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腘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
1
作者 贾中芝 李绍钦 田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9-30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肾动脉夹层动脉瘤15 d"就诊。患者既往有左侧腘窝搏动性肿块病史。查体见双侧肾区听诊无杂音,双侧下肢皮肤颜色与皮温正常,左侧腘窝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双侧腘窝部位听诊无杂音。患者否认外伤...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肾动脉夹层动脉瘤15 d"就诊。患者既往有左侧腘窝搏动性肿块病史。查体见双侧肾区听诊无杂音,双侧下肢皮肤颜色与皮温正常,左侧腘窝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双侧腘窝部位听诊无杂音。患者否认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血压135/85 mmHg(1 mmHg=0.13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腘动脉 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蛰雨 李绍钦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4-1178,共5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关系A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关系A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了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掌握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AD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总结与讨论目前深度学习在AD诊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深度学习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丹酚酸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立昊 李静燕 +5 位作者 张嘉伟 柏益飞 刘婷婷 唐蛰雨 薛同庆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4,328,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以及皮肤支架组(0%SAB、0.5%SAB、1.0%SAB、1.5%SAB组)。于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4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SAB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天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ROS水平低于除1.5%SAB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1.0%SAB组和1.5%SAB组RO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第7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和0%SAB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显示,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显示,第7、14天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在第7、14天时不仅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皮肤支架 丹酚酸B 糖尿病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栓塞剂对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所致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4
作者 袁欣 田丰 +2 位作者 周军 蒋国民 俞小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经明胶海绵颗粒(GSP)/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GSP/PVA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经明胶海绵颗粒(GSP)/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GSP/PVA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1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组176例,肺结核组95例。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周治愈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73.3%vs 46.3%,P<0.05);且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年大咯血复发率明显低于肺结核组(17.6%vs 26.3%,P<0.05)。两组患者中,使用GSP的患者术后1周内治愈率均低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70.4%vs 77.9%;肺结核组:45.8%vs 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GSP的患者1年复发率稍高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22.2%vs 10.3%;肺结核组:28.8%vs 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大咯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疗效优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PVA栓塞的疗效优于GSP;大咯血复发多发生在介入动脉栓塞术后1个月内,且多伴有复杂血供和既往咯血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明胶海绵颗粒 聚乙烯醇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云 蒋国民 +6 位作者 蒋利强 任葆胜 田丰 王凯 李绍钦 贾中芝 赵进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0.28提高至术后的0.8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腔内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器致下腔静脉穿孔1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绍钦 贾中芝 +2 位作者 喻贤珍 田丰 蒋国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1-412,共2页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滤器(IVC filter,IVC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关IVCF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IVCF移位、断裂、IVC穿孔及IVC闭塞等[1-4]。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认识,现就1例滤器导致...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滤器(IVC filter,IVC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关IVCF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IVCF移位、断裂、IVC穿孔及IVC闭塞等[1-4]。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认识,现就1例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患者作一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突发腹痛4 h”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芍药苷-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余海洋 游德淑 +6 位作者 顾晓诚 梅峻豪 秦立昊 王凯 刘纯 王云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芍药苷-海藻酸钠(SA)-明胶皮肤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3、5、10%的芍药苷-SA-明胶皮肤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高效液相... 目的 探讨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芍药苷-海藻酸钠(SA)-明胶皮肤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3、5、10%的芍药苷-SA-明胶皮肤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芍药苷累积释放浓度.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其共培养3 d,行Live/Dead染色,观察支架表面细胞存活和生长状态,检测1、2、3 d时细胞增殖、羟脯氨酸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结果 SEM显示5组皮肤支架均呈多孔网状立体结构,孔隙均匀.3%组皮肤支架表面较其他4组光滑.药物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10%皮肤支架组在各时点的释放均高于其他4组.Live/Dead染色显示细胞在5组皮肤支架表面均能较好地黏附,生长良好,SEM显示3%组皮肤支架活细胞数多于其他4组.3%组皮肤支架的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组(均P<0.05),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0和1%组(P<0.01),但高于10%组(P<0.01).结论 3%芍药苷-SA-明胶皮肤支架实现了生物效应与细胞毒性的平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胶原蛋白分泌效应,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发生,有望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提供一种可降解的生物皮肤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皮肤支架 芍药苷 海藻酸钠 明胶 生物相容性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梅峻豪 余海洋 +2 位作者 秦立昊 朴则宇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可导致急性肠缺血甚至肠坏死。尽管对ISMAD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文献报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吸烟、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夹角、SMA弯曲程度以及SMA...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可导致急性肠缺血甚至肠坏死。尽管对ISMAD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文献报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吸烟、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夹角、SMA弯曲程度以及SMA血流量,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学说和剪切应力损伤学说等。明确ISMAD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诊治ISMAD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对ISMAD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构建的再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贾中芝 秦辉 +1 位作者 汤黎明 秦锡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2-1064,共3页
虽然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已经成功运行,但在多数医疗单位内仍处于建设阶段,院内VTE防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该研究从以下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①谁来进行VTE风险评估;②如何灵活地... 虽然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已经成功运行,但在多数医疗单位内仍处于建设阶段,院内VTE防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该研究从以下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①谁来进行VTE风险评估;②如何灵活地使用评分量表;③如何确定患者动态评估的频率;④如何定位"信息化";⑤如何对VTE患者进行管理;⑥哪个科室牵头开展院内VTE防治工作;⑦如何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应根据各个医疗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院内VTE防治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做好院内VTE防治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峻豪 张嘉伟 +2 位作者 李绍钦 王凯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8-1191,共4页
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经有效治疗并恢复血流后,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线粒体自噬在肠IRI的病理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 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经有效治疗并恢复血流后,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线粒体自噬在肠IRI的病理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肠IRI的程度,在轻度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减轻IRI的作用,而在严重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加重IRI的作用。线粒体自噬在肠IRI中的调控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PINK1/Parkin信号通路、BNIP3/NIX信号通路、FUNDC1信号通路、Beclin1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自噬在肠IRI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清晰,为肠IRI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使用的单中心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立昊 朴则宇 +4 位作者 田丰 李绍钦 贾中芝 王凯 高雪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使用数据,了解IVCF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IVCF的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单中心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使用数据,了解IVCF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IVCF的使用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置入752枚IVCF,均为可回收型,置入适应证包括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游离血栓/大量急性血栓)528例(7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26例(16.8%)、仅症状性PE 98例(13.0%)。752枚IVCF中,取出470枚,取出率为62.5%,体内留置时长为15(13,17)d(0~530 d)。患者年龄不同、置入年份不同、IVCF品牌不同,取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取出的282枚IVCF中,未取出的原因前3位分别是晚期肿瘤(31.2%)、仍存在放置IVCF的适应证(28.7%)和高龄(27.7%)。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IVCF置入适应证存在差异;IVCF的取出率随置入年份逐年增高;IVCF的低取出率与晚期肿瘤、高龄、IVCF品牌、置入适应证、置入年份相关,应根据不同适应证合理选择IVCF,审慎地评估长期留置IVCF的获益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峻豪 余海洋 +3 位作者 秦立昊 朴则宇 张嘉伟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3-507,共5页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ISMAD易导致急性肠缺血甚至肠坏死。ISMAD发病、转归、预后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态学特征、SMA内血流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均可引起SMA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逐渐...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在临床上并不少见。ISMAD易导致急性肠缺血甚至肠坏死。ISMAD发病、转归、预后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态学特征、SMA内血流变化等诸多因素有关,均可引起SMA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逐渐应用于ISMAD研究,进一步证实ISMAD与其局部流体力学因素相关。因此,利用CFD技术对ISMAD血流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有助于了解ISMAD发病、发展及预后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本文就ISMAD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
13
作者 顾晓诚 秦立昊 +4 位作者 朴则宇 余海洋 贾中芝 王凯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 分析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滤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egisy和OptEase滤器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未取出滤... 目的 分析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滤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egisy和OptEase滤器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未取出滤器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826例患者,其中取出组522例,未取出组304例,取出率为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肺栓塞(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等是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为0.861(95%CI=0.776~0.905)。结论 基于年龄、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IVC血栓形成、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建立的预测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回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剪切力在动脉夹层形成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嘉伟 梅峻豪 +1 位作者 刘婷婷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89-1595,共7页
动脉夹层(arterial dissection,A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force,WSS)是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力,是AD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异常WSS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动脉壁各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的病理性改变,如内皮细... 动脉夹层(arterial dissection,A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force,WSS)是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力,是AD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异常WSS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动脉壁各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的病理性改变,如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内弹力板损伤、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和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最终导致AD的发生。为了更好地了解AD的发病机制,本文对异常WSS引起动脉壁各层结构病理性改变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剪切力 动脉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游德淑 余海洋 +5 位作者 李业梅 蔡耕嫡 秦立昊 王凯 贾中芝 胡玲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obstruction index,CTI%)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目的:探讨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obstruction index,CTI%)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2年3月经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APT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基于CTI%对患者进行分度后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基于CTI%的分度:轻、中、重度APTE患者分别为11例(22.0%)、17例(34.0%)、22例(44.0%)。基于CTI%的分度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sPESI)无明显相关(P=0.225)。3组患者术前的血氧饱和度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导管碎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2例(24.0%),导管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37例(74.0%),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例(2.0%),手术成功率为100.0%,临床成功率为88.0%(44/50)。围术期死亡6例(12.0%,中度1例,重度5例),其余44例患者顺利出院。规律随访患者36例(81.8%),平均随访时间(34.6±33.1)月,无APTE复发、抗凝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有5例(13.9%,中度2例、重度3例)发生肺动脉高压,10例(27.8%,轻度3例、中度4例、重度3例)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结论: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APTE安全有效;基于CTI%的中-重度A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栓塞 CT肺动脉栓塞指数 碎栓 抽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吗啡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中的应用》一文有感
16
作者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3-1023,共1页
编辑部老师:您好!近日阅读发表于贵刊2019年第28卷第8期第738页《吗啡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中的应用》[1]一文有几处疑惑。一是文章自述为双盲研究,然而方法部分却有“研究组患者TACE术后按维持量继续泵... 编辑部老师:您好!近日阅读发表于贵刊2019年第28卷第8期第738页《吗啡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术中的应用》[1]一文有几处疑惑。一是文章自述为双盲研究,然而方法部分却有“研究组患者TACE术后按维持量继续泵入右美托咪定6 h,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右美托咪定泵入剂量,对照组根据疼痛情况补充吗啡注射液”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双盲研究 吗啡注射液 疼痛情况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治疗肝癌 维持量 患者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非闭塞性肝动脉低灌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余海洋 王凯 +1 位作者 李绍钦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8-740,共3页
肝移植术后非闭塞性肝动脉低灌注(NHAH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通常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的30 d内;NHAHP会导致移植肝缺血、损伤,甚至失功能。NHAHP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有以下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脾动脉盗血、门静脉高灌注、及其所致的肝... 肝移植术后非闭塞性肝动脉低灌注(NHAH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通常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的30 d内;NHAHP会导致移植肝缺血、损伤,甚至失功能。NHAHP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有以下多种机制共同参与:脾动脉盗血、门静脉高灌注、及其所致的肝动脉血流反应性降低、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加等。NHAHP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虽然DSA是诊断NHAHP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只用于需要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彩色多谱勒血流图联合超声造影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脾动脉主干栓塞是治疗NHAHP的首选方法,其安全有效,能够迅速改善NHA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 脾动脉盗血 门静脉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基于圆周长的直径与投照横径临床对比研究
18
作者 余海洋 游德淑 +3 位作者 杨代斌 何光远 潘昌杰 贾中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5-1169,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IVC)基于圆周长的直径(CD)与前后位投照横径(PD)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2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IVC影像分为5型(Ⅰ型:椭圆形,长轴与水平线成一定角度;Ⅱ型:正圆...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IVC)基于圆周长的直径(CD)与前后位投照横径(PD)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2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IVC影像分为5型(Ⅰ型:椭圆形,长轴与水平线成一定角度;Ⅱ型:正圆形;Ⅲ型:垂直长轴直径大于水平长轴直径的椭圆形;Ⅳ型:IVC水平长轴与水平线平行的椭圆形;Ⅴ型:不规则形状)。采用圆周长公式计算CD,前后位投照获得PD(在CT横断位模拟)。分析CD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16例患者,其中男286例(55.4%),年龄(58.4±14.1)岁。PD、CD分别为(20.93±3.21) mm、(19.36±2.58) mm(P<0.01)。IVC影像分型Ⅰ型371例(71.9%),PD>CD[(21.04±3.02) mm比(19.43±2.42) mm,P<0.01];Ⅱ型18例(3.5%), PD≈CD[(20.26±2.19) mm比(20.11±1.90) mm,P=0.224];Ⅲ型11例(2.1%),PD<CD[(16.18±3.07) mm比(18.58±3.11) mm,P<0.01];Ⅳ型25例(4.8%),PD>CD[(22.68±3.12) mm比(19.96±2.58) mm, P<0.01];Ⅴ型91例(17.6%),PD>CD[(20.69±3.60) mm比(18.85±3.15) mm,P<0.01]。男性CD值大于女性[(19.79±2.63) mm比(18.83±2.41) mm,P<0.01]。CD影响因素分析显示,CD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与BMI无关。结论 正圆形IVC(Ⅱ型)少见,96.5%患者CD比PD能更好地反映IVC真实直径。大多数临床情况下,依据PD选择滤器可能加重滤器与IVC不匹配程度,CD值对于选择滤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分型 直径 滤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反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救治体会
19
作者 顾晓诚 田丰 +3 位作者 李绍钦 余海洋 梅峻豪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6-1048,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embolism,SMAE)是引起急性肠缺血的常见病因。外源性的栓子多来源于心脏,常见于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SMAE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本文总结1例反复发生SMAE患者的救治体会,以进...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embolism,SMAE)是引起急性肠缺血的常见病因。外源性的栓子多来源于心脏,常见于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SMAE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本文总结1例反复发生SMAE患者的救治体会,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管理与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