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奕婷 祁婉婉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0,共8页
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一旦进入晚期,预后往往不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鉴定稀有细胞,绘制细胞谱系,指导肿瘤靶向精准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 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一旦进入晚期,预后往往不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鉴定稀有细胞,绘制细胞谱系,指导肿瘤靶向精准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等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技术 卵巢癌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异质性 细胞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敏 王爱琳 +5 位作者 乔成平 于广月 冒雯雯 韩静 夏成君 查丽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共5页
目的设计并实施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增强患者决策参与意愿。方法将妇科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知情同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并实施妇... 目的设计并实施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增强患者决策参与意愿。方法将妇科肿瘤科行PICC化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知情同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构建并实施妇科肿瘤患者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决策实际参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决策参与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PICC知情同意移动医疗决策辅助程序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决策辅助,缓解了患者置管时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决策实际参与程度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知情同意 移动医疗 信息系统 患者参与决策 决策辅助 决策意愿 决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鲁景元 刘旸 +1 位作者 徐文健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了解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因不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碘油HSG的患者103例,并分别于检查后2、6和24 h拍摄延迟片。以24 h延迟片作为碘油HSG诊断输卵... 目的 了解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因不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碘油HSG的患者103例,并分别于检查后2、6和24 h拍摄延迟片。以24 h延迟片作为碘油HSG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标准图像。分别评估2 h、6 h延迟片与标准图像的诊断一致性。运用Kappa检验分析2 h与24 h延迟片,以及6 h与24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一致性。绘制2 h和6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值。结果 2 h和24 h延迟片对比,两者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03,McNemar检验P<0.01),而6 h和24 h延迟片对比,两者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0,McNemar检验P<0.01);以24 h延迟片作为参照,基于2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中等(Az2h=0.879,P<0.01),而基于6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Az6h=0.965, P<0.01)。结论 缩短碘油HSG延迟片拍摄时间对输卵管粘连性病变进行快速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油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粘连 可行性分析 延迟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不同防粘连方式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花向东 戚亚琴 +2 位作者 顾小燕 王素敏 杨大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不同防粘连方式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193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使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按术后防粘连方式分为球囊+上环组(79例)、单独球囊... 目的:探讨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后不同防粘连方式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193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使用雌孕激素周期治疗,按术后防粘连方式分为球囊+上环组(79例)、单独球囊组(60例)和单独凝胶组(54例)。调查患者的妊娠率、活产率、重复电切率,妊娠结局和产时并发症。结果:有生育要求者184例,共有126例妊娠(妊娠率68.48%),3组妊娠率(72.37%、75.86%、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组活产率(46.05%、50.00%、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3组流产、早产、足月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后不同防粘连方式生殖预后总体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妊娠率和活产率上,球囊+上环和单独球囊组可能高于单独凝胶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防粘连 生殖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9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玥 张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栓塞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栓塞成功。90例患者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愈88例,治愈率为97.78%。所有病例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确切,能够保留生育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 剖宫产瘢痕妊娠 B超下清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肿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美 苏亦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妊娠期间对卵巢肿物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妊娠流产,继发并发症等。文中旨在研究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物的临床特征以及妊娠期间进行手术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 目的妊娠期间对卵巢肿物进行干预可能会导致妊娠流产,继发并发症等。文中旨在研究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物的临床特征以及妊娠期间进行手术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情况、临床处理措施以及患者妊娠结局等。结果肿物直径<5 cm者34例、5~10 cm者112例、>10 cm者30例;三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3.4%、16.7%,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行急诊手术,其中5例因卵巢未坏死行患侧卵巢肿物剥除术,12例因卵巢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急性下腹痛合并卵巢肿物破裂,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腹胀高度怀疑恶性,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对141例患者妊娠结局分析显示,131例足月产、9例早产、1例流产。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物患者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孕期进行手术干预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卵巢肿物 临床特征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后路法”改良路径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蒋业忠 李大可 滕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法'改良路径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0月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 目的:探讨'后路法'改良路径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0月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组采用改良的'后路法'手术路径。结果:所有病例无1例死亡发生。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为(85.42±63.64)mL,对照组为(106.30±91.40)mL;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39±4.45)d,对照组为(16.89±6.82)d,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出现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实施改良的'后路法'手术路径可减少手术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 手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皮素对卵巢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骆潇洁 沈宇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清间皮素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disc、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应用间皮素诊断卵巢癌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Stata 12.0和Meta-disc 1.4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血清间皮素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disc、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应用间皮素诊断卵巢癌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Stata 12.0和Meta-disc 1.4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9篇文献共计1 068例患者纳入本次Meta分析,其中卵巢癌患者451例,非卵巢癌患者617例,合并灵敏度为0.80(95%CI:0.76~0.83),合并特异度为0.81(95%CI:0.78~0.8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6.93(95%CI:3.32~14.46),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0.16~0.35),合并诊断比值比为45.69(95%CI:17.49~119.35),SROC曲线下面积为0.90,Q=0.83。结论:血清间皮素对于卵巢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素 卵巢癌 诊断价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癌症人群重返工作岗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汤聪 乔成平 +3 位作者 姜晨 赵蕾 于广月 叶敏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77,共5页
目的系统描述和分析影响我国癌症人群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MEDLINE等数据库中有关影响我国癌症患者重返工作因素的... 目的系统描述和分析影响我国癌症人群重返工作岗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MEDLINE等数据库中有关影响我国癌症患者重返工作因素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结果纳入18项研究,归纳出影响我国癌症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5类影响因素,即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工作相关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结论我国癌症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现状不容乐观,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部分因素的作用存在不同的评价,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重返工作岗位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抗ROR1抗体及其AGAP偶联物对卵巢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丹丹 高梦云 +7 位作者 冯恬 王怡雯 周婷婷 王一荃 吴立英 朱进 张慧林 童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41,共11页
目的:制备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tyrosine-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1,ROR1)的全分子抗体(ROR1-IgG1)及其与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的融合蛋白的全分子抗体(fusion protein of ROR1 and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algesic anti-tum... 目的:制备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tyrosine-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1,ROR1)的全分子抗体(ROR1-IgG1)及其与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的融合蛋白的全分子抗体(fusion protein of ROR1 and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algesic anti-tumor polypeptide IgG1,IgG1-AGAP),检测ROR1-IgG1和IgG1-AGA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ROR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本实验室筛选并保存的ROR1Fab载体为模板,构建ROR1-IgG1和IgG1-AGA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S),收集上清并纯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Biacore X100、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等评估IgG1-AGAP和ROR1-IgG1的免疫学活性。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等比较两者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评估ROR1-IgG1和IgG1-AGA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出ROR1-IgG1和IgG1-AGAP,且能够与ROR1蛋白特异性结合;IgG1-AGAP与ROR1-IgG1均可抑制ROR1阳性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增殖、迁移、侵袭,且IgG1-AGAP组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ROR1-IgG1组,而未观察到对ROR1阴性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386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空白对照组、ROR1-IgG1组和IgG1-AGAP组中,Snail的表达量呈现递减趋势,而E-cadherin表达量递增,提示ROR1-IgG1和IgG1-AGAP可通过调控Snail和E-cadherin而抑制HO8910细胞发生EMT,进而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IgG1-AGAP可有效靶向表达ROR1的卵巢癌细胞,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gG1-AGAP可作为ROR1阳性肿瘤患者的潜在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1 IGG1 卵巢癌 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和常规盆腔野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杜银萍 贾雪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比较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常规盆腔野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常州市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FIGO临床分期在ⅡB~ⅣA期的宫颈癌... 目的:比较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常规盆腔野放疗的近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常州市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FIGO临床分期在ⅡB~ⅣA期的宫颈癌初治患者共87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放疗方法。其中46例予常规盆腔野放疗:盆腔野外照射剂量达30 Gy,改为盆腔四野照射,予盆腔中央挡铅4.0 cm,外照射总量约50 Gy,分25次完成。41例予IMRT:临床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酌情给予46~50 Gy,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 node,GTVnd)同步加量54~60 Gy,分25~28次完成。在患者体外照射剂量达30 Gy后,开始予^(192)Ir放射源行阴道近距离放疗,分次剂量6~7 Gy,共4~6次,总量25~36 Gy。放疗期间予奈达铂化疗,40 mg/m2静脉滴注,1周1次,4~6次。结果:急性放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泌尿系反应,随放疗剂量的累加,IMRT组骨髓抑制程度、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泌尿系不良反应程度均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近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予IMRT可降低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放射治疗 急性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c-Met抗体与rAGAP偶联物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冯恬 龚丹丹 +5 位作者 王露瑶 王怡雯 周婷婷 朱进 张慧林 童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7-825,共9页
目的:制备人源抗c-Met的全分子抗体(c-Met-IgG1)及其与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reco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偶联的新型抗体(c-Met-IgG1-rAGAP),分析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目的:制备人源抗c-Met的全分子抗体(c-Met-IgG1)及其与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reco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偶联的新型抗体(c-Met-IgG1-rAGAP),分析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的人源抗c-Met抗体基因为模板,构建c-Met-IgG1-rAGA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表达并纯化抗体偶联物。通过亲和力检测、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评估c-Met-IgG1和c-Met-IgG1-rAGAP的生物学特性。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抗体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出能够与c-Met蛋白特异性结合的c-Met-IgG1和c-Met-IgG1-rAGAP两种抗体;一系列实验证明了c-Met-IgG1和c-Met-IgG1-rAGAP均可抑制c-Met阳性的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增殖、迁移、侵袭,且c-Met-IgG1-rAGA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要强于c-Met-IgG1,而在c-Met阴性的IOSE386细胞中并未观察到这些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Met-IgG1-rAGAP可靶向作用于c-Met阳性的卵巢癌细胞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为探索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抗体药物偶联物 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多肽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