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TrkA的表达变化
1
作者 胡小坤 彭辉 +1 位作者 王晴竹 陈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2,264,共4页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的变化,探讨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体重(200±1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并各分为6 ...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A)的变化,探讨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体重(200±1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并各分为6 h、12 h、24 h、3天、5天、7天、14天、21天亚组,每组5只。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TrkA表达发生改变。TrkA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先轻微下调后上调,实验加力组和对照不加力组分别于第7天、第3天时Trk 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TrkA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rkA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京京 李琥 陈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9-762,共4页
目的:研究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正常受试者,在30 min的训练前后分别记录10次连续的下颌和手指运动,计算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短期训练后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目的:研究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正常受试者,在30 min的训练前后分别记录10次连续的下颌和手指运动,计算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短期训练后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均明显提高(P<0.05),手指运动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短期训练可以提升下颌运动与手指运动表现,这验证了运动控制机制中存在着显著的神经可塑性现象。脊神经支配的手指运动与三叉神经支配的下颌运动在运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短期运动训练对手指运动的提高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 手指运动 运动训练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性颌间牵引作用下BMP2在成年SD大鼠髁突关节下骨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拓江 许跃 +2 位作者 李煌 瞿灵丽 陈扬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大鼠髁突关节下骨中与骨改建密切相关的BMP2的表达情况,了解关节下骨对不对称机械应力的反应。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分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大鼠髁突关节下骨中与骨改建密切相关的BMP2的表达情况,了解关节下骨对不对称机械应力的反应。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分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N、1.18N(轻力组和重力组),加力第28天拆除加力装置。在加力后3、7、14、28d以及停止牵引后3、7、14、28d分别取得左右侧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的关节下骨也有BMP2的表达,内源性BMP2的表达增加与机械应力有关,BMP2表达的量受到力量的大小的影响。结论:BMP2参与不对称牵引引起的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髁突 关节下骨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锥体束CT对少年期中切牙冠根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媛 林汤毅 +2 位作者 王珊 张正东 王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使用2种方法测量168颗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使用2种方法测量168颗中切牙的冠根角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定义的上、下中切牙的冠根角度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中切牙crm角与8项硬组织测量项目间无显著相关性;上中切牙cr角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下中切牙crm角和cr角均与ANB角和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结论: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冠根角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期 中切牙 冠根角 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期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媛 陈慧霞 +2 位作者 许衍 马俊青 林汤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7-1269,1276,共4页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骨开窗的发生率,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7.14%、70.24%;上、下中切牙骨开裂值与SN-MP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骨开窗值与ANB角、L1-NB角、L1-MP角呈负相关,与SNB角呈正相关。结论:少年期下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率较高,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相关,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期 中切牙 牙槽骨开裂 牙槽骨开窗 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锁的矫治(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拓江 李煌 徐芸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6-837,共2页
后牙锁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对口腔功能及健康危害较大。矫治锁的难点在于对垂直高度的控制。通过临床治疗方案和实施步骤的优化,可增强垂直向控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 锁[牙合] 牵引 [牙合]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段式辅弓簧联合带环装置竖直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优 潘永初 +2 位作者 王林 张卫兵 陆史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观察三段式辅弓簧联合带环、托槽、舌侧扣等装置在临床上矫治前倾阻生磨牙的疗效。方法:在前倾下颌第二磨牙的面上粘结舌侧扣,将带有掀盖颊面管的带环粘结在前倾磨牙近中相邻基牙上。通过自行设计的三段式辅弓簧连接相邻基牙和前... 目的:观察三段式辅弓簧联合带环、托槽、舌侧扣等装置在临床上矫治前倾阻生磨牙的疗效。方法:在前倾下颌第二磨牙的面上粘结舌侧扣,将带有掀盖颊面管的带环粘结在前倾磨牙近中相邻基牙上。通过自行设计的三段式辅弓簧连接相邻基牙和前倾磨牙,形成柔和定向力作用于前倾阻生患牙上,达到竖直前倾磨牙的矫治目的。临床选择8例前顷阻生磨牙患者,观察矫治效果。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3.38±1.30)个月后,前倾磨牙都得以竖直(平均直立角度为36.75°±3.71°)。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三段式辅弓联合带环装置矫治前倾阻生磨牙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式辅弓簧 下颌第二磨牙 前倾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o对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芷雯 顾嘉雯 +3 位作者 袁礼婵 孟丽 马俊青 陈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7-1301,1343,共6页
目的: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Trio在骨改建过程中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系统培育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Micro-CT扫描小鼠股骨,股骨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 目的: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究Trio在骨改建过程中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系统培育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Micro-CT扫描小鼠股骨,股骨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使用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观测Trio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Trio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小,Micro-CT显示骨密度及相关参数升高。组织学染色表明基因敲除小鼠股骨的骨量增加,破骨细胞变少。体外实验中,Trio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成功构建破骨细胞特异性Trio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rio敲除后,小鼠骨量增加,破骨细胞的分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O 破骨细胞 细胞特异性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调控神经嵴细胞进而影响颅面发育
9
作者 钦文皓 赵娜 +3 位作者 袁礼婵 李强 郭舒瑜 马俊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观测microRNA-1(miR-1)对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和颅面发育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敲除斑马鱼miR-1,观察其神经嵴衍生物的表型。原位杂交检测NCC诱导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用... 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观测microRNA-1(miR-1)对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和颅面发育的影响。方法: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敲除斑马鱼miR-1,观察其神经嵴衍生物的表型。原位杂交检测NCC诱导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等检验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基因敲除组斑马鱼下颌骨严重萎缩,色素细胞延迟出现。原位杂交显示,受精后24 h,tfap2a、dlx3b、ngn1和snailb表达下降。qRT-PCR结果证明miR-1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参与NCC的调控进而影响颅面发育,其可能通过凋亡相关通路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 基因敲除 斑马鱼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