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院体温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佳 余章斌 +2 位作者 邱玉芳 陈小慧 韩树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0-603,622,共5页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入院体温对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6例VLBWI/ELBWI,死亡67例(10.4%);其中入院体温<35℃17例(2.7%),35.0~<36.0℃138例(22.0%),36.0~<36.5℃241例(38.5%),36.5~<37.5℃225例(35.9%),≥37.5℃5例(0.8%)。与正常体温(36.5~<37.5℃)比较,低体温(<35℃、35.0~<36.0℃、36.0~<36.5℃)增加早产儿病死率,OR及其95%CI分别为:16.99(4.88~59.13)、8.29(3.52~19.52)、3.60(1.53~8.51);根据患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温比较,入院低体温(<36.5℃)增加出生体重<1 000 g、胎龄<28周早产儿≥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Ⅲ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败血症、≥Ⅱ期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结论:VLBWI/ELBWI入院体温<36.5℃会增加其死亡发生风险,体温越低,死亡发生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5℃会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级)、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入院体温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朱金改 陈玉林 +1 位作者 韩树萍 余章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2-868,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产妇1 783例,早产组856例,足月组927例,早产发生率为48%。早产原因中医源性早产占43%,胎膜早破占29%,自发性早产占28%。早产组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双胎发育不一致、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发育不一致、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关,其发生率高,可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初步筛选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早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301)LARSLKT^(307)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心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银 刘恒 +5 位作者 严湘芸 庄斌 陈文娟 王星云 韩树萍 余章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8-684,共7页
目的探究踝蛋白-1(TALIN-1)来源的多肽^(301)LARSLKT^(307)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利用Pubmed、Uniprot和ProtParam tool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肽^(301)LARSLKT^(307)的保守性、理化特性和其前体蛋白进行分析;②在斑... 目的探究踝蛋白-1(TALIN-1)来源的多肽^(301)LARSLKT^(307)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①利用Pubmed、Uniprot和ProtParam tool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肽^(301)LARSLKT^(307)的保守性、理化特性和其前体蛋白进行分析;②在斑马鱼胚胎1细胞期,镜下显微注射多肽^(301)LARSLKT^(307)后,计数36、48及72 h斑马鱼的心率并观察对斑马鱼心包发育的影响;③利用在心脏房室特异表达的基因探针cmlc2、amhc及vmhc原位杂交技术显色后检测心脏的形态;④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amhc、vmhc、mef2c和nkx2.5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多肽^(301)LARSLKT^(307)是位于其前体蛋白TALIN-1的B41结构域的亲脂性肽;②实验多肽注射组的斑马鱼胚胎的心率在36、48及72 h均出现降低(P<0.05),且心包出现明显水肿;③实验多肽注射组斑马鱼胚胎48 h环化未能完成,对照肽注射组及野生型组环化正常;④qPCR检测显示,实验多肽注射组的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amhc、vmhc、mef2c、nkx2.5较野生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多肽^(301)LARSLKT^(307)可影响斑马鱼胚胎期心脏的发育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肽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细胞实验研究
4
作者 许耿 朱金改 +3 位作者 喻博识 韩树萍 顾海涛 余章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前期发现多肽^(301)LARSLKT^(307)可在动物水平显著抑制胚胎期心脏发育。该研究拟进一步在P19细胞系水平探究^(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PepDraw Tool、Uniprot和ProtPara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 目的前期发现多肽^(301)LARSLKT^(307)可在动物水平显著抑制胚胎期心脏发育。该研究拟进一步在P19细胞系水平探究^(301)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PepDraw Tool、Uniprot和ProtPara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肽301LARSLKT307的结构、保守性和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标记的多肽^(301)LARSLKT^(307)进入P19细胞的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多肽^(301)LARSLKT^(307)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多肽对心肌分化标志基因肌钙蛋白cTnT和转录因子GATA4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肽对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otch1和下游Hey1及Hey2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多肽位于其前体蛋白Talin的301~307氨基酸位点,其分子量小、结构稳定、亲脂性高,且前体蛋白保守性高。荧光显微镜下可见FITC标记的多肽301LARSLKT307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P19细胞内。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细胞部分坏死,生长形态紊乱,细胞厚薄不一。实时定量PCR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的分化相关基因GATA4及cTn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Notch1通路的相关基因Notch1、Hey1及Hey2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多肽^(301)LARSLKT^(307)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心肌分化的生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肌分化 内源性多肽 Notch1信号通路 P19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