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砷联合普纳替尼对白血病细胞KG-1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薇雅 陶长锐 +4 位作者 晁红颖 王荣轩 樊书 姜玉 张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2-1368,共7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普纳替尼及ATO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双重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实... 目的:探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普纳替尼及ATO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双重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蛋白及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ATO及普纳替尼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较单药作用具有更高的增殖抑制率、更少的集落形成及更多的细胞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与DMSO组相比,ATO或普纳替尼均能显著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及Caspase-3表达(P均<0.05);与单药作用相比,联合用药促进Bax及Caspase-3表达的作用更强(P均<0.01)。(3)普纳替尼显著抑制FGFR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均<0.01),ATO的加入并未使FGFR1表达进一步下降。信号通路研究显示,ATO可以显著抑制m-TOR和MAPK、STAT5的磷酸化(P均<0.001),但对PI3K/AKT、STAT3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普纳替尼可以显著抑制FGFR1蛋白表达及STAT3、STAT5的磷酸化(P均<0.001),但对PI3K/AKT及MAPK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两药联合后,STAT3的磷酸化水平较ATO或普纳替尼单药组进一步下调(P均<0.01)。结论:普纳替尼及ATO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抑制KG-1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可进一步增强对KG-1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FGFR1蛋白 KG-1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玲娣 卢绪章 +4 位作者 朱志超 蒋丽佳 周民 钱思轩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9-143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白血病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中药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和ULBP1、2、3四种NKG2D配体的表达。苦参碱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OUN-1、...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白血病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中药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MICA/B和ULBP1、2、3四种NKG2D配体的表达。苦参碱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OUN-1、U937和K562/AO2及原代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处理后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改变。结果表明,几株常见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多数有ULBP分子的高表达或ULBP表达明显高于MICA/B,但不同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苦参碱处理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的表达水平,提示苦参碱对不同白血病细胞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调节不同。K562细胞表面NKG2D配体ULBP2和ULBP3分子的高表达可能是介导NK细胞对其高杀伤性的重要原因。结论:人白血病细胞及原代人白血病细胞表面均有NKG2D配体的表达,但不同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模式不同。苦参碱可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部分NKG2D配体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白血病 NKG2D配体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DNMT3A 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洁 华海应 +5 位作者 晁红颖 蔡晓辉 张修文 陈梅玉 卢绪章 刘建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中DNMT3A p.R882、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301例患者中共检出41例携带DNMT3A p.R882突变,最常见为M5亚型;97.6%(40/41)DNMT3A p.R88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17次;其中双基因突变9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2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19例。②DNMT3A p.R882伴随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NPM1(n=27,65.9%),其他依次为:FLT3-ITD(n=18,43.9%)、IDH1(n=9,22.0%)、TET2(n=8,19.5%)及NRAS(n=6,14.6%)等;③≥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虽然高于双基因及3个基因突变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存基因突变为FLT3-ITD者的外周白细胞水平高于野生型(P=0.034),但在年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NPM1、IDH1或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中位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与野生型相比,伴NPM1突变者具有更高的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而伴IDH1突变者CR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5);伴FLT3-ITD与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CR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5%以上的DNMT3A p.R882突变AML均伴有额外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种类及个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 DNMT3A NP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与IDH1/2突变共存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祝霞 晁红颖 +4 位作者 刘洁 蔡晓辉 秦伟 吴品 卢绪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0-1448,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与IDH1/2突变共存的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筛选IDH1/2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采用高通量DNA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IDH1/2突变患者51种肿瘤靶...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与IDH1/2突变共存的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筛选IDH1/2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采用高通量DNA测序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IDH1/2突变患者51种肿瘤靶基因突变。结果:358例患者中共检出46例IDH1/2突变,其中35例IDH1突变,11例IDH2突变。97.8%(45/46)IDH1/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其中双基因突变8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7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20例。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52次。伴随基因突变中最常见的基因为NPM1(n=29,63.0%),其他依次为:DNMT3A(n=25,54.3%)、FLT3-ITD(n=7,15.2%)、TET2(n=5,10.9%)及NRAS(n=5,10.9%)。在IDH1突变组中,伴NPM1突变者的平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高于正常者,伴DNMT3A突变患者的CR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3);≥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双基因突变者,差异显著(P=0.037)。结论:95%以上伴IDH1/2突变的AML患者同时存在额外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个数及突变类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R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IDH1 IDH2 NP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aparib对HL-60细胞NKG2D配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志超 白煜 +1 位作者 卢绪章 戚春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研究Olapari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内在调控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Olaparib(1.25、2.5、5、10μmol/L)作用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NK... 目的:研究Olaparib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内在调控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Olaparib(1.25、2.5、5、10μmol/L)作用24、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内ERK蛋白表达变化情况;CFSE/PI法检测N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0μmol/L Olaparib作用24和48 h均可上调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5μmol/L Olaparib作用48 h可诱导ULBP-2、ULBP-3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Olaparib处理后的HL-60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增强。Olaparib可增强N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但ERK抑制剂可下调NK细胞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Olaparib可上调HL-60细胞表面NKG2D配体表达,增强NK细胞对其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Olaparib促进ERK磷酸化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APARIB PARP抑制剂 NKG2D配体 NK杀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RUNX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蔡晓辉 陈梅玉 +5 位作者 晁红颖 姜乃可 卢绪章 韩文敏 秦伟 贾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70例MDS患者中RUNX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突变情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70例MDS患者中RUNX1、DNMT3A、TET2、IDH1/2、NPM1、FLT3-ITD、C-KIT突变情况。结果:170例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检测率为13.5%(23/170),其他基因突变率依次为:TET2(11.2%,19/170)、DNMT3A(9.4%,16/170)、NPM1(8.2%,14/170)、IDH2(4.1%,7/170)、FLT3-ITD(2.9%,5/170)、IDH1(1.7%,3/170)、c-KIT(0.58%,1/170)。最常见的RUNX1突变共存基因为TET2(5/23)。RUNX1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外周白细胞水平及更低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位年龄、MDS亚型、染色体核型、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17例RUNX1突变患者及111例未突变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其中8例RUNX1突变的MDS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白血病转化率为47.05%(8/17),13例RUNX1未突变的MDS患者进展为AML,白血病转化率为11.7%(1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伴有该突变的MDS患者具有更高白细胞水平、更低的血小板水平、更高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白血病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RUNX1突变 白血病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ASXL1与CALR突变共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梅玉 沈宏杰 +6 位作者 晁红颖 周民 卢绪章 张修文 刘洁 姜乃可 王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38-1743,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ASXL1与CALR基因突变共存情况,比较其与单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263例ET患者及29例PMF患者ASXL1基... 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ASXL1与CALR基因突变共存情况,比较其与单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部分临床参数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263例ET患者及29例PMF患者ASXL1基因12号外显子、CALR基因9号外显子和MPL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JAK2V617F突变情况。结果:292例患者总的突变检出率为72.6%(212/292),ASXL1、CALR、JAK2V617F及MPL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8%、30.5%、39.0%及2.4%;5.1%(15/292)的患者同时携带双基因突变,包括ASXL1/CALR(n=11)、ASXL1/JAK2V617F(n=2)、MPL/CALR(n=1)及ASXL1/MPL(n=1),其中ASXL1/CALR突变共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突变类型。与单基因CALR及JAK2V617F突变相比,CALR/ASXL1双突变组的ET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水平及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P<0.05),但在中位年龄及外周白细胞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与突变阴性组相比,CALR/ASXL1双突变ET组具有较低的白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但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位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XL1与CALR突变共存在ET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单基因突变及突变阴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血小板水平及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 CALR 骨髓增殖性肿瘤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后继发伴t(8;16)(p11;p13)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道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维英 姜玉 +1 位作者 卢绪章 张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4-1016,共3页
伴t(8;16)(p11;p13)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白血病亚型,主要分子机制为位于染色体8p11的MYST3(MOZ)基因和位于16p13的CREBBP(CBP)基因发生断裂重排而致使细胞发生致瘤性转化... 伴t(8;16)(p11;p13)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白血病亚型,主要分子机制为位于染色体8p11的MYST3(MOZ)基因和位于16p13的CREBBP(CBP)基因发生断裂重排而致使细胞发生致瘤性转化。该染色体易位多见于治疗相关性AML(t-AML)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目前国内尚未检索到文献报道,现报告我们发现的1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伴(t8;16)((p11;p13)易位的t-AML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16)(p11 p13)易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SF3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苗 李青芸 +5 位作者 卢绪章 晁红颖 蔡晓辉 刘洁 华海应 吴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SF3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初诊伴有t(8;21)易位的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112种基因突变,分析CSF3...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SF3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初诊伴有t(8;21)易位的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112种基因突变,分析CSF3R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化疗后缓解率的影响。结果:167例t(8;21)易位的AML患者中,15例(9.0%)患者携带CSF3R突变,其中膜近端突变6例和胞质尾部截短突变9例。CSF3R最常见的共存突变依次为KIT(40.0%)、TET2(33.3%)、DNMT3A(26.7%)、FLT3(20.0%)、CBL(20.0%)、IDH1(13.3%)等。与野生型相比,CSF3R突变组具有更高的DNA甲基化基因突变发生率(P<0.001)。CSF3R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5.80(3.20-8.56)×109/L,显著低于CSF3R野生型组患者的8.80(5.26-19.92)×109/L(P=0.017);两组在性别、中位年龄、FAB分型、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3R基因突变组CR率(100%)虽高于野生组(8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3R基因突变组患者CD19阳性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86.7%vs 47.4%,P=0.004),且具有更高的X缺失伴随率(33.3%vs 13.2%,P=0.037)。结论:CSF3R突变在t(8;21)AML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CSF3R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共存突变基因与野生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 CSF3R 急性髓系白血病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姜玉 晁红颖 +2 位作者 卢绪章 吴品 孙晓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目的:探讨CBFβ-MYH1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并分析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62例CBFβ-MYH11+AML患者51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 目的:探讨CBFβ-MYH1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并分析其与部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62例CBFβ-MYH11+AML患者51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 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与RUNX1-RUNX1T1+AML患者相比,CBFβ-MYH11+AML患者年龄较高,有更高的白细胞水平,+22核型的检出率更高,初次诱导完全缓解率更高,性染色体缺失(-X或-Y)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β-MYH11+AML患者以NRAS、KIT、KRAS、FLT3-TKD突变为主,NRAS、FLT3-TKD突变率明显高于RUNX1-RUNX1T1+AML患者(51.6%vs 18.7%,17.7%vs 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Fβ-MYH11+AML患者与RUNX1-R UNX1T1+AML患者有不一样的临床参数特征及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β-MYH11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