有281个,上调的基因则有116个;通路富集分析显示CF5和G11在细胞外基质相关的通路有最高的富集度,细胞外基质相关通路与肿瘤侵袭、耐药等功能表型密切相关。结论成功构建从形态、功能表型到基因背景具有显著差异的U87单克隆细胞株CF5、G11,为研究GBM异质性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 单克隆细胞株 肿瘤异质性 表型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紫郦 魏婷婷 +2 位作者 谢田华 蔡季平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99-1003,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在DR患者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需要长期不间断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未能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视力改善。因此,寻找新的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在DR患者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需要长期不间断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未能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视力改善。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迫在眉睫。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负责产生化学能量并协调细胞信号的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了DR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线粒体功能紊乱在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为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线粒体 线粒体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差异转录因子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沈忱悠 李桂荣 +8 位作者 卫栋 聂晓伟 杨旭生 王伟 江成 盛雅婷 邹建 赵晶晶 陈静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805,共8页
目的 转录因子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通过筛选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表达谱探讨转录因子在IPF发生中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4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与对照... 目的 转录因子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通过筛选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表达谱探讨转录因子在IPF发生中的潜在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4只,随机分为博来霉素组与对照组,每组7只。博来霉素组按5 mg/kg剂量给予鼻腔滴注博来霉素,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等渗盐水。3周后处死全部小鼠,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肺部胶原沉积情况。提取肺组织总RNA,使用小鼠转录因子PCR Array筛选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并对表达上调与下调的因子分别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博来霉素组胶原含量堆积,对照组则无明显异常。PCR Array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组织中共检测到1个上调转录因子与5个下调转录因子。差异转录因子共与43个(上调27个,下调16个)靶基因存在调控关系。GO注释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转录因子主要与调控细胞凋亡进程、细胞质、蛋白结合等功能有关,并在MAPK、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中富集;下调转录因子主要与以DNA为模板的转录调控、细胞核、DNA结合等功能有关,并在HIF-1、p53等通路中富集。结论 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存在EGR1、AR等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后者或可为IPF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模型 转录因子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顾顺 詹鹏飞 +7 位作者 王文娟 王晓露 魏婷婷 朱凌鹏 王杨宁致 殷丽 谢田华 姚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3-739,共7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146a(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0—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57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40例。另选取41名健康者作为正... 目的研究微小RNA-146a(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0—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57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40例。另选取41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收集受检者的一般检查结果,并采集受检者静脉抗凝血各5 ml。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内皮细胞(HREC)系,分为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含30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和正常DMEM培养液培养。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外周血和体外培养HRE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分别用lipofectamine2000装载50 nmol/L miR-146a模拟物、模拟物对照剂和miR-146a抑制物、抑制物对照剂转染HREC。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中miR-146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кB(NF-кB)p65和NF-кB p65Ser53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糖尿病组和DR组miR-146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8和0.27±0.0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高糖组HREC细胞中miR-146a相对表达量为0.37±0.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P<0.01)。miR-146a模拟物组miR-146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 540.00±105.00,明显高于模拟物对照组的61.00±17.90;miR-146a抑制物组miR-146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4±0.01,明显低于抑制物对照组的0.8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3、17.12,均P<0.01)。miR-146a模拟物组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5±0.12,明显低于模拟物对照组的1.00±0.13;miR-146a抑制物组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2.74±0.48,明显高于抑制物对照组的1.0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3.37,均P<0.05)。miR-146a模拟物组NF-кB p65Ser536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0.03,明显低于模拟物对照组的1.0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P<0.01)。miR-146a抑制物组NF-кB p65Ser536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08±0.12,明显高于抑制物对照组的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1)。结论 miR-146a能够通过抑制NF-кB磷酸化水平和ICAM-1的表达,减轻DR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小RNA-146a 人视网膜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 m^6A修饰及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洁 杨振坤 +1 位作者 陆培华 吴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3,共7页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内部序列中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该过程依赖于书写器、擦除器、阅读器等三类分子的精准调控。m^6A修饰参与调控基因表达,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胚胎发育迟缓等多种疾病相关,近年...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内部序列中最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该过程依赖于书写器、擦除器、阅读器等三类分子的精准调控。m^6A修饰参与调控基因表达,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胚胎发育迟缓等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该领域成为表观转录组学中新的研究热点。文章详细阐述了m^6A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m^6A修饰参与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调控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参与放化疗抵抗,讨论靶向m^6A治疗可能带来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期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RNA甲基化 肿瘤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青青 崔玉宝(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0-414,420,共6页
全球超过30%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产生IgE抗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机体的不同器官会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 全球超过30%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在接触过敏原后会产生IgE抗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机体的不同器官会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过敏反应。体外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过敏原分子的鉴定。大量过敏原的鉴定、表征及重组过敏原的生产为分子诊断技术进入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微阵列技术被证实可将过敏原蛋白应用于芯片进行快速的血清学诊断,使用患者少量血清即可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本文讲述过敏原粗提取物用于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不足。重组过敏原的发展、应用促进了组分分辨诊断概念进入临床,介绍了过敏原芯片的发展和应用、过敏原芯片在过敏性疾病中的诊断和应用,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IGE 组分分辨诊断 微阵列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