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总体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童鑫 唐燕燕 +1 位作者 邱黎永 彭宇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2-45,共4页
目的:总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cess 2003及Excel 2003对15 873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上报人员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南京市药品ADR报告数量... 目的:总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ccess 2003及Excel 2003对15 873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上报人员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南京市药品ADR报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4 825例上升至2010年的5 775例。发生ADR男女比例为0.9︰1;成人ADR发生例数占总ADR例数的82.42%;上报人员职业主要以医师和药师为主;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其次为口服给药,两者占总给药途径的94.59%;ADR累及的系统及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第一位(46.68%);临床上引起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循环系统药物、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例数最多(45.16%)。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把握适应证,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加强用药监护,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结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魏宁 童梅玲 +4 位作者 王晶 吴广强 吴兴香 王禹曈 薛子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在幼儿园中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研究该模式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南京市雨花区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大班儿童(5~6岁)作为试验组,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另在南京市建邺区随机抽... 目的:在幼儿园中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研究该模式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南京市雨花区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大班儿童(5~6岁)作为试验组,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另在南京市建邺区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大班儿童(5~6岁)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等效球镜度数均值、生理性远视不足比率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一学年后,医教结合模式下的试验组儿童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前比较亦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等效球镜均值增加,生理性远视不足比率降低,与试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对于促进儿童视觉的正常发育,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率,延缓近视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医教结合 儿童眼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燕妮 席明名 +3 位作者 谢娟 黄新艳 傅菁 许银燕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11月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出院病历共708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99.9%(707/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11月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出院病历共708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99.9%(707/708),均为静脉滴注给药,联合用药率为52.5%(372/708),换药率为16.2%(115/708),2.1%(15/708)患儿无指征换药。红霉素、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钠用药频次居前三位,使用率分别为52.7%(373/708)、26.3%(186/708)、23.6%(167/708)。联合用药以红霉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结论:我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在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给药频次、药物更换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下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曾丽华 乔成平 +3 位作者 王爱琳 徐颖 陈燕 李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经腹全子宫手术患者139例,将2013年2~8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9例患者设为导图组,两组术后均按妇科...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经腹全子宫手术患者139例,将2013年2~8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9例患者设为导图组,两组术后均按妇科良性肿瘤治疗、护理常规进行,并针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随机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导图组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结果导图组切口愈合不良、腹部胀气、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除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他三项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可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思维导图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愈合不良 腹部胀气 尿路感染 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用于21-三体综合征无创产前检测 被引量:22
5
作者 林颖 孟露露 +7 位作者 季修庆 张菁菁 马定远 成建 刘安 周静 胡平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母血浆游离DNA用于21-三体综合征(T-21S)胎儿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例T-21S胎儿的孕母血浆和100例健康胎儿孕母血浆(均经过羊水细胞G显带核型确认),分别作为T-21S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高通量测序... 目的初步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母血浆游离DNA用于21-三体综合征(T-21S)胎儿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例T-21S胎儿的孕母血浆和100例健康胎儿孕母血浆(均经过羊水细胞G显带核型确认),分别作为T-21S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数据经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并将两组测序结果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比较,评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检测效果。结果 10例T-21S组和99例健康对照组的测序结果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符合率为100%,另1例健康孕妇血浆因胎儿DNA浓度较低未达到检测要求。结论孕母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用于T-21S胎儿产前诊断具有无创伤、高通量、高准确率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无创产前诊断 21-三体综合征 血浆游离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广强 童梅玲 +2 位作者 魏宁 吴兴香 李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95-2498,共4页
目的:探讨南京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视力发育标准及视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1年南京市部分4~6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并填写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选取4,5,6岁儿童视力水平P5分别为0.4,... 目的:探讨南京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视力发育标准及视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1年南京市部分4~6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并填写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选取4,5,6岁儿童视力水平P5分别为0.4,0.5,0.6,屈光、孕周、出生体质量、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日看电视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情况、咀嚼情况、父母屈光度、家庭的采光状况等与视力异常有统计学关联,影响因素评分的P5为5。 结论:将各年龄段视力小于P5定位视力异常,影响因素评分小于5的定位视力异常高危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视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发育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季修庆 蒋涛 +5 位作者 林颖 胡平 李璃 刘安 周静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高龄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 DNA),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得...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高龄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 DNA),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儿患染色体病的风险率;DS高危的高龄孕妇再用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 789例高龄孕妇中检测失败2例(0.07%,2/2 789)。余2 787例中共检测出25例DS高风险胎儿,阳性率0.9%(25/2 787),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24例为DS,1例核型正常。NIPT用于高龄孕妇检测DS胎儿的敏感性为100%(24/24),特异性为99.96%(2 762/2 763),假阳性率为0.04%(1/2 763)。NIPT还检测出16例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均进行羊水穿刺术,其中确诊12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NIPT应用于2 789例高龄孕妇产前检测,其中共有43例进行有创性产前诊断,穿刺率为1.54%。结论 NIPT用于高龄孕妇检测DS胎儿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创取样的优点,但目前NIPT检测仍存在假阳性。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无法准确检测。NIPT检测高风险者仍需有创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高龄孕妇 唐氏综合征 胎儿游离DNA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季修庆 林颖 +5 位作者 胡平 李璃 刘安 周静 蒋涛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18-34岁)进行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 168例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 DNA),... 目的探讨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对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18-34岁)进行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4 168例血清学标志物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ff DNA),对检测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个别病例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验证。结果 NIPT结果显示共有41例孕妇为高风险,阳性率为0.98%,包括32例21-三体综合征(T21),4例18-三体综合征(T18),1例13-三体综合征(T13),4例性染色体异常;经胎儿核型分析证实为30例T21,2例核型正常;另外9例NIPT检测其他染色体非整体结果为高风险者经胎儿核型分析证实为3例T18,1例T13,2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经NIPT检测为45,XO,而胎儿核型分析为46,XX,del(X)(q23→q25),array-CGH验证缺失片段大小为11.6×106bp。结论 NIPT用于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非高龄孕妇检测可减少侵入性的产前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仍需有创检查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胎儿游离DNA 血清学筛查 高风险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用于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颖 蒋馥蔓 +9 位作者 秦岭 马定远 刘立夫 陈芳 张红云 王威 季修庆 孟露露 胡平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孕妇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用于产前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2011年至2012年收集早、中孕期单胎孕妇5 540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外周血血浆进行游离DNA的高通量测序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孕妇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用于产前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效果及临床可行性。方法2011年至2012年收集早、中孕期单胎孕妇5 540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外周血血浆进行游离DNA的高通量测序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测序结果;对测序检出的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患者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5 540例样本中测序方法共检出10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其中6例与G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包括3例45,X,1例47,XXY,2例47,XYY,其余4例G带核型正常。结论孕母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可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进行无创性产前检测,但存在假阳性,还需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以提高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无创性产前诊断 胎儿游离DNA 性染色体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3
10
作者 翁莉 韩树萍 +1 位作者 余章斌 郭锡熔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有关文献,分析相关实例,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流程。结果实施干预后,新生儿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总的发生率和Ⅱ度静...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有关文献,分析相关实例,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流程。结果实施干预后,新生儿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总的发生率和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Ⅰ度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预防前有所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正确的穿刺部位、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的临床观察及正确的封管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娟 黄新艳 +1 位作者 许银燕 王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黄连素对许多肿瘤有治疗作用。文中探讨黄连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10、25、50、75、100μmol/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chest33342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10...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黄连素对许多肿瘤有治疗作用。文中探讨黄连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10、25、50、75、100μmol/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chest33342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10、25、50、75、100μmol/L)对细胞凋亡的影响;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检测黄连素(50μmol/L)处理后MCF-7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丙咪唑羰花青碘化物(JC-1)荧光探针检测黄连素处理后MCF-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的变化。结果黄连素作用MCF-7细胞48 h,呈浓度依赖性致MCF-7细胞活力降低,诱导其凋亡。黄连素作用诱导MCF-7细胞内ROS大量生成并伴随△Ψm降低。结论黄连素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活力,诱导其凋亡的作用,黄连素可能通过对乳腺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诱导ROS大量生成,从而损伤线粒体功能,诱导△Ψm降低,参与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黄连素 活性氧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10年中国青少年学生肥胖发生率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中亚 余章斌 +1 位作者 韩树萍 郭锡熔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1985~2010年中国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学生肥胖发生率的变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资料分别来自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4个群体,概括不同群体、不... 目的分析1985~2010年中国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学生肥胖发生率的变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资料分别来自1985、1991、1995、2000、200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4个群体,概括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学生青少年肥胖发生率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不同群体学生青少年肥胖率逐年升高,2010年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已达到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94%、0.63%、2.76%、1.15%。自1985年起,城市男生的肥胖检出率就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10~12岁年龄段青少年学生肥胖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目前中国学生、青少年已进入肥胖流行阶段,城市男生为学生青少年中肥胖高发人群,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中国 青少年 发生率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永宁 仲丹 +4 位作者 张蕾 吴王飞 卢莹 周静 沈宇飞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C组和E8、E7、E6组。C组不加雌激素,E8、E7、E6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8、10-7、10-6mol/L的雌激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随机分为C组和E8、E7、E6组。C组不加雌激素,E8、E7、E6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8、10-7、10-6mol/L的雌激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SAP)基因;构建PSAP基因干扰载体,并转染至子宫内膜细胞,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率和PSAP基因表达量。结果 C、E8、E7、E6组细胞凋亡率(gate1)分别为10.8%±0.1%、15.5%±0.2%、15.8%±0.1%、16.6%±0.3%,E8组和E7组比较,P>0.05;其余两两比较,P均<0.05。C、E8、E7、E6组细胞凋亡率(gate2)分别为4.2%±0.2%、4.5%±0.1%、5.4%±0.2%、5.7%±0.1%,两两比较,P均<0.05。C、E8、E7、E6组PSAP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46±0.05、0.33±0.03、0.26±0.03、0.40±0.02,两两比较,P均<0.05。干扰前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2%±1.3%、10.2%±0.7%,PSAP基因表达量分别为50.4±3.2、19.2±1.3,P均<0.05。结论雌激素作用后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增加,PSAP基因表达降低;PSAP基因被干扰后,细胞凋亡减少。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PSAP基因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 子宫内膜细胞 凋亡 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生殖状况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晓燕 王素敏 +2 位作者 顾小燕 杨大震 花向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患者近、远期生殖状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8月TCRS手术治疗180例子宫纵隔,所有患者自宫腔镜二探后随访12个月以上。利用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及电话随访,分析术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患者近、远期生殖状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8月TCRS手术治疗180例子宫纵隔,所有患者自宫腔镜二探后随访12个月以上。利用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及电话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妊娠结局,并与同期2241例正常结构子宫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①术中及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115人妊娠中24例距宫腔镜二探术后时间最短为1个月即怀孕(占20.87%)。②TCRS术后自然流产率为15.08%,明显低于术前组62.98%,活产率为70.63%,明显高于术前组2.42%。③TCRS术后剖宫产率80.9%,明显高于对照组42.2%,剖宫产原因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高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7.35%,TCRS术后组产后出血率25.84%,其中39.13%需要输血,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14.54%及输血治疗率8.28%,其中合并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患者最多。讨论 TCRS术后近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内即可妊娠,生殖预后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自然流产率降低、活产率明显增高。目前患者多采用剖宫产分娩,但积极努力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病例应该可以改善现状。TCRS术后远期需要关注孕期中前置胎盘患者的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纵隔 宫腔镜 回顾性分析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干血滤纸片17α-羟孕酮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晓威 杨冰 +7 位作者 孙亦骏 孙云 黄美莲 张瑾 张晓娟 程威 张燕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干血滤纸片17α-羟孕酮(17α-OH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筛查质量。方法将干血滤纸片标本分别按抗血清和铕示踪剂的加样量(150μL、110μL、100μL... 目的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干血滤纸片17α-羟孕酮(17α-OH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筛查质量。方法将干血滤纸片标本分别按抗血清和铕示踪剂的加样量(150μL、110μL、100μL、90μL、50μL)分5组,采用TrFIA法测定干血滤纸片17α-OHP的浓度;比较58孔微孔板底部去除水汽前、后的17α-OHP浓度;比较30例干血斑不同取样部位(中央和边缘)的17α-OHP浓度。结果抗血清和铕示踪剂的加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与100μ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孔板底部水汽存在与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样部位(中央和边缘)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CAH筛查试验时应保证试剂加样量准确,微孔板底部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筛查 17α-羟孕酮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产前遗传学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林颖 胡平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产前遗传学诊断是出生缺陷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无创性产前诊断是该领域追求的目标。孕母血液中胎儿游离核酸的发现开创了无创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新视野,随着各类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的发明、发展、应用,以及母血中多种新型的胎儿特异... 产前遗传学诊断是出生缺陷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无创性产前诊断是该领域追求的目标。孕母血液中胎儿游离核酸的发现开创了无创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新视野,随着各类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的发明、发展、应用,以及母血中多种新型的胎儿特异性核酸标志物鉴定,无创性产前遗传学诊断获得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无创产前遗传学检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胎儿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疾病的无创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单基因病 染色体异倍体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翁莉 韩树萍 +2 位作者 余章斌 郭锡熔 钱杨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胎粪吸人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主要是胎儿在宫内或出生过程中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引起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多发于足月儿、过期产儿,如患儿生后缺氧持续存在或程度较重,可使肺小动脉平滑肌... 胎粪吸人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主要是胎儿在宫内或出生过程中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引起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多发于足月儿、过期产儿,如患儿生后缺氧持续存在或程度较重,可使肺小动脉平滑肌增生或痉挛,导致出生后持续的胎儿循环、血液通过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发生右向左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P array技术检测自闭症患儿的拷贝数变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艳 胡平 +3 位作者 林颖 张菁菁 刘翠云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 array)技术在自闭症患儿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NP array技术对45例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自闭症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良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出率为11.1%(5/45)、致病性CNV...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 array)技术在自闭症患儿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NP array技术对45例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自闭症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良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出率为11.1%(5/45)、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15.6%(7/45),未检出临床意义不明的CNVs(VOUS)。7个致病性CNVs包括4个微缺失(3p14.2p14.1、3p26.3、16p13.12p13.11、Xp22.2p22.33)和3个微重复(3p26.3、15q11.2q13.3、16p13.11p12.3)。结论 SNP array技术可提高自闭症患儿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在自闭症患儿的遗传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微阵列分析 遗传学诊断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der-Willi和Ang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璃 刘安 +4 位作者 王艳 周静 马定远 许争峰 胡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对疑似Prader-Willi综合征(PWS)和Angelman综合征(AS)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家系下一胎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对3位疑似PWS和AS患儿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 目的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对疑似Prader-Willi综合征(PWS)和Angelman综合征(AS)患儿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家系下一胎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对3位疑似PWS和AS患儿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进行SNP-array扫描,阳性结果进行父母样本的SNP-array检测用以溯源。提取患儿母亲羊水细胞的DNA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3位患儿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SNP-array结果显示其在15q11.2-13.1区域均存在杂合性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片段大小分别为5 782 312、4 846 881、4 881 390 bp;3位患儿双亲检测结果正常,提示这3个微缺失均为新发的从头(起始,de novo)。通过父母和患儿15q11.2-13.1区域的SNP基因型比较分析,判断1例缺失为父源性,另2例为母源性,结合临床症状和分子诊断结果,诊断1例为PWS,2例为AS。羊水细胞的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3个孕妇的胎儿未见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结论 SNP-array技术可用于缺失型PWS和AS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重要的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ANGELMAN综合征 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分子遗传学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