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浆μ重链在儿童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预后中的意义
1
作者 黄婕 江华 +3 位作者 顾龙君 薛惠良 汤静燕 王耀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 目的:探讨胞浆μ重链(Cμ)检测在急性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预后中的指导意义,为寻找可能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非成熟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61例,按ALL-XH-99方案化疗。并在治疗前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P170、融合基因以及强的松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绝对数、诱导缓解治疗第18天骨髓象以及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骨髓MRD(微小残留病)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并动态观测治疗疗效。结果:Kaplan-Meier分析显示,Cμ阳性患者5年EFS为(56.7±0.88)%,而Cμ阴性患者(Pro-B和Common B)则达到(74.1±0.05)%。两者差异显著(P<0.01);χ2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预后差异与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P170水平、有无髓系标记(My)、融合基因(是否具有BCR/ABL或MLL/AF4)、强的松窗口实验以及治疗第19天骨髓象等无相关性;COX回归风险分析显示,Cμ阳性、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数WBC≥50×109/L、MRD阳性以及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等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5)。结论:Cμ阳性在儿童非成熟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不良预后意义,而且这种不良预后与CD10阴性MLL基因重排之间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