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银伟 孙永安 +6 位作者 陈俊 肖朝勇 时建铨 张楚楚 江炜炜 张颖冬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拟诊PSP的患者17例,行MRI检查,并计算MRPI;采用PSP评定量表(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拟诊PSP的患者17例,行MRI检查,并计算MRPI;采用PSP评定量表(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17例拟诊PSP患者PSP-RS评分为(42.2±9.4),MRPI为(17.3±4.9);MRPI与PSP-RS评分呈正相关(r=0.921,P=0.004);以MRPI 15.29为界值,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12.6±3.6)个月,MRPI≤15.29患者生存时间(25.0±7.3)个月(P<0.05)。结论 MRPI可以提示PSP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障碍 磁共振成像 核上麻痹 进行性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帕金森指数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治提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银伟 孙永安 +7 位作者 陈俊 肖朝勇 何伟 时建铨 张楚楚 江炜炜 张颖冬 徐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PSP)诊断及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搜集临床PSP 8例,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5例,帕金森病(... 目的研究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agnetic resonance Parkinsonism index,MRPI)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PSP)诊断及预后的提示价值。方法搜集临床PSP 8例,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5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10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6例,行MR检查并计算MRPI值;采用PSP评定量表(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lasy rating scale,PSPRS)评分,并与MRPI值行相关分析;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MRPI值与生存时间关系。结果 PSP组MRPI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SP组数值与各组进行t检验(PD组P=0.0024;FTD组P=0.0032;MSA组P=0.0028);PSP组MRPI值与PSPRS得分呈正相关(r=0.7946,经t检验P=0.017);以MRPI值18.175分为界值将PSP组分为两个亚组,亚组间平均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Test检验,P=0.308)。结论 MRPI可以提高PSP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帕金森氏指数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祖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 IV-DSA 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 10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头昏、行走不稳、呕吐、耳鸣、视力障碍等。直线行走不能和高血压为主要体征。脑干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管 IV-DSA 均有利于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粘血症、颈椎病为主要发病因素。年青病例占11%,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指标与血管再通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远路 谷蒙蒙 +6 位作者 肖露露 袁康 查明明 刘玉景 黄显军 孙文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估患者颅外段血管路径因素中的牛角弓、主动脉弓型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分型,以及由上述3个血管解剖学因素构成的BAD评分、颅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时间变量、病情资料、手术变量及预后指标,参照既往文献将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进一步分为3组(Ⅰ型组、Ⅱ+Ⅲ型组和Ⅳ型组),比较上述变量在3组中分布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外血管解剖学因素与取栓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最终纳入201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患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Ⅰ型92例(45.8%),Ⅱ+Ⅲ型共87例(43.3%),Ⅳ型22例(10.9%)。年龄(P=0.042)、性别(P=0.046)、高血压病(P=0.013)、穿刺至取栓支架到位时间(P<0.01)、主动脉弓型(P=0.041)、牛角弓伴左侧血管病变(P<0.01)、颅外段血管BAD评分(P<0.01)、后膝角度(P<0.01)、前膝角度(P<0.01)、前后膝角度之和(P<0.01)、后膝顶点至水平段底之间的高度(P<0.01)、静脉溶栓(P=0.011)、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P<0.01)、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P=0.039)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4.056,95%CI:2.025~8.126,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2.052,95%CI:1.110~3.794,P=0.022),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6.686,95%CI:2.426~18.427,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3.618,95%CI:1.135~11.526,P=0.030)。校正闭塞部位、穿刺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静脉溶栓后,BAD≥2分较BAD评分<2分(OR=2.536,95%CI:1.127~5.706,P=0.025)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3.872,95%CI:1.167~12.850,P=0.027)是术后血管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后,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OR=1.050,95%CI:0.456~2.417,P=0.908)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1.823,95%CI:0.427~7.789,P=0.418)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患者,不良的颅内外血管解剖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失败有关,而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迂曲 海绵窦段血管 机械取栓 再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