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3、Bcl-2及cyclinD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留炀 吴国英 +2 位作者 杨筱荣 汤根兄 杨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60-1363,1368,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Stat3、Bcl-2及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Stat3、Bcl-2及cy...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Stat3、Bcl-2及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Stat3、Bcl-2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单纯性增生黏膜、异常增生黏膜和OSCC中Stat3和Bcl-2、cyclinD1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r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均逐步升高;Stat3、Bcl-2、cyclinD1三者的IOD值除单纯性增生黏膜与口腔正常黏膜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Stat3与Bcl-2 IOD值呈线形正相关;Stat3与cyclinD1 IOD值呈线形正相关;Bcl-2与cy-clinD1 IOD值无相关性。结论:Stat3、Bcl-2及cyclinD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中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参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BCL-2 CYCLIND1 癌前病变 口腔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青兰 刘琳 +1 位作者 李留炀 范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经临床确诊的EOLP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9例采用局涂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口服硫酸羟氯喹、口含西吡氯铵含片,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硫酸羟氯...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经临床确诊的EOLP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9例采用局涂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口服硫酸羟氯喹、口含西吡氯铵含片,对照组33例采用口服硫酸羟氯喹、口含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分别于初诊、第2、4周记录患者病损面积和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观察初诊和4周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实验组在2周能加速口腔扁平苔藓的充血糜烂面的愈合(P<0.05),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P<0.05),但4周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4例唾液真菌感染阳性(P<0.05),其他安全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口腔软膏配合硫酸氢喹、西吡氯铵治疗EOL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要防范局部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口腔软膏(TAOO) 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卓凌云 黄鹏 +4 位作者 刘青兰 吴国英 李想 沈红 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OL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纳入177例OLP患者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OL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纳入177例OLP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于体检中心招募20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口腔检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OL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7例OLP患者中,36.72%(65/177)为糜烂型,颊黏膜(86.44%,153/177)是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77.84%,137/176)。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伤心事史(OR=2.81,95%CI:1.30~6.04)、失眠(OR=3.49,95%CI:1.56~7.79)、内分泌/代谢紊乱(OR=3.27,95%CI:1.22~8.80)和牙齿尖锐边缘(OR=56.04,95%CI:6.16~509.65)是OL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学历是OLP的保护因素(高中:OR=0.42,95%CI:0.18~0.99;大专及以上:OR=0.08,95%CI:0.03~0.18)。结论:OLP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是颊黏膜,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应重点监测失眠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和具有牙齿尖锐边缘人群的OLP患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一般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花百合片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杭慧 谷庆 +2 位作者 李留炀 钱棱 吴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索双花百合片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EOLP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方法:收集60例EO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双花百合片,对照组服用转移因子胶囊。在口服用药的同... 目的:探索双花百合片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EOLP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选择。方法:收集60例EO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双花百合片,对照组服用转移因子胶囊。在口服用药的同时两组患者均配合使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和西帕依固龈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对比服用双花百合片前及1周后EOLP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糜烂面积缩小,疼痛减轻(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双花百合片的EOL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花百合片相对于转移因子胶囊治疗EOLP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临床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花百合片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夏斐 曾娟 +2 位作者 赵玉萍 范媛 许隽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充血糜烂型及光滑型OLP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PBMCs,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BMCs中T-bet、GATA-3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充血糜烂型及光滑型OLP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PBMCs,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BMCs中T-bet、GAT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充血糜烂型、光滑型OLP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 mRNA表达的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12±0.04、0.34±0.06和0.57±0.07,T-bet蛋白表达的光吸收度值分别为0.11±0.02、0.40±0.05和0.78±0.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ATA-3 mRNA表达分别为0.83±0.09、0.54±0.07和0.26±0.07,GATA-3蛋白表达分别为0.83±0.060、.55±0.05和0.16±0.0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失衡是OLP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杭慧 李留炀 +1 位作者 钱棱 吴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筛查中的应用,为OPMD的早期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8例OPMD患者并进行传统口腔检查(conventional oral examination,COE),对怀疑有恶变倾向的... 目的:研究自体荧光技术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筛查中的应用,为OPMD的早期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8例OPMD患者并进行传统口腔检查(conventional oral examination,COE),对怀疑有恶变倾向的部位用自体荧光装置(visually enhanced lesion scope,VELscope Vx)检查,并对相应部位进行活检,将荧光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检病理示上皮无异常增生8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其中轻度异常增生3例,中重度异常增生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7例。荧光成像结果显示无荧光缺失6例,荧光缺失22例。VELscope Vx装置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37.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和50.0%。且荧光成像结果不同的患者,上皮异常增生程度(高危、低危)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荧光技术敏感性高,并能反映OPMD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可作为传统口腔检查的辅助手段,对活检时机的选择和位置的确定起到指导作用。但其特异性低,不能代替活检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技术 口腔潜在恶性病变 VELscope Vx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设计及修复情况对上前牙美学区显微根尖手术术后牙龈退缩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轲 卢伟 +2 位作者 杨菁菁 颜廷元 李中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46,984,共7页
目的:研究切口类型及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显微根管外科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EMS)后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纳入53例上前牙美学区需行EMS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析性别、切口类型(沟内切口;龈乳头基部切口)、修复体情况(无修复... 目的:研究切口类型及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显微根管外科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EMS)后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纳入53例上前牙美学区需行EMS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析性别、切口类型(沟内切口;龈乳头基部切口)、修复体情况(无修复体;有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根尖手术后牙龈退缩的影响。结果:按纳入标准,共采集53例患牙临床冠及78例龈乳头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术前及术后1年患牙临床冠高度(H1)、龈乳头高度(H2)及切缘龈乳头距离(H3)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性别和切口类型对术后牙龈退缩无显著影响。按修复体有无进行分析,临床冠高度变化(ΔH1)及切缘龈乳头距离变化(ΔH3)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前牙美学区患牙显微根尖手术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牙龈退缩,修复体的存在会使牙龈退缩加重,影响前牙区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美学区 显微根尖手术 牙龈退缩 沟内切口 龈乳头基部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灼口综合征患者定量温度觉阈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妍婷 张静露 杨菁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分析灼口综合征(BMS)患者定量温度觉阈值(QTTs)。方法:对55名BMS患者与2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下唇、舌尖的冷感觉阈值(CDT)、热感觉阈值(WDT)、冷疼痛阈值(CPT)、热疼痛阈值(HPT)测试及焦虑、抑郁状态评估。1月后,对20名治疗后症状好... 目的:分析灼口综合征(BMS)患者定量温度觉阈值(QTTs)。方法:对55名BMS患者与2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下唇、舌尖的冷感觉阈值(CDT)、热感觉阈值(WDT)、冷疼痛阈值(CPT)、热疼痛阈值(HPT)测试及焦虑、抑郁状态评估。1月后,对20名治疗后症状好转者复测QTTs。结果:与正常人相比,BMS患者下唇CPT、舌尖CDT、CPT显著降低(迟钝),舌尖HPT显著升高(迟钝);治疗后下唇CPT显著升高,舌尖HPT显著降低(P <0. 05)。舌尖CDT与抑郁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定量温度觉检测(QTT)在BMS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评估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应排除精神因素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BMS) 定量温度觉检测 小纤维神经病变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