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kt信号通路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雄性胎鼠发生尿道下裂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寿春 张力峰 +2 位作者 左立 周忠兴 张炜(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孕晚期暴露诱导子代Spraque-Dawley大鼠发生尿道下裂,探讨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在胎鼠生殖结节中的差异表达,研究该通路在DB...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孕晚期暴露诱导子代Spraque-Dawley大鼠发生尿道下裂,探讨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在胎鼠生殖结节中的差异表达,研究该通路在DBP致大鼠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在妊娠时间(gestation day,GD)14~18 d,每天通过灌胃分别给予DBP 800 mg/kg和大豆油,在GD19时提取染毒组发生尿道下裂胎鼠与对照组胎鼠的生殖结节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Akt和NF-κB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尿道下裂组与对照组中p-Akt、Akt和NF-κB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分别为3.057±0.026、2.624±0.073和3.524±0.035(n=10,P<0.05),且尿道下裂组中p-Akt蛋白相对量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Akt定位于生殖结节上皮细胞,尿道下裂组p-Akt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DBP干预大鼠生殖结节中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NF-κB的正常表达,进而影响了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尿生殖褶的融合,这可能是尿道下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尿道下裂 生殖结节 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输尿管软镜、微通道经皮肾镜和超细经皮肾镜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岳闯 鹿超 +2 位作者 张力峰 高生林 左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微通道经皮肾镜(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超细经皮肾镜(ultra-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UMP)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微通道经皮肾镜(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超细经皮肾镜(ultra-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UMP)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肾结石手术治疗的205例患者,其中RIRS 92例、mPCNL 64例、UMP 49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石率、并发症以及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的术后变化以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结果:所有组术后Hb均减少,但WBC均没有显著变化。3组清石率以及Hb下降量没有显着差异,RIRS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UMP组和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IRS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mPCNL组最高。RIRS组的费用最高,UMP组最低。结论:对于10~20 mm的肾结石,RIRS和UMP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案,RIRS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而UMP组的治疗周期更短,缩短了患者的不适时长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超细经皮肾镜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SDHB、EPAS1及Ki-67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逸之 周晓莉 +2 位作者 顾文贤 张力峰 孙阳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74-1778,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rogenase B,SDHB)、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及Ki-67在膀胱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3例...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rogenase B,SDHB)、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及Ki-67在膀胱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43例标本行SDHB、EPAS1、CgA、Ki-67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结果: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中位年龄68岁;随访时间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3个月;3例死亡,9例术后转移,4例术后反复复发,无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良性30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经典的巢状排列,核分裂及坏死罕见,瘤细胞巢周围有支持细胞包绕。SDHB阴性(-)4例,EPAS1强阳性(+++)14例,CgA强阳性(+++)18例,2例Ki-67≥3%。恶性13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或大巢状分布,核分裂多见,可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内瘤栓。SDHB阴性(-)8例,EPAS1强阳性(+++)9例;CgA强阳性(+++)10例;11例Ki-67≥3%。SDHB阴性(-)肿瘤中66.7%为恶性,SDHB阳性(+)的肿瘤中16.1%为恶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HB阴性(-)肿瘤中EPAS1、CgA表达强度以及Ki-67≥3%的比例明显高于SDHB阳性(+)肿瘤。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中EPAS1、CgA、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SDHB免疫组化阴性率为66.7%,SDHB阴性的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EPAS1过表达,EPAS1阳性表达强度与CgA及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SDHB、EPAS1、Ki-67是预测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B 内皮PAS区域蛋白1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