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瑞博思在肝胆外科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向阳 井清源 张泰臻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探寻肝胆外科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药物。方法随机选择肝胆术后病人86例,服药组服用普瑞博思(cisapridi),对照组不用药,通过多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验证。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症状好转时间及消失时间... 目的探寻肝胆外科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药物。方法随机选择肝胆术后病人86例,服药组服用普瑞博思(cisapridi),对照组不用药,通过多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验证。结果服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症状好转时间及消失时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胃电图的结果亦得以论证。结论普瑞博思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博思 胃肠功能恢复 肝胆外科手术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颈椎外科的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强 徐杰 +3 位作者 邹雪琴 张艳艳 徐燕 王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本组颈椎外科疾患共1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2.6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47例。术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方式... 目的:观察颈椎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最佳用药方案。方法:本组颈椎外科疾患共1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2.6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47例。术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前路减压66例,单纯后路减压35例,前后路联合减压21例。122例患者分为4组,A组31例,减压手术前半小时在持续心电监护下静脉滴注MP(30mg/kg)30min内滴完(冲击),术后1~3d按3mg/kg静滴MD;B组31例,冲击剂量为MP20mg/kg,余同A组;C组30例,仅术后1~3d按3mg/kg静滴MP;D组30例,仅术后1~3d每天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4组术后均予20%甘露醇脱水、洛赛克预防消化性溃疡、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治疗3~5d。对4组患者术后3d、1周、6个月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及并发症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术前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1周、6个月时,4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A、B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优于C、D组(P<0.01),C组术后1周内优于D组(P<0.05),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道溃疡、感染、心血管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外科行减压手术时,围手术期使用MP可以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预后,且减压手术前30min冲击剂量联合术后小剂量连续应用有明显优势,优于单独术后小剂量应用;同时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冲击剂量选择20mg/kg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 减压 甲基强的松龙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3
作者 郑琳 张爱平 +4 位作者 陈鑫 邱志兵 赵海鹏 刘培生 王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2-923,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其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54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VATS组),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组)和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治疗,比较其围术...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其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54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VATS组),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组)和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治疗,比较其围术期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VATS组较常规开胸组术后胸导管留置及镇痛剂使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出院早(P<0.05),VATS组患者术后2周肺功能恢复较常规开胸组快(P<0.05),同时手术时间VATS辅助小切口组介于常规开胸组及VATS组之间(P<0.05)。结论: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适合有并发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心肺功能差者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镜检查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孙强 徐杰 +3 位作者 邹雪琴 王黎明 曾逸文 王钢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估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OVCF86例(110椎),随机分成2组:A组43例(54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5.8岁。胸腰段后凸17°-... 目的评估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OVCF86例(110椎),随机分成2组:A组43例(54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5.8岁。胸腰段后凸17°-39°(25.5±6.4°),局麻下行PKP。B组43例(56椎),男12例,女31例,年龄58~78岁,平均67.4岁。胸腰段后凸19°~36°(27.6。±5.9。),全麻下行PKP。术前骨密度检查示,均存在中、重度骨质疏松。两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均予密盖息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术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术中出血量,主观满意度(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2种麻醉方法对PKP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术前胸腰段后凸角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A组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原高度的(58.2±15.3)%和(53.4±18.5)%,术后为(83.2±22.4)%和(76.3±24.3)%(P〈0.01)。术前B组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原高度的(56.5±16.3)%和(54.6±17.2)%,术后为(88.3±20.7)%和(83.5±21.6)%(P〈0.01)。B组椎体复位效果优于A组(P〈0.05)。A组后凸矫正至术后的17.5°±6.3°(P〈0.01)。B组后凸矫正至术后的13.2°±6.8°(P〈0.01)。B组后凸改善优于A组(P〈0.05)。A组无1例发生神经并发症,骨水泥渗漏4椎(7.4%),手术时间(32.5±7.5)min/椎,住院时间(5.2±1.6)d,术中出血量(26.5±4.3)ml,术前VAS评分(8.5±2.3)分,术后2d降低到(2.4±1.3)分。B组发生神经并发症2例(4.7%),骨水泥渗漏4椎(7.1%),手术时间(42.3±8.2)min/椎,住院时间(7.1±2.1)d,术中出血量(27.2±5.2)ml,术前VAS评分(8.3±2.5)分,术后2d降低到(2.5±1.5)分。B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主观满意度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下行PKP与局麻相比,前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椎体复位效果,但神经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后者增多,且手术、住院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主观满意度与后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麻醉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强 徐杰 +4 位作者 邹雪琴 王黎明 曾逸文 王钢锐 郑圣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20-824,843,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mm、(19.19±2.06)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mm、(24.38±1.93)mm,末次随访时(23.88±2.25)mm、(23.57±2.12)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肝癌10例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斌 曹秀峰 +1 位作者 王和明 纪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通常T1、T2和部分T3可考虑手术,部分T3和T4可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根据文献报告。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通常T1、T2和部分T3可考虑手术,部分T3和T4可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根据文献报告。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可局部控制肿瘤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肝细胞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志岭 王学浩 +1 位作者 赵中辛 丁友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初步探讨其排斥反应机理。方法:向用D-氨基半乳糖(D-GI)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移植豚鼠肝细胞。脾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 目的:通过测定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初步探讨其排斥反应机理。方法:向用D-氨基半乳糖(D-GI)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移植豚鼠肝细胞。脾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2周生存率,在术后不同时间作受体脾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Sandwich-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2和TNFα的浓度。结果:2周生存率比较,移植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P<0.05)。移植的肝细胞在移植早期(1~2天)消失,移植后第3天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IL-2、TNFα浓度均无显著差别(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中,细胞免疫的发生较迟和(或)较弱,移植受体血清IL-2及TNFα的浓度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异种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大林 曾逸文 +7 位作者 王黎明 吴小涛 蒋纯志 桂鉴超 徐杰 王钢锐 郑圣鼐 费俊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6,共6页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岁。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1例置入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5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滑脱节段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5±0.6mm增加至术后9.8±1.5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9.9±1.0mm增加至术后13.2±1.2mm,滑脱角由术前25.1°±8.2°改善至术后15.8°±2.5°,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5~76个月,平均34.5个月,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33例融合成功,融合率91.7%。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5.4±5.2分降至术后19.5±4.8分,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3%及92.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时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可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1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倪绍忠 佴永军 +1 位作者 刘子君 时开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的16例患者。结果:本组合并创伤性胰腺炎16例,脾破裂2例,胃穿孔1例,横结肠周围血肿及系膜断裂1例,均经... 目的:探讨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的16例患者。结果:本组合并创伤性胰腺炎16例,脾破裂2例,胃穿孔1例,横结肠周围血肿及系膜断裂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破裂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健 李克 +3 位作者 卞建民 钱晓峰 蔡永东 姚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OPN的表达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的检测,用Wei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OPN高表达和肝癌早期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03)。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肿瘤包膜不完整(P=0.03)、感染HBV(P=0.03)和发生早期转移、复发(P=0.018)显著相关;OPN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OPN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OPN与包膜是否完整、感染HBV和早期复发转移相关。OPN和VEGF、MVD的表达显著相关,OPN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骨桥蛋白 转移 MVD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对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宁 曹红勇 +2 位作者 时开网 卞建民 井清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胆囊切除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磊 井清源 +4 位作者 卞建民 时开网 王书奎 樊克武 戴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 :研究器官局部微血栓形成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以尿激酶溶栓 ,改善微循环后对小鼠MODS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 2 5 %酵母多糖A与液体石蜡混悬液 0 .0 4ml/ g腹腔内单次注射法制备小鼠MODS动物模型... 目的 :研究器官局部微血栓形成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以尿激酶溶栓 ,改善微循环后对小鼠MODS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 2 5 %酵母多糖A与液体石蜡混悬液 0 .0 4ml/ g腹腔内单次注射法制备小鼠MODS动物模型后 ,对实验组给予每天肌肉注射尿激酶 10U/g ,观察其对动物的生存率、体重变化、各时相器官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尿激酶可明显提高MODS小鼠的存活率 (6 7%∶10 % ,P =0 .0 10 ) ;降低器官病理改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P =0 .0 2 4) ;维持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IL) 8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而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但尿激酶对细胞因子水平无直接影响。结论 :器官局部微血栓形成在MODS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种“接力棒样”作用 ,尿激酶可以通过其有效的溶栓作用阻断MODS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微血栓 细胞因子 病理学 干预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义生 张泰臻 +5 位作者 王书奎 林惠华 唐天勋 袁爱华 王和明 陈志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直接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淋巴化疗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及腹膜内注射化疗药与活性碳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化疗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研究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转移灶的直接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淋巴化疗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及腹膜内注射化疗药与活性碳的混悬液;对照组(血液化疗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的水溶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后的胃癌组织及化疗后的转移淋巴结。结果:淋巴化疗后,检测术后阳性淋巴结,其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2表达与动脉灌注化疗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经血液途径给药的化疗对淋巴系统转移灶作用甚微,而淋巴化疗能促进淋巴系统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对淋巴转移灶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活性碳 淋巴化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3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鑫 陈振强 +6 位作者 蒋英硕 徐明 缪劲 刘军 郭子黄 鲍红光 穆心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 目的:总结分析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humway&Stanford方法对3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8kg(身高172cm);1例62岁高龄伴肾功能不全和中度肺动脉高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4℃改良StThomas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根据血环孢素浓度及心内膜活检调整环孢素A用量。结果:3例均康复,未发生术后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例2术后出现一过性右心功能不全,经大量利尿和无创通气治疗,48h后完全恢复;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经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调整抗生素治疗痊愈。病人心功能均恢复正常。例1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例均完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2例已恢复手术前工作。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原位心脏移植 免疫抑制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缪刚刚 朱一帆 +3 位作者 陈文 张瑾 曹长春 陈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大鼠肾动脉的影响及小檗碱对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10只,后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100 mg/kg)...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大鼠肾动脉的影响及小檗碱对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10只,后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100 mg/kg)灌胃,模型组按等比重的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对照组常规饮食进水外不予以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禁食24 h利多卡因麻醉,抽取静脉血,提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取左侧肾动脉,行HE染色观察肾动脉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行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肾动脉的白介素(IL)-1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小檗碱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示模型组大鼠肾动脉组织内膜增生及斑块形成,内膜下可见泡沫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堆积;小檗碱组内膜组织轻度增厚剥脱,内膜下少量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增多不明显。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调节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抑制细胞因子IL-18的表达来改善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粥样硬化 小檗碱 白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体内直接注射白介素2质粒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晓凌 井清源 王炳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研究瘤体内直接注射白介素2质粒/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方法:将小鼠白介素2表达质粒(VR1110)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按适当比例混合而形成复合物(VR1110/Transfectam)。通过瘤体内直接注射此复合物治疗小鼠... 目的:研究瘤体内直接注射白介素2质粒/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方法:将小鼠白介素2表达质粒(VR1110)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按适当比例混合而形成复合物(VR1110/Transfectam)。通过瘤体内直接注射此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模型,并和卡介苗(BCG)的治疗相比较。结果:瘤体内注射VR1110/Transfectam后,可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小鼠IL-2mRNA的表达。VR1110/Transfectam治疗组以及VR1110/Transfectam/BCG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其它组明显减慢,均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但二者相差不明显。结论:瘤体内直接注射VR1110/Transfectam复合物对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明显,效果优于卡介苗,且方法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因治疗 脂质体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淬 穆心苇 +3 位作者 牛永胜 王长来 张铮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31-632,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CT)、ICU停留时间、术前基础疾病和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各组间年龄、LVEF、基础疾病发生数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ACT、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较Ⅱ、Ⅲ组显著延长,CI降低,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某些围术期因素可降低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SvO2水平低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围术期并发症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术后早期 心脏 临床研究 ICU停留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阻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滨 卞建民 樊克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0,F00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为PGE1处理组。每组...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为PGE1处理组。每组分别随机取6只于缺血前、肝脏再灌注后30min、2h、6h、12h、24h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ALP)水平和相应时点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及肝细胞中NF鄄κB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缺血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在再灌注的相应时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而NF鄄κB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PGE1可升高肝细胞内NF鄄κB的表达,且可以抗大鼠肝脏I/R损伤时肝细胞凋亡;PGE1可能通过升高肝细胞内NF鄄κB的表达而起到抗大鼠肝脏I/R损伤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小切口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5例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红勇 王小平 +2 位作者 马勇 江滨 马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小切口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锁骨下小切口2-3cm,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结果1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80... 目的探讨锁骨下小切口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锁骨下小切口2-3cm,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结果1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0ml,无并发症。术后3-4d出院。15例随访1~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锁骨下小切口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淬 王长来 +2 位作者 陈鑫 穆心苇 张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入ICU30min后在安静状态下记录SvO2值,以后每小时记录1次,共12h。按SvO2均数分为≤65%(Ⅰ组,n=36)、>65%(Ⅱ组,n=59)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Ⅰ组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为50%(18/36),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9/36),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4%(5/36)均较高,和Ⅱ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ICU停留时间(4.42±3.41)天较Ⅱ组(3.00±1.56)天明显延长,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SvO2水平时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多,ICU停留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