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在兔皮下的埋植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祁兵 李宏卫 +3 位作者 温玉明 王昌美 李龙江 宋晓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在兔皮下手术埋入8种不同组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CA),手术后第1、2、3、4周取出,分别观察其质量变化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PLGA I、Ⅱ、Ⅲ分别在术后第2、3、4周时全部降... 目的 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 在兔皮下手术埋入8种不同组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CA),手术后第1、2、3、4周取出,分别观察其质量变化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PLGA I、Ⅱ、Ⅲ分别在术后第2、3、4周时全部降解吸收,其余组PLGA在4周时仅降解50%左右;组织学观察,PLGA I、Ⅱ、Ⅲ在动物体内反应符合一般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结论 PLGAⅡ降解速度符合临床需要,且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作口腔黏膜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皮下 组织工程化 PLGA 载体材料 埋植 聚乳酸 羟基乙酸 组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涎腺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万飞 陈菲 +1 位作者 陈湘华 陈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癌(CCCs)生物学特性和组织来源。方法:收集8例涎腺透明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文献回顾对涎腺透明细胞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EMA和CK8全阳性表达(8/8、100/100),Ck18和CK-HMW小部分阳性表达(各2/...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癌(CCCs)生物学特性和组织来源。方法:收集8例涎腺透明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文献回顾对涎腺透明细胞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EMA和CK8全阳性表达(8/8、100/100),Ck18和CK-HMW小部分阳性表达(各2/8、25/100),S-100仅1例阳性表达。SMA、Calpon in和P53无表达,bc l-2全阳性表达,PCNA阳性表达率为72.25%。结论:涎腺透明细胞癌是腺上皮性肿瘤,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宏卫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祁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黏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取3个月唇裂患儿手术多余口腔黏膜,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采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 目的: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黏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取3个月唇裂患儿手术多余口腔黏膜,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采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细胞定性研究.结果:在0.25×102个细胞的低密度接种下,经过20天培养,获得了完全融合成片的口腔黏膜原代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经鉴定为单一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可成功培养出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原代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口腔黏膜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晓陵 陈菲 +1 位作者 王三锡 陈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涎腺肿瘤 透明细胞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唇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玮 宋晓陵 +1 位作者 陈盛 王三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1-1152,共2页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上唇唇红上缘肿物2年余入院,肿物略高于正常皮肤表面,颜色稍红,无疼痛、破溃。口内外双合诊,可扪及一2.5 cm×2.0 cm×1.0 cm肿物,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不活动,无触痛。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微囊性附属器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钊 陈洁 +7 位作者 储伟明 达明杰 马露 吴敏 钟旖 王子露 宋晓萌 吴煜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YK(L)对OS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探讨SYK(L)对OSCC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K(L)在27例OSCC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采用14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探讨其与OSCC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OSCC组织中SYK(L)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牙龈组织(P<0.01),同一患者癌组织中SYK(L)表达量比癌旁组织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SYK(L)表达量普遍低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 SYK(L)可能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作为抑癌基因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 淋巴结转移 选择性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5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春平 李中武 +3 位作者 张玮 王东苗 程杰 杨建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LDH5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DH5蛋白在63例舌癌组织标本和16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SPSS17.... 目的:探讨LDH5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DH5蛋白在63例舌癌组织标本和16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LDH5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结果:LDH5在部分舌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33/63,52.38%),与其在正常舌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LDH5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局部浸润等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结果显示:LDH5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LDH5低表达组患者(P=0.006,Log-rank检验)。结论:LDH5在部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LDH5基因 有氧糖酵解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子程 张玮 +4 位作者 陈胜 叶金海 江宏兵 吴煜农 程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Bmi-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蛋白在52例舌癌和12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Bmi-1的表达与... 目的:探讨Bmi-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mi-1蛋白在52例舌癌和12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Bmi-1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患者总生存率之间(Kaplan-Meier法)的关系。结果:Bmi-1在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其在正常舌组织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Bmi-1蛋白表达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6 7),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浸润、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Bmi-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Bmi-1低表达组患者(P=0.017 9,Log-rank检验)。结论:Bmi-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颈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BMI-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骨基质明胶的制备及活性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晓军 邢树忠 宋晓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观察骨基质明胶 ( BMG)在软组织内植入及与金属材料复合骨组织植入后的活性及作用。方法 取兔四肢骨制作 ,并将其植入 5只兔的腹部肌肉中 ,将 BMG与自蔓延钛镍合金复合后植入 3只兔颅骨中进行观察 ,术后 1、2、3、4、8、12周处... 目的 观察骨基质明胶 ( BMG)在软组织内植入及与金属材料复合骨组织植入后的活性及作用。方法 取兔四肢骨制作 ,并将其植入 5只兔的腹部肌肉中 ,将 BMG与自蔓延钛镍合金复合后植入 3只兔颅骨中进行观察 ,术后 1、2、3、4、8、12周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BMG植入软组织后 ,3~ 4周时可见软骨基质形成 ,但 8周时 BMG和形成物被完全吸收 ;在硬组织植入 1个月左右 ,复合材料在成骨时间及骨的成熟度上均强于单一金属材料 ,3个月左右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BMG具有异位诱导骨形成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明胶 自蔓延钛镍合金 制备 牙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