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不同光源对金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邱丽芳 蔡玉惠 光寒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1-973,1001,共4页
目的:比较在日光色、冷白色和暖色3种不同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之间及其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色彩差异。方法:应用CIE1976L*a*b*颜色系统,采用高像素数码摄影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在中性灰背景下,采集3种光源下2组金瓷修复体的12件试件... 目的:比较在日光色、冷白色和暖色3种不同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之间及其与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色彩差异。方法:应用CIE1976L*a*b*颜色系统,采用高像素数码摄影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在中性灰背景下,采集3种光源下2组金瓷修复体的12件试件与6件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A2比色片的图片,分别测量、分析其色度值。结果:同种金瓷修复体在3种不同光源之间的色度差明显大于1.5个NBS单位;在日光色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与比色片的色度差最小。结论:3种不同光源下金瓷修复体之间及其与VITA比色板存在肉眼可见的颜色差异,日光色光源要优于其他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瓷修复体 光源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下多种嵌体材料修复磨牙OD洞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陆晓丰 吴凤鸣 朱凯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负载条件下,不同的嵌体材料修复磨牙远中牙合面(occlusal distal,OD)洞的应力数值及分布情况。方法:将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数字模型制作成嵌体修复OD洞的模型,定义模型各部分的力学属性,分别加载负荷200、700 N,分析应力数... 目的:研究不同负载条件下,不同的嵌体材料修复磨牙远中牙合面(occlusal distal,OD)洞的应力数值及分布情况。方法:将右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数字模型制作成嵌体修复OD洞的模型,定义模型各部分的力学属性,分别加载负荷200、700 N,分析应力数值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同一负载下,高弹性模量嵌体材料及其修复后的牙体应力峰值比低弹性模量嵌体材料高。结论:在相同负载条件下,6种嵌体材料修复磨牙OD洞所表现的应力数值及其分布近似;在不同负载下,同一嵌体材料所表现的应力分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应力 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复合rhBMP-2促进骨质疏松症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薇娜 杜一飞 +2 位作者 武和明 万林忠 陈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于骨质疏松症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构建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胫骨内植入种植体。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植入透明质酸钠复合rhBMP-2,对照组及模型组植入同等体...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于骨质疏松症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构建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胫骨内植入种植体。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植入透明质酸钠复合rhBMP-2,对照组及模型组植入同等体积的透明质酸钠。术后4周和8周,通过X线、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观察各组胫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组织包绕,骨质致密,结构优良,未见明显骨吸收现象,骨结合良好。对照组种植体周围同样新生骨形成,部分区域见炎症反应,少量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周围。模型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成较少,种植体脱落,未形成骨结合,种植体窝内炎症反应明显,周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区域出现骨质断裂。结论:rhBMP-2能够显著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内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加快成骨速度,促进骨质矿化,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骨质疏松 种植体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种植体三维模型骨界面应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敏 吴凤鸣 戴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区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Von Mises标准计算种植体-骨界面应力水平。结果:不同载荷下,AZ...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区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Von Mises标准计算种植体-骨界面应力水平。结果:不同载荷下,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模型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基本相同:两模型最大应力均位于种植体第一螺纹及颈部皮质骨处;相同载荷下镁合金种植体模型界面应力值稍高于钛合金模型;皮质骨应力分布相似,松质骨区镁合金模型应力分布更均匀;镁合金种植体在水平载荷50N下最大等效应力值是其屈服强度的98.1%。结论:AZ91D镁合金种植体与钛合金有着极为相似的应力分布,镁合金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稍高但垂直载荷下界面应力分布较均匀且更有利于压应力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TI-6AL-4V钛合金 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CO3促凝氧化硅涂层的动物活体毒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红霞 陈晨 +1 位作者 章非敏 谢海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评价NaHCO_3促凝氧化硅凝胶的动物活体毒性。方法:根据YY/T 0244-1996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SD大鼠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评价;根据T16886.10-2005/ISO 10993-10:2002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白色豚鼠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评价;根... 目的:评价NaHCO_3促凝氧化硅凝胶的动物活体毒性。方法:根据YY/T 0244-1996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SD大鼠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评价;根据T16886.10-2005/ISO 10993-10:2002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白色豚鼠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评价;根据YY/T 0127.13-2009标准对受试样本进行金黄地鼠口腔黏膜刺激试验评价。结果: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大鼠食物利用率差小于对照组食物利用率的20%;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无差异;试验组大鼠在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明显毒性体征。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豚鼠在激发接触后24 h和48 h皮肤均未见红斑及水肿,致敏率为0%。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中,肉眼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均显示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金黄地鼠的口腔黏膜的刺激指数为0。结论:NaHCO_3促凝的氧化硅凝胶对活体动物不具有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粘接 硅涂层 毒性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及处理对瓷修补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邱憬 陈亚明 光寒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407,共3页
为研究不同表面及处理对瓷修补粘接强度的影响,试件分为金属酸蚀组(A组)、金属酸蚀喷砂组(B组)、烤瓷酸蚀组(C组)、烤瓷酸蚀喷砂组(D组)。采用ClearfilRepair瓷修补系统进行粘接修复,测定抗剪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显示,抗剪强度B组... 为研究不同表面及处理对瓷修补粘接强度的影响,试件分为金属酸蚀组(A组)、金属酸蚀喷砂组(B组)、烤瓷酸蚀组(C组)、烤瓷酸蚀喷砂组(D组)。采用ClearfilRepair瓷修补系统进行粘接修复,测定抗剪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显示,抗剪强度B组显著高于A组,C、D组均显著高于B组。A、B组主要表现粘接破坏,C、D组主要表现内聚破坏。由此可见,树脂-瓷粘接强度高于树脂-金属粘接强度,口内喷砂可增强树脂-金属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修补 粘接强度 表面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锆涂层对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冰卓 杨路 +3 位作者 陈莹 张怀勤 谢海峰 何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氢氧化锆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形成碱性涂层后对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MDP)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瓷片140枚,氧化铝喷砂后对其表面进行不同的处理,制作粘接试件并测试剪切... 目的研究纳米氢氧化锆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形成碱性涂层后对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MDP)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瓷片140枚,氧化铝喷砂后对其表面进行不同的处理,制作粘接试件并测试剪切粘接强度。以X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Y-TZP陶瓷表面依次经过纳米氢氧化锆涂层和含有MDP的底涂剂处理后的化学键变化。结果老化前,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碱性涂层均能提高短期粘接强度值,纳米氢氧化锆涂层增强效果更显著。老化后,各组粘接强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老化前均显著降低(P<0.05)。XPS在制备纳米氢氧化锆涂层的Y-TZP瓷片表面检测到-OH键,在制备纳米氢氧化锆涂层的Y-TZP陶瓷应用含有MDP的底涂剂处理后检测出-P-O-Zr键。结论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碱性涂层能够使MDP提高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粘接 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 纳米氢氧化锆 pH值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粗糙度及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孟虹良 杨路 +4 位作者 吴欣祎 陈冰卓 陈晨 张怀勤 谢海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表面微观形态以及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相同规格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片(12 mm×15 mm×2 mm),经过厂家推荐的烧结程序完全烧结、常规表面抛光处理后分为对照、喷砂和氢氟酸3组,样...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表面微观形态以及粗糙度的影响。方法:制作相同规格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片(12 mm×15 mm×2 mm),经过厂家推荐的烧结程序完全烧结、常规表面抛光处理后分为对照、喷砂和氢氟酸3组,样本经过表面处理后以表面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并以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表面微观形态。结果:SEM观察显示,抛光陶瓷表面相对平整光滑,而氢氟酸处理后,陶瓷表面基质溶解,暴露出二硅酸锂晶体且相互交叉排列,氧化铝喷砂后陶瓷表面可见不规则浅凹状结构;表面轮廓仪测量结果表明喷砂及酸蚀处理后陶瓷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P <0.05)。结论:氧化铝喷砂、氢氟酸酸蚀可以显著增加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酸锂 喷砂 酸蚀 表面微观形态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厚度对光固化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莹 杨家雪 +1 位作者 谢海峰 陈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研究充填厚度对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2种大块充填树脂Filtek Bulk Fill Posterior(FBF)和Tetric N-Ceram Bulk Fill(TBF)为实验组,2种传统光固化复合树脂Filtek Z100(Z100)和Spectrum TPH(ST)为对照,测试不同固化厚度... 目的研究充填厚度对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2种大块充填树脂Filtek Bulk Fill Posterior(FBF)和Tetric N-Ceram Bulk Fill(TBF)为实验组,2种传统光固化复合树脂Filtek Z100(Z100)和Spectrum TPH(ST)为对照,测试不同固化厚度下树脂的透明度、颜色稳定性、表面维氏硬度和微拉伸粘接强度。结果4种树脂透明度、硬度随厚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厚度下,大块树脂透明度高于传统树脂,硬度为Z100>FBF>TBF>ST(上表面硬度除外)。除FBF 3 mm和4 mm组老化后颜色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4种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均较分层充填低,但大块充填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仍可达到30 MPa。结论大块充填树脂采用一次充填技术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个别品牌可能出现远期颜色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充填树脂 粘接 厚度 透明度 维氏硬度 微拉伸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粘固材料弹性模量对其粘固锆瓷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诗琪 陈晨 谢海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比流动树脂和树脂水门汀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SBS)和应力分布。方法:测试高填料含量、低填料含量流动树脂和树脂水门汀Clearfil Majesty ES Flow(CM)、Beatifil Flao Plus F00(BF)和Choice 2(C)(n=30)... 目的:对比流动树脂和树脂水门汀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SBS)和应力分布。方法:测试高填料含量、低填料含量流动树脂和树脂水门汀Clearfil Majesty ES Flow(CM)、Beatifil Flao Plus F00(BF)和Choice 2(C)(n=30)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对氧化锆与复合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SBS),三维有限元(3DFE)方法分析粘接试件应力分布。结果:老化前CM组、BF组和C组的SBS值(MPa,x±s)分别为20.92±1.54、15.68±2.40和17.86±2.04;老化处理后分别为17.40±2.82、11.85±2.21和12.69±1.57。ANOVA分析应力组间差异P_(老化)=0.000,P_(材料)=0.000。3组材料老化前后断裂模式均以粘接断裂为主(>50%)。3DFE显示CM组、BF组和C组最大应力(VMS)(MPa)在树脂分别为349.2、349.2和349.0,在粘接层分别为185.7、199.0和193.1,在瓷片为140.5、144.3和143.3。结论:树脂粘固基材料中,弹性模量小有利于提升对氧化锆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树脂 树脂水门汀 剪切粘接强度 三维有限元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缓释型PLGA微囊作为引导骨再生支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莹 陈晨 陈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6-1222,共7页
目的:探索双通道同轴微量注射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用于引导骨再生。方法: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 目的:探索双通道同轴微量注射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用于引导骨再生。方法: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表征微囊形态及结构;PBS浸泡法表征微囊降解性能;CCK-8法及细胞Calcein/PI染色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24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制备的PLGA微囊为规则且单一囊腔的球形,直径167.58μm,可获得两种囊壁平均厚度[(23.82±7.10)μm和(35.31±5.55)μm]不同的微囊;微囊2个月内基本降解,CCK-8及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微囊细胞相容性好;Transwell实验证明微囊作用24 h即对细胞有趋化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微囊可通过控制囊壁厚度来控制因子缓释,其表面利于细胞黏附,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引导骨再生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微囊 引导骨再生 BMP-2 可控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末端硅烷接枝促进氧化锆表面骨结合的初步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高英 陈晨 谢海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9-1584,共6页
目的:观察接枝不同末端硅烷的氧化锆材料对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在氧化锆表面接枝不同末端基团的硅烷,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 目的:观察接枝不同末端硅烷的氧化锆材料对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在氧化锆表面接枝不同末端基团的硅烷,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检测各组氧化锆表面的理化表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24 h时的黏附及形态,在培养1、3、5 d后通过CCK-8法评价各组细胞增殖水平,使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培养7、14 d后的分化情况。结果:XPS结果显示4种不同末端硅烷均成功接枝到氧化锆表面;SEM、XRD结果提示碱热及硅烷处理不破坏氧化锆表面完整性及晶相结构;MC3T3-E1细胞在接枝亲水的氨基、巯基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黏附情况好,增殖活性高,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较未处理组高,而疏水末端甲基、乙烯基末端硅烷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对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结论:接枝亲水末端硅烷的氧化锆表面对小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 氧化锆种植体 表面改性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13
作者 陈露 唐诗佳 +2 位作者 钟彩英 胡克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9-677,共9页
目的:探索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生物相容性;使用二甲酚橙法、WST-8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模拟酶活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探索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生物相容性;使用二甲酚橙法、WST-8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模拟酶活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法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评估其氧化微环境下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CK-8和流式凋亡结果显示,0~100μg/mL普鲁士蓝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甲酚橙法、WST-8法结果显示,普鲁士蓝具有良好的模拟酶活性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也有较好的清除能力;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结论:普鲁士蓝纳米酶可以增强MC3T3-E1细胞的抗氧化活性,促进氧化环境中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纳米酶 活性氧 抗氧化 成骨分化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