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满红 程青 +3 位作者 张芬芬 尹智敏 石中华 陈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0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妇5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早期BMI将孕妇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妇5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早期BMI将孕妇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和对照组(BMI〈25 kg/m^2)。观察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头盆不称的发生率;观察两组胎位异常、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显著增高(16.59%比2.86%,P=0.000),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高(12.80%比2.34%,P=0.000),剖宫产率显著增加(36.97%比17.45%,P=0.000);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2.37%比0.00%,P=0.010),头盆不称发生率显著增高(2.84%比0.26%,P=0.016),胎位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2.84%比0.26%,P=0.000),宫缩乏力发生率增高(7.11%比1.04%,P=0.000),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高(2.37%比0.26%,P=0.042),胎膜早破发生率增高(3.79%比0.52%,P=0.00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2.84%比0.52%,P=0.048),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增加[(3372.15±475.45)比(3220.93±461.36)g,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早期BMI大于等于25kg/m^2可导致孕妇和新生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孕早期 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2
作者 程青 朱韫春 +3 位作者 尹智敏 张芬芬 徐文健 陈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和利凡诺引产术配伍米非司酮在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3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患者采用利凡诺引产术后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同时灌注甲氨蝶呤,...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和利凡诺引产术配伍米非司酮在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3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患者采用利凡诺引产术后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同时灌注甲氨蝶呤,同时配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引产效果、阴道出血及预后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均引产成功,无一例患者子宫切除、剖宫取胎、子宫动脉临近血管栓塞,术后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时间为102.91 h;产后出血1例,产时出血平均158.15 ml;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流)产后2周至正常;产后1~6 d B超下刮宫,平均38 d恢复月经。结论联合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和利凡诺引产术配伍米非司酮在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性前置胎盘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瑾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9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治要点,以提高母婴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有高龄、多孕等发生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孕期不规则阴道出血,B超检查示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治要点,以提高母婴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有高龄、多孕等发生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孕期不规则阴道出血,B超检查示前置胎盘,胎儿娩出后均发生严重的产科出血,经积极治疗产妇无1例死亡,但均切除子宫,术后病理证实为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本组家属放弃新生儿救治死亡2例,新生儿健康1例。结论重视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争取早期诊断,出血凶猛者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治疗时需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两性畸形妊娠足月产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瑾 付瑞锋 +3 位作者 陈珂 徐珺 武巧珍 乐美兆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真两性畸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真两性畸形妊娠足月产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孕38+4周临产,妇科检查发现外生殖器呈两性畸形,剖宫产娩出一正常男活婴,术中发现右侧... 目的探讨真两性畸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真两性畸形妊娠足月产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孕38+4周临产,妇科检查发现外生殖器呈两性畸形,剖宫产娩出一正常男活婴,术中发现右侧卵巢有睾丸样组织,行卵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真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46XX。术后6 d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上对真两性畸形应及时、正确诊断,并进行性别确认,早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睾性发育疾病 足月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