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仙茅苷的3D打印复合支架促进血管化和成骨效应的研究
1
作者 袁秀琛 范世杰 +4 位作者 段伟豪 谭亚东 吴璟斌 周瑞凯 翁益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 目的: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负载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的聚己内酯微球(CUR⁃PM),借助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了由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明胶(gelatin,GEL)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组成的三维复合(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HGS)支架的基础上,制备了负载仙茅苷的聚己内酯微球(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 curcu⁃ligoside,HGSC)支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流变学、力学性能、药物释放和降解性等实验对支架进行表征;通过CCK⁃8、EdU荧光染色实验以验证支架的生物安全性;通过HUVEC细胞管形成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评估HGSC用于促进细胞血管化和成骨调控的潜能。结果:HGSC内部具有大小均匀的网格状结构,与HGS相比,具有适当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CCK⁃8和EdU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GS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UVEC细胞管形成实验和BMSC的ALP染色结果表明,HGSC支架表现出促进血管化和骨形成的潜能。结论:HGSC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对BMSC的骨诱导潜能和HUVEC的血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球 仙茅苷 血管化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孜 赵国辉 +3 位作者 金丹杰 丁寅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8年2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36例(A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35例(B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疼痛及功能恢复程度;比较2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变化。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86. 0±8. 1) min vs.(34. 3±6. 1) min,t=30. 364,P=0. 000],术中出血多[(48. 5±8. 9) ml vs.(13. 0±3. 3) ml,t=22. 286,P=0. 000],但术后1周VAS评分低[(2. 2±0. 6)分vs.(2. 9±0. 9)分,t=-3. 982,P=0. 000],JOA评分高[(23. 6±2. 5)分vs.(21. 7±2. 1)分,t=3. 573,P=0. 001],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87. 2±6. 3)%vs.(77. 9±3. 6)%,t=7. 714,P=0. 000],椎体后缘高度压缩恢复率高[(90. 1±3. 8)%vs.(82. 7±6. 2)%,t=6. 031,P=0. 000],Cobb角小(3. 2°±0. 9°vs. 8. 7°±2. 0°,t=-14. 813,P=0. 000)。结论 与PKP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伤椎强化技术可以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骨水泥强化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肿瘤进展并影响胶质瘤预后 被引量:6
3
作者 江晓珍 王小冰 +4 位作者 邓葵 郑炎 廖冰 李斌 李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指导,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43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和CD34的表达,采用Ka 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肿瘤组织内MI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CD34表达均密切相关(χ2=16.779,P<0.05;χ2=26.405,P<0.05;t=-5.340,P<0.05)。Kaplan-Meie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及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均<0.05),并且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I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肿瘤血管新生参与胶质瘤的发展和演进,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MIF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煜 徐南伟 孙荣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解剖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各条韧带及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拇指腕掌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10例新鲜冰冻手标本进行解剖,识别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连接部位与方向性,对韧带的宽度、长度、厚度进行形... 目的解剖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各条韧带及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拇指腕掌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10例新鲜冰冻手标本进行解剖,识别拇指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连接部位与方向性,对韧带的宽度、长度、厚度进行形态学对比分析。并组织学观察拇指腕掌关节背侧和掌侧韧带细胞数。结果确定拇指腕掌关节周围存在7条主要韧带:即由3条背侧韧带(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组成的复合体,厚度分别为(1.24±0.12)、(1.91±0.15)、(1.61±0.12)mm。2条掌侧韧带(前斜韧带、尺侧副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1)mm、(1.03±0.11)mm。2条尺侧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背侧韧带,第1、2掌骨间韧带),厚度分别为(0.78±0.19)mm、(0.89±0.19)mm。背侧韧带明显厚于掌侧韧带(P<0.01),桡背侧韧带、背侧中央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多于前斜韧带,后斜韧带的细胞数也多于尺侧副韧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条背侧韧带组成粗厚坚韧的复合体,在拇指腕掌关节的稳定中,前斜韧带起着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腕掌关节 背侧韧带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戚美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515-516,52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按入院单双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按入院单双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KY骨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忠 高铁民 +2 位作者 蒋国民 陈亚贤 赵进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 研究和评估经导管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并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 3例髂腰部肿瘤行髂内动脉栓塞加腰动脉栓塞 ,其中 11例在栓塞后 2 4~ 136h手术。结果  11例肿瘤均被顺利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 36 0ml... 目的 研究和评估经导管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并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髂腰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 3例髂腰部肿瘤行髂内动脉栓塞加腰动脉栓塞 ,其中 11例在栓塞后 2 4~ 136h手术。结果  11例肿瘤均被顺利切除 ;术中平均出血 36 0ml。 10例获平均 17个月随访 ,局部复发 1例。 12例姑息化疗及栓塞者疼痛逐渐减轻 ,软组织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加髂内动脉栓塞后手术治疗髂腰部肿瘤 ,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 ,降低手术危险性 ,为彻底切除肿瘤创造条件。对姑息化疗及栓塞的病人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部肿瘤 选择性腰动脉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7b⁃3p通过靶向SSRP1调控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7
作者 段伟豪 俞学成 +4 位作者 吴璟斌 袁秀琛 范世杰 谭亚东 翁益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2-509,共8页
目的:探究miR⁃27b⁃3p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②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7b⁃3p以及SSRP1对骨肉... 目的:探究miR⁃27b⁃3p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②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7b⁃3p以及SSRP1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③使用在线数据库预测miR⁃27b⁃3p的靶基因并进行筛选,使用双荧光素报告酶实验测定miR⁃27b⁃3p与结构特异性识别蛋白1(structure⁃specific recognition protein⁃1,SSRP1)的关系;④干扰效率以及过表达效率使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①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和临床样本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7b⁃3p会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②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报告酶实验证实SSRP1为miR⁃27b⁃3p的靶基因,SSRP1表达受miR⁃27b⁃3p的直接调控;③干扰SSRP1的表达会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④过表达SSRP1会部分逆转miR⁃27b⁃3p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论:miR⁃27b⁃3p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通过靶向SSRP1从而影响骨肉瘤细胞的生长。miR⁃27b⁃3p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靶向miR⁃27b⁃3p/SSRP1轴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27b⁃3p SSRP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