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钟斌 吴奇勇 +7 位作者 童继春 张明 张科 袁卫东 袁凯 袁俊强 王烨铭 王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诊治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科48例肺段或肺叶切除治疗肺GGN的临床资料,如病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周围型≤2 cm,为纯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诊治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科48例肺段或肺叶切除治疗肺GGN的临床资料,如病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周围型≤2 cm,为纯磨玻璃结节或CT显示磨玻璃样成分≥50%,CT随诊证实肿瘤倍增时间≥400 d,则行肺段切除术,反之则行肺叶切除术。结果行胸腔镜肺段切除2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25例。肺段、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48.3±25.6)、(110.6±23.1)min(t=5.364,P=0.000),术后住院时间(7.1±1.2)、(9.5±1.7)d(t=-5.605,P=0.000)。术后病理:肺叶切除组恶性23例,良性2例,肺段切除组恶性18例,良性5例。术后1年肺段、肺叶切除术的Karnofsky日常状态评分分别为(93.7±8.5)、(80.3±11.1)分(t=4.665,P=0.000)。41例恶性病例术后随访1~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GGN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磨玻璃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明 吴奇勇 +4 位作者 王勇 钟斌 张科 袁俊强 王烨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5-1126,1130,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34
3
作者 吴奇勇 童继春 +9 位作者 王勇 翟光地 袁卫东 毛小亮 张明 张科 陈栋 朱征 袁凯 袁俊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2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4月113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腔镜联合手术62例(腔镜组),行右胸、上腹二切口,或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治疗51例(开胸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4月113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腔镜联合手术62例(腔镜组),行右胸、上腹二切口,或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治疗51例(开胸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住院费用。结果 2组肿块均无明显外侵,均为T3期以下病变。腔镜组和开胸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0.5±38.0)min、(301.0±34.7)min(t=1.377,P=0.171),术中出血量为(200.8±61.1)ml、(210.8±49.3)ml(t=-0.941,P=0.349),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4±2.8、13.2±2.5(t=-1.461,P=0.1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9±2.0)d、(12.5±2.1)d(t=-1.553,P=0.123),并发症发生率为19.4%(12/62)、25.5%(13/51)(χ2=0.611,P=0.434),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4.5±0.3)万元vs.(3.4±0.3)万元,t=17.790,P=0.000]。结论针对T3期以下的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能达到完全的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未明显延长,临床操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吴昕仪 张明 王中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3月~2019年3月15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癌...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5年3月~2019年3月151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前心理状态、切口肋间隙宽度、术毕镇痛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性别、文化程度、肺癌部位、肺癌分型、婚姻状况、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ald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术前心理状态(Waldχ^2=8. 720,P=0. 003)>术毕镇痛方法(Waldχ^2=8. 211,P=0. 004)>年龄(Waldχ^2=5. 594,P=0. 018)>手术时间(Waldχ^2=4. 010,P=0. 045)>切口肋间隙宽度(Waldχ^2=3. 986,P=0. 046)。结论术前心理状态、术毕镇痛方法、年龄、手术时间、切口肋间隙宽度是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控制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注意术前心理状态的调控、术毕镇痛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单孔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切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孔 肺癌根治术 术后疼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预防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 被引量:17
5
作者 杭琤 刘希红 +1 位作者 巢红芳 秦丽丽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减少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3 d。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均于干预3 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减少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3 d。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均于干预3 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肺切除术后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较常规雾化吸入能更有效帮助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 持续雾化吸入 氧气驱动 肺部并发症 排痰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科 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手术后进行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回输,评价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10例肺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收集患者肺癌标本。术后取患者外周血,收获DC细胞。同时将肺癌标本经热休克法诱导...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手术后进行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回输,评价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应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10例肺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收集患者肺癌标本。术后取患者外周血,收获DC细胞。同时将肺癌标本经热休克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负载于DC,制成DC疫苗。术后采用患者双侧腹股沟皮下注射DC疫苗,每周1次,共4次。并于每次疫苗回输后1周做外周血免疫细胞T细胞亚群(CD4+、CD8+)、NK细胞的水平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白介素-2、白介素-12)水平的免疫指标检测,并观察DC疫苗临床应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1次DC疫苗回输后各免疫指标检测值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2、3、4次回输后各免疫指标检测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0例患者在DC疫苗回输后未出现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红肿、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疫苗回输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证实了DC疫苗在肺癌生物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疫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在CABG后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朱韬 张明 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7,共5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存在抵抗,导致术后桥血管狭窄及MACE事件的发生率增高,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而第3代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不受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有专家共识推荐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确定双抗治疗方案,那么依据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降低患者术后的MACE发生率方面效果如何。本文将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等几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YP2C19基因型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