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骅 苏浩波 +3 位作者 陈亮 罗良生 顾建平 张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 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宽。计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并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1)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的16个宽颈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8个,眼动脉瘤6个,脉络膜前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M2分叉梭形动脉瘤各1个;瘤颈1.8-8.0 mm,平均(3.9±1.7)mm;共置入LVIS支架15枚(1枚支架治疗两个动脉瘤者1例);均采用"压缩"方式释放支架,其中4例(4枚)同时并存"灯笼"方式。(2)LVIS支架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0个(62.5%),覆盖的分支动脉术后即刻均通畅。(3)围手术期未发生技术相关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5/15)。(4)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为30.3%-38.5%,平均(35.0±2.8)%。(5)15例LVI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经全脑DSA随访3-5个月,平均(3.2±0.5)个月,其中14个动脉瘤达影像学治愈(RaymondⅠ级,87.5%),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动脉无闭塞,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总致残率为6.7%(1/15),无死亡病例。结论 LVIS支架通过"压缩"及"灯笼"方式可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同时不影响覆盖的分支动脉。选择适宜病例行"灯笼"方式可能有利于瘤颈处分支动脉的短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LVIS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推拉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钻颅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忠 单洪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6,共2页
采用急诊钻颅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60例。平均年龄68.6岁。出血量最多98ml,平均45ml。血肿位于基底节区58例,小脑出血2例,破入脑室者24例。术前多数病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结果表明,该术式创伤轻微,定位准... 采用急诊钻颅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60例。平均年龄68.6岁。出血量最多98ml,平均45ml。血肿位于基底节区58例,小脑出血2例,破入脑室者24例。术前多数病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结果表明,该术式创伤轻微,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副损伤轻,对老年病人全身干扰小,术后恢复快,降低了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作者认为术后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又一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尿激酶 灌注 外科手术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G、PCN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 戴如飞 +3 位作者 刘宁 李英斌 蔡军 阎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胶质瘤中PTTG和PCNA蛋白表达情...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胶质瘤中PTTG和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TTG蛋白表达在Ⅰ~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6.3%、68.2%、80.8%、100.0%,其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加(χ2=9.602,P<0.05);PCNA蛋白Ⅰ~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37.5%、54.5%、69.2%、93.8%,其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加(χ2=12.147,P<0.01)。PTTG、PCNA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γs=0.557,P<0.01)。结论:PTTG、PCNA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胶质瘤中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并可以作为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细胞增殖核抗原 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卉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27-28,共2页
对3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建立快速静脉通道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等,结果患者住院14~36d,平均23.0d;根据GOS分级,预后良好26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 对3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加脑室储液囊埋置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建立快速静脉通道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脑室引流通畅等,结果患者住院14~36d,平均23.0d;根据GOS分级,预后良好26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提出优质护理措施可延长脑室引流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OMMAYA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off/Tet-on基因工程鼠中脑肿瘤干细胞的克隆与鉴定
5
作者 李英斌 陈骅 夏春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113,共5页
目的:Tet—off/Tet—on转基因脑肿瘤小鼠模型中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从出现临床症状的转基因小鼠天幕区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中取材,一部分做冰冻切片;另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 目的:Tet—off/Tet—on转基因脑肿瘤小鼠模型中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从出现临床症状的转基因小鼠天幕区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中取材,一部分做冰冻切片;另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在光镜下观察常规病理,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echst33342阴性的SP细胞,以及其染色体倍体和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球体及其分化细胞中的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情况。结果:肿瘤位置均位于小脑天幕上下约2—3mm的松果体区域内,常规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的球状生长,在含血清培养条件下贴壁分化成瘤性胶质细胞、神经元。电镜见到了核质比高、细胞器不发达、具干细胞特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球中的SP(side population)细胞为17.27%,异倍体细胞为26.77%。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少数细胞表达分化标志物GFAP和NSE。与之相反,贴壁细胞大部分表达分化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共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结论:Tet—off/Tet—on转基因小鼠脑肿瘤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脑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工程鼠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II-A通过调控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症 被引量:42
6
作者 侯道荣 刘振 +1 位作者 崔斯童 马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丹参酮II-A(Tan IIA)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Tan II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迁移小室测定Tan IIA对LPS诱导细胞迁移能力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小鼠肿...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丹参酮II-A(Tan IIA)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Tan II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迁移小室测定Tan IIA对LPS诱导细胞迁移能力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Toll样受体-4(TLR4)、IκB-α、p-IκB-α、NFκB和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Tan II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下调MMP-2、MMP-9、TLR4、p-IκB-α和p-NFκB的蛋白的表达,抑制IκB-α磷酸化和NFκB的入核和活化。结论Tan IIA可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以及TLR4/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控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TLR4 IΚBΑ NF-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B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钱进 徐英纳 +3 位作者 陶振玉 史岩 栾文康 颜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0,39,共5页
目的:探讨CREB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计划(CGGA)数据库中CREB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分析CREB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CREB1小干... 目的:探讨CREB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计划(CGGA)数据库中CREB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分析CREB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CREB1小干扰RNA(si-CREB1)转染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通过CCK8试验及Transwell试验观察下调CREB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CREB1在人脑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组,胶质瘤患者中高表达CREB1提示预后不良。下调CREB1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CREB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和临床预后相关,si-CREB1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临床预后 CREB1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