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胞衰老相关基因构建胃腺癌预后模型及免疫微环境分析
1
作者 刘毓 曾成 林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腺癌细胞衰老相关预后模型并进行免疫微环境分析。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从CellAge数据库中下载细胞衰老相关基因(CSRGs);在R软件中利用limma包筛选胃腺癌组...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腺癌细胞衰老相关预后模型并进行免疫微环境分析。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从CellAge数据库中下载细胞衰老相关基因(CSRGs);在R软件中利用limma包筛选胃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SRGs,利用survival包筛选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CSRGs;利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胃腺癌风险模型,并计算每个患者的风险得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高低风险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模型预测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有效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胃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预测高低风险组患者潜在的信号通路;基于ESTIMATE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算法分析高低风险组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差异。结果:筛选出16个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CSRGs。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含有AGT、EZH2、NOX4和ZFP36基因的预后模型,并根据风险得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O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患者。ROC曲线显示预后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患者五年生存率(AUC=0.7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风险得分是胃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GSEA富集分析显示高风险组与上皮间充质转换、缺氧、血管生成等信号通路相关,而低风险组与G2M检查点、DNA修复、过氧化物酶体等信号通路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丰度更高,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更高。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胃腺癌细胞衰老相关预后模型,其中高风险组患者有着更高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细胞衰老 预后模型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5
2
作者 陆文 刘燕 +2 位作者 邵丽华 陆建云 薛乐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每组31例,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艾恒)100mg/m2静脉注射d1(3h),希...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每组31例,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具体方案为:奥沙利铂(艾恒)100mg/m2静脉注射d1(3h),希罗达1g/m2口服,2次/d,第1~14天,3周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复查CT,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化疗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54.8%(17例),疾病稳定35.5%(11例),疾病进展9.7%(3例)。手术总切除率77.4%(23/31),其中根治性手术19例(61.3%),姑息性手术4例(12.9%)。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32.3%(10/31),其中根治性手术5例(16.1%),姑息性手术5例(16.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抵抗素、CRP、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克群 薛乐宁 +3 位作者 龚燕芳 满晓华 吴洪玉 金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清中抵抗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抵抗素、TNF-α、IL-1β、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体重比值、胰腺组织病理变化。...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清中抵抗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抵抗素、TNF-α、IL-1β、CRP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体重比值、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组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抵抗素、TNF-α、IL-1β、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ANP组与AEP组相比升高更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或者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清TNF-α、IL-1β、CRP水平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呈正相关性,血清CRP水平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也呈正相关性。结论:抵抗素可能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抵抗素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克群 沈云志 +3 位作者 薛乐宁 龚燕芳 吴洪玉 金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PPAR-γ增殖物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罗格列酮预防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同... 目的:研究PPAR-γ增殖物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罗格列酮预防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大剂量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ANP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60min给予罗格列酮10mg/kg,2次,每次间隔30min,治疗组于造模后60min给予罗格列酮10mg/kg,2次,每次间隔30min。各组于造模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清AMY、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和肺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ANP组AMY、TNF-α、IL-1β和MPO均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罗格列酮预防和治疗组血清AMY、TNF-α、IL-1β、肺组织中MPO水平较ANP组明显下降,且胰腺和肺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P<0.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ANP的炎症,能明显减少TNF-α、IL-1β的产生,能降低肺组织中MPO含量,对ANP及合并的肺损伤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TNF-α、IL-1β MPO 肺损伤 罗格列酮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阮萍 王强 王晓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增生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