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1
1
作者 顾建平 何旭 +4 位作者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陈国平 宋进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对其中226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9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119例作机械性血栓消融术、92例作髂股静脉腔内成形术、71例作髂静脉及股...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术,对其中226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9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119例作机械性血栓消融术、92例作髂股静脉腔内成形术、71例作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支架植入术。根据病程、症状及造影表现,每例选择2~6种介入治疗方法。随访6个月~3年。结果:治疗疗效为:优170例(29.5%),良269例(46.7%),中126例(21.9%),差11例(1.9%)。平均住院天数为9.5天。89例取得6个月随访资料,其疗效判断为优34例(38.2%),良45例(50.6%),中4例(4.5%),差6例(6.7%)。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可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介入治疗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汪涛 苏浩波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透视引导下,采用局麻下介入穿刺插管方法,对24例患者共计30条肢体曲张静脉进行膝上段大隐静脉腔内闭合治疗,射频导管将血管壁加热至85℃使血管腔闭合。结果30条肢体静脉曲... 目的探讨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透视引导下,采用局麻下介入穿刺插管方法,对24例患者共计30条肢体曲张静脉进行膝上段大隐静脉腔内闭合治疗,射频导管将血管壁加热至85℃使血管腔闭合。结果30条肢体静脉曲张均成功完成腔内闭合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每条肢体血管闭合治疗时间17.8min,平均住院时间4.9d。随访1周~9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活动后酸痛、肿胀、乏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46.7%(14/30)小腿部明显迂曲扩张的静脉消失,53.3%(16/30)患者腿部曲张的浅静脉明显减少。8例患者小腿部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症状减轻,3例静脉性溃疡愈合。术后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复查,83.3%(25/3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16.7%(5/30)血管内径减小,血流减慢。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皮下血肿、感染、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结论腔内射频闭合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腿部无瘢痕残留等优点,是一种可部分替代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静脉内闭合 下肢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进华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汪涛 马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肺癌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制作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坤 顾建平 +7 位作者 苏浩波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毛存南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应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9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后,分别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超选一侧股骨头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处理,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 目的应用介入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9只成年杂种犬全麻后,分别通过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超选一侧股骨头供血动脉行平阳霉素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处理,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对侧股骨头作对照。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于栓塞术后2、4、6周处死。所有犬均于栓塞术前及术后每周行双侧髋关节MRI扫描,栓塞术前、术后即刻、处死前行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DSA造影检查,最后一次造影结束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标本送病理学观察。结果9只犬均造模成功,术后所有栓塞动脉造影复查均未见再通。造模侧股骨头在术后2周出现早期病理学改变,术后4周MRI显示股骨头坏死异常信号,病理切片出现不同程度骨细胞及骨小梁坏死,术后6周病理切片可见坏死后增生及修复反应。结论本法能成功制作出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具有创伤小、造模方法简单、成模时间短、动物死亡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血管内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3 位作者 范春瑛 陈亮 楼文胜 苏浩波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 ,双下肢周径差 <1cm ,下肢活动正常。结论 :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腘静脉 介入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复合手术在下肢ASO的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以进一步提高ASO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治疗五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葛静萍 李燕 +2 位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的5例患者,予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结果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4例腹痛症状患者术... 目的探讨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的5例患者,予完善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护理。结果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4例腹痛症状患者术后3周腹痛消失;5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至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细致观察、护理,为孤立性SMAD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25例明确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术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6例患者介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aO2明显上升,MPAP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21例肺动脉内血栓大部分清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患者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是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综合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坤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介入性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肢体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娣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2-835,共4页
急性肢体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快速恢复肢体血流能减少截肢率,降低病死率。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肢体缺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介入治疗急性肢体缺血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下肢静脉病变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的滤器置入、肺栓塞、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大隐静脉曲张等的临床诊疗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此类下肢静脉病变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必要性, 探讨提高诊断水平, 拓宽介入治疗的范围, ...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相关的滤器置入、肺栓塞、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大隐静脉曲张等的临床诊疗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加强此类下肢静脉病变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必要性, 探讨提高诊断水平, 拓宽介入治疗的范围, 降低并发症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影像诊断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顺行置管方式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腘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大隐静脉 胭静脉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支架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29
13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8-952,共5页
目的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 目的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患者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4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DSA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裸支架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与单侧下肢肿胀 被引量:29
14
作者 楼文胜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单侧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左下肢肿胀者32例,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髂静脉受压,所有32例均以左股静脉为穿刺入路,以10或12mm直径的球囊对髂静脉受压或闭塞段行预扩张,然后置入直径为10~16mm的自膨式支架。所有病例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左下肢肿胀均于术后2d内逐渐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随访资料显示支架通畅率为100%,无深静脉栓塞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髂静脉受压能防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彩凤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5.44,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0.02)。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4.15,P<0.05)和运动障碍(χ2=9.42,P<0.05)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χ2=18.10,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10.01,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9.11,P<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5.44,P<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12.37,P<0.05)、高血压(χ2=7.96,P<0.05)及吸烟(χ2=8.18,P<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14.00,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4.24,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缺血 下肢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祥忠 顾建平 +3 位作者 高峰 沈炜 任冬青 韩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患者,其中车祸23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3例。有合并伤18例。选择腹股沟区无血肿侧或血肿相对轻侧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髂内动... 目的评价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患者,其中车祸23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挤压伤3例。有合并伤18例。选择腹股沟区无血肿侧或血肿相对轻侧穿刺股动脉,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超选择进入出血动脉分支;不能超选者,则于髂内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明显缓慢,再以直径5~8mm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主干。对于骨盆双侧或中心部骨折者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结果35例患者造影均见有不同程度动脉痉挛,其中29例见对比剂外溢,呈斑片状或条状染色。栓塞后于患侧髂总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35例患者血压均于术后2h内逐步平稳回升,24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出现拇趾远端皮肤轻度坏死。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措施简捷、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出血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与传统法下肢静脉造影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结果改良法对髂总静脉、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显示率为100%,100%和91.18%;传统法分别为32.35%、73.53%和64.71%。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慢性肿胀患者中改良法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的例数分别为14,25和21;传统法分别为3,14和1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术对发现是否存在髂静脉受压及对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的判断比传统法具有优势,是对传统法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术 下肢 静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8
18
作者 汪涛 何旭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微创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新方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和改进,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静脉内血管硬化术、经皮静脉瓣膜植入术等,具有创伤小、手术... 微创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新方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和改进,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静脉内血管硬化术、经皮静脉瓣膜植入术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将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回顾了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概况,就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器械以及初步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静脉内闭合 射频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瘤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改善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改善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股浅动脉无法开通情况下,将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或流入道施行血管腔内血流重建术的疗效。6例患者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通畅,而髂动脉和股总...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改善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股浅动脉无法开通情况下,将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或流入道施行血管腔内血流重建术的疗效。6例患者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通畅,而髂动脉和股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对其进行了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植入;4例患者股深动脉开口处狭窄,作为膝关节周围动脉网的流入道,对其行PTA;1例患者髂动脉和股总动脉及股深动脉均进行了PTA。结果 5例患者术后患肢疼痛逐渐消失,皮温明显升高,其中2例足趾溃疡渗液分别于术后3 d和10 d周时转为干性,术后3个月随访时溃疡完全愈合。3例表现为术前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术后疼痛偶有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即可缓解。1例足趾坏疽术后2个月时自动脱落,未经外科干预。2例因下肢缺血严重,肢体坏死行外科膝上截肢术,创面1个月愈合。6个月时2例失访,随访期间5例有间歇性跛行。术后踝肱指数(ABI)(0.71±0.21)与治疗前(0.32±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或流入道是可供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能有效改善下肢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深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