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不典型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朱丽芳 潘璐 +3 位作者 郑阳玉 徐双波 刘来奎 徐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CD3^+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为OLP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CD3^+、CD8^+T细胞在79例OL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CD3^+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为OLP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CD3^+、CD8^+T细胞在79例OL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不典型增生的关系。结果 :CD3^+、CD8^+T细胞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79例OLP中均呈阳性表达。CD3^+、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是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CD3^+T细胞浸润和CD8^+T细胞浸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498,P<0.001)。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影响OL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不典型增生 CD3+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研究
2
作者 王飞 孙应明 +3 位作者 李邦 王飞虎 杨聪翀 刘来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胶原膜为支架,制备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将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24只,在硬腭前部造直径3 mm的圆形创口,用6-0可吸收线分别将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和空白胶原膜缝合于创口上,观察1、3、7、10 d大鼠上腭组织创口愈合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愈合差异。结果电镜下尼古丁缓释微粒大体观呈现球形,大小均匀,球体表面粗糙,平均粒径(3.0±0.2)μm,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0.2%和4.12%。尼古丁缓释微粒第1天体外释放量较大,第2天释放量较小,从第3天尼古丁的释放量趋于稳定,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约在10 d后急剧下降,在第3-10天尼古丁浓度为10-5-10-4mol/L波动。大体观术后3 d时,2组创面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的创口愈合面积大于空白组(P=0.015,);术后10 d时,2组创面已基本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上皮增生较空白组明显,且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及新生的毛细血管,上皮钉突较短,黏膜下层较疏松且新生大量的胶原纤维,固有层与骨膜紧密连接,创口基本愈合。空白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创口未完全愈合;术后10 d时,2组创口上皮细胞增殖基本已完全完成,创口愈合。结论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可能具有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胶原膜 尼古丁缓释微粒 复乳挥发法 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大鼠舌黏膜创口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孔苗苗 孙应明 +3 位作者 张梦洁 张亚军 杨聪翀 刘来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阐明EMT与癌症转移,组织器官纤维化及皮肤创伤愈合的情况关系密切,但在口腔黏膜创伤愈合方面的作用却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大鼠舌背部黏膜创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探讨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to-mesenc...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阐明EMT与癌症转移,组织器官纤维化及皮肤创伤愈合的情况关系密切,但在口腔黏膜创伤愈合方面的作用却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大鼠舌背部黏膜创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探讨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 EMT)在大鼠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取8周龄Wistar 大鼠,于舌背部黏膜处作一直径为3 mm的圆形缺损模型,分别于术后0、1、2、3、4、8 d处死,HE染色观察组织愈合过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 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波形蛋白(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s, FSP1)在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大鼠舌黏膜创口边缘E-cad表达术后2~4 d较0、1d减少,间质细胞特异蛋白Vimentin、FSP1在上皮基底层表达。术后8 d舌黏膜创口完全愈合,E-cad表达量与0 d相近,上皮基地层仍可见少量Vimentin、FSP1表达。结论 E-cad、Vimentin、FSP1参与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部分上皮细胞向创口中心迁徙过程中具备了间质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 舌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Q诱导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的血清差异蛋白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邦 王飞 +2 位作者 张亚军 刘来奎 孙应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i BT技术,筛选舌癌形成过程中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筛选出舌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Q)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收取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特定时间点血清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在24周时...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i BT技术,筛选舌癌形成过程中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筛选出舌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Q)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收取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特定时间点血清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在24周时成功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并有部分小鼠出现了浸润癌,血清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8周和16周对比组中显示癌相关蛋白胶原蛋白α-1高表达,纤连蛋白(FN)低表达;在16周和24周的对比组中显示癌相关蛋白FHL1、FN、热休克蛋白84b(HSP 84b)、Serine/threonine-protein(PP2A)、(14-3-3)低表达。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舌癌形成过程中,RAS通路(RAS)、NF-κB通路(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JAK-STAT通路(JAKSTAT)癌相关通路异常。结论在蛋白组学的结果中发现的差异蛋白FHL1、FN、HSP、PP2A、14-3-3等在舌癌形成的过程中异常表达,有可能成为舌癌诊断的标志物,异常表达的通路如:NF-κB、PI3K、JAK-STAT等则有可能成为舌癌免疫治疗重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动物模型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C57BL/6小鼠 肿瘤标志物 舌癌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大鼠舌黏膜创伤愈合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王飞虎 孙应明 +3 位作者 孔苗苗 王飞 杨聪翀 刘来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63-1866,共4页
取60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TNF-α+凝胶实验组和空白凝胶对照组,于其舌背部黏膜处作一圆形缺损模型;每组大鼠分别于0、24、48、72、96 h处死,取标本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 取60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TNF-α+凝胶实验组和空白凝胶对照组,于其舌背部黏膜处作一圆形缺损模型;每组大鼠分别于0、24、48、72、96 h处死,取标本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大鼠舌黏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组大鼠创伤部位上皮细胞均有表达FSP1和Vimentin,实验组发生改变的细胞数目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舌黏膜 上皮间质转化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