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向荣 张志珺 +5 位作者 姚志剑 刘文 牟晓冬 方群 孙静 侯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 4 6例入选患者采用自身配对设计 ,给予单一抗精神病药物 (APS)治疗 10周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 (BMI)和血脂 ,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测定其中 4 ...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 4 6例入选患者采用自身配对设计 ,给予单一抗精神病药物 (APS)治疗 10周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 (BMI)和血脂 ,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测定其中 4 0例患者治疗前后体脂指标 ,包括腹部皮下脂肪 (SUB)和内脏脂肪 (IAF)。结果 APS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0 0 1) ,体脂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SUB<0 0 5、PIAF<0 0 0 1) ,男性体脂指标变化值明显高于女性 ;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0 0 1) ;治疗后体重指数(BMI)与甘油三酯 (TG)呈正相关 (r=0 391;P =0 0 14 ) ;体脂指标中IAF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呈正相关 (r =0 4 38;P =0 0 1)。结论 APS治疗急性期体脂分布具腹型肥胖特征 ,男性更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体脂分布 血脂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士职业应激与紧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建珍 朱玲 屠丽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因素对神经内科护士职业紧张程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SI)中的职业应激因素量表和每日紧张感量表,对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72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职业应激因素综合评分为110.3... 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因素对神经内科护士职业紧张程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SI)中的职业应激因素量表和每日紧张感量表,对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72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职业应激因素综合评分为110.36±12.92,每日紧张感评分为9.98±2.25;护士每日紧张感程度与职业应激因素中的工作压力、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工作范围和工作单调性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职业应激因素影响神经内科护士的职业紧张程度,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其职业紧张水平,提高应对职业应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神经内科 职业应激 职业紧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雄性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向荣 张志珺 +3 位作者 成为荣 方群 牟晓冬 谢世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雄性大鼠垂体 性腺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日连续灌胃给药,富马酸喹硫平组(2 0mg/kg)、利培酮组(2mg/kg)、氟哌啶醇组(2mg/kg)、蒸馏水对照组(同等容积蒸馏水) ,每组大鼠分别在给...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雄性大鼠垂体 性腺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日连续灌胃给药,富马酸喹硫平组(2 0mg/kg)、利培酮组(2mg/kg)、氟哌啶醇组(2mg/kg)、蒸馏水对照组(同等容积蒸馏水) ,每组大鼠分别在给药3周和6周后随机取10只取血,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浓度,并摘取双侧睾丸、附睾、精囊腺、前列腺称重,以组间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数据。结果 氟哌啶醇组(t=-4 . 0 5 3 ,P =0 .0 0 2 )、利培酮组(t=-4 .44 2 ,P =0. 0 0 1)血清睾酮在6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3周时无显著差异,两者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喹硫平对血清激素无影响。Spearman相关表明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腺重量与血清睾酮之间均呈显著相关(r:0. 2 74~0 .3 69;P :0 . 0 0 1~0 .0 0 4) ,而血清黄体生成素与性腺重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氟哌啶醇和利培酮对大鼠垂体 性腺轴功能可能存在影响;富马酸喹硫平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垂体-性腺轴血清睾酮 黄体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9
4
作者 杜经纶 姚志剑 +3 位作者 谢世平 史家波 曹燕翔 滕皋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建立本土化的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chinese facial expression video system,CFEVS)以增加情绪研究的取材范围。方法:录制强度分为三等级的喜悦、悲伤、惊奇、恐惧、愤怒、厌恶及中性(无表情及咀嚼动作两种)等面部表情视频片段,... 目的:建立本土化的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chinese facial expression video system,CFEVS)以增加情绪研究的取材范围。方法:录制强度分为三等级的喜悦、悲伤、惊奇、恐惧、愤怒、厌恶及中性(无表情及咀嚼动作两种)等面部表情视频片段,经两轮粗选后,请50名中国大学生对剩余视频片段的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及表演者的长相进行自我报告式评定。将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一致性高且表情类型与愉悦度相一致的片段纳入CFEVS,做分布分析,同时分析评测者性别、表演者长相对愉悦度、唤醒度分值的影响。结果:纳入CFEVS的喜悦表情男18女43共61个,悲伤表情男23女28共51个,无表情中性男13女17共31个,咀嚼中性男7女17共24个。散点图显示CFEVS在愉悦度及唤醒度上分布较为广泛。方差分析表明评测者性别及表演者长相对视频片段的愉悦度、唤醒度的影响与其表情类型有关。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拥有喜悦、悲伤及中性表情的CFEVS,并发现评测者的性别及表演者的长相可影响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情绪 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 实验室研究 CFEVS 动态刺激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fMRI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曹燕翔 姚志剑 +6 位作者 谢世平 滕皋军 吴婷 武欣 杜经纶 刘海燕 王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目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认知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2名男性抑郁症患者及相匹配的12名健康男性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部... 目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负性认知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绪偏向性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2名男性抑郁症患者及相匹配的12名健康男性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面部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功能MRI原始图像数据经转化格式,SPM2软件处理,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喜悦情感(识别喜悦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有右枕中回(BA37)、左额中回(BA6)、左顶下小叶(BA40)、左中央前回(BA6)、左中央后回(BA2),而活动降低的脑区有左颞上回(BA38)、左颞中回(BA21)、右额下回(BA10)。明确识别悲伤情感(识别悲伤表情-识别中性表情)时活动增加的脑区包括右额中回(BA6)、左扣带回(BA31),右梭状回(BA20)、右中央后回(BA2)。但正常对照较抑郁症患者在悲伤情绪的识别中未发现显著激活增强的脑区。结论: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表现为需要更多脑区参与情绪刺激的识别,尤其在悲伤情绪识别中,情绪相关脑区活动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磁共振 动态面部表情 抑郁症 男性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表情情绪识别相关脑区的fMRI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杜经纶 姚志剑 +2 位作者 谢世平 史家波 滕皋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健康汉族女性对动态表情的识别情况并探讨其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3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健康汉族女性对动态表情的识别情况并探讨其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3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与识别十字架相比,识别中性表情激活左额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杏仁核、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以及丘脑等。与识别中性表情相比,识别喜悦表情激活右额内侧回、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右前扣带回、左胼胝体下回、右枕上回、右枕下回、左枕中回及右颞上回等脑区,而识别悲伤表情激活左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颞下回以及左颞上回等脑区。结论:面孔加工及动态表情的识别由脑内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其中额内侧回参与多种情绪的加工,可能是情绪加工的共同通路,而颞上回主要负责面部动态特征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动态表情 视频刺激 实验室研究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识别声音熟悉性有关脑区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郝贵峰 张志珺 +3 位作者 姚志剑 史家波 陈宁 侯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1,112,T0001-T0002,共6页
目的利用组块设计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声音熟悉性的神经网络基础。方法利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3名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扫描,同时给予事先录制编辑好的言语性声音刺激,并通过反馈系统记录反应结果。应用SPM99软件... 目的利用组块设计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声音熟悉性的神经网络基础。方法利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3名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扫描,同时给予事先录制编辑好的言语性声音刺激,并通过反馈系统记录反应结果。应用SPM99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获得脑区激活图和局部血氧水平反应曲线,并分析受试者行为学反应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行为学反应结果与“熟悉”声音激活脑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接受“不熟悉”声音刺激相比,受试者在接受“熟悉”声音刺激时,下列脑区显著激活后扣带回、丘脑、右颞中回和右前额中回。相应的受试者在接受“不熟悉”声音刺激时,相对于接受“熟悉”声音刺激,左楔前叶、枕叶和楔叶显著激活。受试者对“熟悉”声音的判断正确率与对“熟悉”声音识别的平均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0,P=0.03);而辨别“熟悉”声音的平均反应时间与丘脑的激活程度呈正相关(r=0.59,P=0.03)。结论后扣带回、丘脑、右颞中回及右前额中回可能是辨别“熟悉”声音神经网络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辨别“熟悉”声音与辨别“不熟悉”声音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脑功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熟悉性 组块设计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的正则化多线性回归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子祥 黄嘉爽 +2 位作者 屠黎阳 徐西嘉 张道强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6-1144,共9页
常用的回归算法,如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是对数据向量化后进行分析处理。然而,数据向量化将破坏数据的原始结构和内在相关性,并且忽略数据的高阶依赖性。与此同时,数据向量化会导致数据维数过高... 常用的回归算法,如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是对数据向量化后进行分析处理。然而,数据向量化将破坏数据的原始结构和内在相关性,并且忽略数据的高阶依赖性。与此同时,数据向量化会导致数据维数过高,计算复杂和存储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的正则化多线性回归算法(multilinear LASSO,m LASSO)。该算法是LASSO算法在张量空间的一个扩展,首先使用加权向量对张量做模乘运算,将张量空间变换到向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上使用LASSO算法对目标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该方向上的加权向量,采用交替迭代算法依次优化各个方向的加权向量;最后,使用各个方向的最优加权向量和张量数据做模乘运算得到预测变量值。算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优点:(1)充分利用了数据的结构信息;(2)该算法使用的LASSO算法嵌入了特征选择功能,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线性数据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线性回归 正则化 张量 特征选择 LAS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