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学忠 苏定雷 +4 位作者 张秀群 苏爱玲 张磊 戴丹 徐燕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曲霉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丹 张秀群 +4 位作者 张学忠 苏爱玲 张磊 曹世斌 徐燕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2、del(13q14)、p53基因缺失、atm基因缺失情况中的意义,采用组合探针(CEP 12、LSI D13S319、LSI p53、LSI atm)对30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分析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外周... 为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2、del(13q14)、p53基因缺失、atm基因缺失情况中的意义,采用组合探针(CEP 12、LSI D13S319、LSI p53、LSI atm)对30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分析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ZAP-70和CD38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0例CLL患者中,19例(63.3%)存在1种及1种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7例(23.3%)同时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的异常,其中最常见为del(13q14)(43.3%),其他依次为+12(23.3%),atm基因缺失(13.3%),p53基因缺失(10.0%)。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清LDH和β2-MG水平、ZAP-70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CD38高表达组中,atm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D38低表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FISH是一种检测CLL患者分子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及敏感的方法,其在CLL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ISH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阳利 张苏江 +7 位作者 乔纯 戴丹 孙雪梅 徐燕丽 钱思轩 徐卫 王季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35-1139,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FLT3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阳利 张苏江 +7 位作者 乔纯 戴丹 孙雪梅 徐燕丽 钱思轩 徐卫 王季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66-869,共4页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8 21) c—KIT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戴丹 张苏江 +5 位作者 乔纯 孙雪梅 钱思轩 徐卫 徐燕丽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4-29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11例、M23例、M41例、M53例。1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7例(36.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14例中1例,7.1%)(p<0.0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野生型组(p值均<0.05)。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M1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DNA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小剂量HAG方案治疗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磊 苏爱玲 +3 位作者 胡明秋 张秀群 张学忠 徐燕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5-1786,共2页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而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治疗效果更差。本院从2000年1月起至今应用个体化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AML-M3除外),其中70岁以上患者其17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HAG方案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HA方案联合诱导12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群 戴丹 +4 位作者 张学忠 曹世斌 张磊 苏爱玲 徐燕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78,共2页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2003年9月~2007年9月,使用全反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方案联合诱导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2003年9月~2007年9月,使用全反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方案联合诱导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燕丽 张学忠 +1 位作者 张磊 张秀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8-860,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 ,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 ,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residualleukemiccells,RLC)。结果显示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4 .75 18± 4 .15 3 7) %和 ( 0 .4 83 5± 0 .2 0 0 5 )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完全缓解组骨髓和正常对照组骨髓RLC分别为 ( 17.90 82± 2 0 .4 819) %和 ( 0 .72 85± 0 .2 2 0 9)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P <0 .0 0 1)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2 .2 3 3± 1.5 92 3 ) %和 ( 10 .2 3 69± 9.4 714 ) %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骨髓RLC分别为 ( 4 .779± 3 .0 3 3 6) %和 ( 3 8.0 685± 19.4 2 95 ) %。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白血病细胞对及时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在复发早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变 残留白血病细胞 急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娟 申玉英 +2 位作者 吴会玲 单志伟 徐燕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2,共2页
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双相真菌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机会感染致死性真菌病,该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在江苏省病例报告并... 马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双相真菌马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机会感染致死性真菌病,该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在江苏省病例报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PSM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尼菲青霉病 马尼菲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治疗加速期、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秀群 盛瑞兰 +2 位作者 葛峥 徐卫 李建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6-647,共2页
2002年4月~2003年3月我院使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加速期2例及急变期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格列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辅侣蛋白P23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军 谢晓竞 曹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寻找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敏感性的指标。以地塞米松敏感细胞株(MM1.S)、地塞米松抵抗细胞株(MM1.R)、激素敏感和非敏感MM患者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 本研究旨在寻找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敏感性的指标。以地塞米松敏感细胞株(MM1.S)、地塞米松抵抗细胞株(MM1.R)、激素敏感和非敏感MM患者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SP90和P23蛋白表达,探讨其与GC抵抗的关系。结果表明:HSP90、GR和IκB-α蛋白在MM1.S、MM1.R、正常人和MM患者PBMNC中表达无差异,而P23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随着地塞米松浓度增加,MM1.S存活率逐渐下降,而MM1.R下降不明显。P23蛋白低表达患者7例,其中GC联合方案治疗有效者6例(有效率为86%),无效者1例(无效率为14%);P23蛋白高表达患者3例,其中GC联合方案治疗有效者1例(有效率为33%),无效者2例(无效率为67%),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23蛋白表达可以预测MM患者对GC的敏感性,可以此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糖皮质激素 热体克蛋白90 辅分子伴侣P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