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青光眼19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茜 姜建东 罗玉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02-2503,共2页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心、呕吐等14例,头痛、眼痛但无恶心、呕吐5例。神经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病变。眼部表现,常单眼发病,视力差,球结膜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中等散大,眼压明显升高,降眼压治疗症状很快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仔细进行眼部检查或请眼科会诊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头痛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红 杨杰 +2 位作者 殷信道 徐青青 周俊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积极降压与指南推荐的标准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36例连续入院、发病6 h内CT证实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予早期积极降压(... 目的比较急性期积极降压与指南推荐的标准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继发神经元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36例连续入院、发病6 h内CT证实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予早期积极降压(目标收缩压140 mm Hg)和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2010年指南推荐的标准降压(目标收缩压180 mm Hg),两组患者均在降压72 h行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并随访90 d。比较两组72 h血肿周围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 acetyl aspartate/creatine,NAA/Cr)较对侧镜像区的下降比例及乳酸波峰值、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及90 d死亡/残疾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31例患者得到可分析的谱线,积极降压组14例,标准降压组17例。72 h后积极降压组血肿侧较对侧镜像区NAA/Cr下降比例为(13.3%±4.2%),标准降压组为(11.9%±2.8%),两组下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08);两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90 d死亡/残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积极降压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预后无明显影响。由于样本量较小,结果的稳健性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血压 预后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羽乔 周俊山 +3 位作者 张颖冬 张红 石国美 王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29-534,55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分析认知障碍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轻度狭窄组、单侧中度狭窄组、单侧重度狭窄组、双侧轻度狭...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分析认知障碍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轻度狭窄组、单侧中度狭窄组、单侧重度狭窄组、双侧轻度狭窄组、双侧中度狭窄组、双侧重度狭窄组及假手术组。采用"针控线栓法"制作不同狭窄程度的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运用水迷宫定位航行及空间搜索试验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大鼠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Bax、Bcl-2、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细胞数,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50只大鼠中,死亡6只,1只大鼠健康状况不佳未能完成水迷宫试验,1只大鼠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未能同时符合30%-60%,均予以剔除,余42只大鼠,每组6只。(1)与假手术组比较,单侧重度狭窄组、双侧中度狭窄组及双侧重度狭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分别为(39±6)、(32±5)、(69±7)s比(23±4)s,均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减少[分别为(35±4)%、(44±4)%、(22±5)%比(53±7)%,均P〈0.01],且认知功能随狭窄程度加重而下降。双侧重度狭窄组较单侧重度狭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及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减少(P〈0.01)。(2)与假手术组Bax、p75NTR、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8±3.1)、(4.2±2.3)、(5.8±1.8)个]比较,单侧重度狭窄组、双侧中度狭窄组及双侧重度狭窄组Bax、P75NTR、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分别为(25.5±3.5)、(11.0±2.2)、(12.3±2.7)个;(15.8±3.7)、(8.9±2.2)、(10.5±2.9)个;(47.9±6.3)、(24.7±3.0)、(12.8±2.5)个,均P〈0.01],Bax、p75NTR阳性细胞数随狭窄程度增加而上升。重度狭窄时,双侧重度狭窄组Bax、p75NTR阳性细胞数较单侧重度狭窄组增加(P〈0.01)。NGF、NT-3阳性细胞数各狭窄组较假手术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F值分别为1.034、1.358,P值分别为0.420、0.259)。结论颈动脉狭窄可引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且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缺血所致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大鼠颈动脉狭窄后出现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神经元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国美 张颖冬 +2 位作者 周俊山 张红 张羽乔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3-384,F0003,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通常是指因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虽然静脉溶栓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但仅有不到1/3的患者能够接受rt-P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通常是指因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虽然静脉溶栓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但仅有不到1/3的患者能够接受rt-PA静脉溶栓,更多的患者由于时间窗的限制、存在溶栓禁忌证等原因,不能从中获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血压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与脑电图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变荣 时建铨 +2 位作者 张颖冬 石静萍 徐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比较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治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41例患者均行MEG、EE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73%(30/41),E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3... 比较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治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41例患者均行MEG、EE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73%(30/41),E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37%(15/41);病程>5年的MEG阳性率(92%)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MEG阳性率(43.75%);发病年龄<30岁的MEG阳性率(90.5%)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MEG阳性率(55%);年龄<30岁的EEG阳性率(57.1%)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EEG阳性率(15%);特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的MEG及EE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是MEG及EEG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小,MEG及EEG阳性率越高。结论:MEG检测阳性率明显较EEG高;罹患癫痫的病程长短对MEG阳性率有影响,但对EEG阳性率没有影响;患者发病年龄对MEG及EEG阳性率均有显著影响,年龄是MEG及EEG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癫痫病因分类对MEG及EEG阳性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磁图 脑电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杰 刘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前,脑卒中在全球全因死亡中占第2~3位,是成人首位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为主要发病类型,占脑卒中的43.70%~80.5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5%~2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切实有效地治疗... 目前,脑卒中在全球全因死亡中占第2~3位,是成人首位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为主要发病类型,占脑卒中的43.70%~80.5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5%~2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切实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概述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血管内治疗如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其证据分级主要参考国际指南(如2007年美国《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和2008年欧洲《缺血性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中所采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循证医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策略对早期血肿增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梦怡 周俊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不同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将41例连续入院且发病在6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积极降压组(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mmHg)24例,指南降压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07年指南,收缩压... 目的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不同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将41例连续入院且发病在6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积极降压组(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mmHg)24例,指南降压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07年指南,收缩压≥180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17例。24h后复查头部CT并随访至90d,记录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24h的血肿增大状况、90d死亡/残疾率及不良事件。结果采取降压措施后两组平均收缩压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在随机分组后1、24 h时间点上,两组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①积极降压组与指南降压组24h血肿增加中位数分别为1.64 ml(-1.02~13.03)和3.52 ml(0.57~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4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中位数为16%(-5%~63%),指南降压组为29%(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分别为4.17%和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②两组90d死亡/残疾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显著减缓了24 h内血肿的增大,但对90 d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降压 控制性 预后 血肿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俊山 姜建东 +3 位作者 王景涛 杨杰 陈亮 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俊山 徐梦怡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52-357,共6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静脉溶栓组12例。动脉溶栓组患者在发病6 h内经DSA证实为颅内血管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静脉溶栓组12例。动脉溶栓组患者在发病6 h内经DSA证实为颅内血管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总量<75万U);静脉溶栓组患者于发病3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溶栓治疗(0.9 mg/kg)。观察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于治疗后14d、90d及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hel指数等情况。结果①动脉溶栓后,21例(67.74%)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术后14d的NIHSS评分(12±7)低于术前评分(15±4),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1。②动脉溶栓后18例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动脉溶栓术后90 d疗效比较,完全再通组优于未通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完全再通组优于未通组,部分再通组优于未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患者经动脉溶栓后,术后14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的NIHSS评分,术后90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的和溶栓后14d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动脉溶栓组的脑出血发生率、溶栓后14 d和90 d的NIHSS评分与发病3 h内静脉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问窗内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在发病6 h后动脉溶栓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治疗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注射 动脉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物 注射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50酶和转运体的DNA甲基化调控:提示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杰 谭洁 +2 位作者 邹建军 周俊山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细胞色素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个体间某些代谢酶、转运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不能完全用基因多态性来解释。表观遗传药理学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因素与药物治... 细胞色素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个体间某些代谢酶、转运体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不能完全用基因多态性来解释。表观遗传药理学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因素与药物治疗的关系,为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P450酶和转运体都受表观遗传因素控制。最常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DNA甲基化,它不会改变基因的遗传代码,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由于它对基因组序列的维护,DNA甲基化可用来解释某些基因多态性与表型的不一致现象。本综述总结了DNA甲基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P450酶和转运体的基因表达影响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转运体 DNA甲基化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病毒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庆成 候熙德 +3 位作者 金庆文 姚娟 储旭华 王宁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疱疹病毒感染与格要巴利综合征(GBS)的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方法检测40例GBS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疱次病毒及其抗体,并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以及正常人对照组时行比较。结果PCR检测到2例GBS脑... 目的研究疱疹病毒感染与格要巴利综合征(GBS)的发病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方法检测40例GBS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疱次病毒及其抗体,并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以及正常人对照组时行比较。结果PCR检测到2例GBS脑脊液中有疱疹病毒存在。ELISA检测结果。ELISA检测结果:①三组脑脊液疱疹病毒IgM全部阴性。②GBS组24例脑脊液中疱疹病毒IgG阳性者麻疹病毒IgG也全部阳性。③病人组和疾病对照组的脑脊液内疱疹病毒IgG以及血清内疱疹病毒IgM的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CR结果提示少数GBS的发病与疱疹病毒有关。ELISA结果提示:格林巴利病人脑脊液中的相应的疱疹病毒抗体是非特异性的,是血脑屏障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病因 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宇恺 周俊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动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5日,使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资料,外文文献在Medl...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动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5日,使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资料,外文文献在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中文文献在中国万方/维普/CBMDISC/CNKI数据库中检索。主要观察指标是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神经功能改善(基本治愈+显效)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颅内症状性出血的比例。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 4.2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结果纳入国内外文献11篇,共723例患者,其中305例动脉溶栓,418例静脉溶栓。①动脉溶栓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70.92%,静脉溶栓为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5,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静脉组(OR=1.79,95%CI:19~2.70,P=0.005)。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4 h内ESS评分明显高于静脉组(加权平均差=7.69,95%CI:4.80~10.59,P<0.00001)。②动脉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7.54%,静脉溶栓组为6.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6,P>0.7)。两组溶栓方式并发颅内出血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63~2.01,P=0.69)。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疗效优于静脉溶栓,而两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两种溶栓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动脉内 输注 静脉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丽 蒋腾 张颖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77-381,共5页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物质的统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负责长半衰期蛋白及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利用,以电镜下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为特征。在真核生物体内,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乏时的一...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物质的统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负责长半衰期蛋白及细胞器的降解和再利用,以电镜下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为特征。在真核生物体内,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乏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为生物合成提供循环利用的原料,促进组织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自噬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1,共2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炎性介质之一,正常情况下血中含量甚微,当急性炎症或创伤、组织坏死时,体内炎性反应被激活,引起CRP水平明显升高。近年来,周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CRP增高的个体未来心...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炎性介质之一,正常情况下血中含量甚微,当急性炎症或创伤、组织坏死时,体内炎性反应被激活,引起CRP水平明显升高。近年来,周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CRP增高的个体未来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大大增加。CRP水平的增高预示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C反应蛋白 预后不良 蛋白水平 病情 REACTIVE PROTEIN 脑卒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婕 姜建东 +2 位作者 王自正 王峰 陈正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用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剂99m^Tc-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氨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m^Tc—TRODAT—1)显像鉴别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材料和方法:28例PD患者,病程4个月~5年,15... 目的:用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剂99m^Tc-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氨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m^Tc—TRODAT—1)显像鉴别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材料和方法:28例PD患者,病程4个月~5年,15例VP患者,病程1-3年,正常对照组19例,静脉注射99m^Tc—TRODAT—1,3h后行SPECT显像,并计算纹状体/小脑放射性比值(ST/CB)。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患者纹状体99m^Tc—TRODAT-1积聚显著下降,尤以壳核更为明显。早期PD患者(H/Y:1)即可见两侧ST/CB有显著差异;而VP患者纹状体内99m^Tc—TRODAT—1放射性浓聚程度与对照组相似,ST/CB也无明显差异。结论: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PECT 多巴胺转运体 H/Y分级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相关性运动障碍的认识现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颖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57-63,共7页
脑血管病可发生于全脑各部位,临床表现有锥体束受累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可有锥体外系受累的异常不随意运动,可见于卒中各病程阶段,甚至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短暂性发作[1-4],或类似锥体外系疾患表现为运动增多(如舞蹈/投掷... 脑血管病可发生于全脑各部位,临床表现有锥体束受累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可有锥体外系受累的异常不随意运动,可见于卒中各病程阶段,甚至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短暂性发作[1-4],或类似锥体外系疾患表现为运动增多(如舞蹈/投掷症、手足徐动症等)和运动减少(如帕金森综合征)等类型.这些相关运动障碍表现不仅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识别、治疗有一定指导性,而且有助于定位诊断和病因分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价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有关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并予以筛选,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提取数... 目的评价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有关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并予以筛选,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提取数据,选用QUOROM评价量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完成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3篇文献,9篇为系统评价,24篇为Meta分析。发表期刊有13种,8种为护理专业期刊。上海(5篇)、江苏(3篇)、重庆(4篇)等地发表数量位居前列。33篇文献中,仅有3篇文献全部满足QUOROM评价量表对18个条目的规范要求。主要存在题目报告不规范(87.88%)、序言撰写不全(69.70%)、检索不全面系统(54.55%)、流程图使用匮乏(90.91%)、结果部分定量合成使用不当(42.42%)等问题。结论自2003年以来,国内护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数量逐步增多,但报告质量偏低,应对护理研究者进行方法学培训,使其严格而详细规范发表研究成果,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以提高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 循证医学 报告质量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QUOROM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颖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3-396,403,共5页
1929年,Critchley以“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 parkinsonism)”描述高血压老年患者表现出的肌强直、面具脸和小步态等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症状,并提出这一综合征具有进展迅速、下肢受累明... 1929年,Critchley以“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arteriosclerotic parkinsonism)”描述高血压老年患者表现出的肌强直、面具脸和小步态等类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症状,并提出这一综合征具有进展迅速、下肢受累明显重于上肢且多无震颤的特点;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陈霓红 黄清 周俊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I组)及白细胞异常组(Ⅱ组),并于入院后24~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I组)及白细胞异常组(Ⅱ组),并于入院后24~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死。入院时、治疗后14 d以NI 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随访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入院及治疗14 d时,Ⅱ组NI HSS评分明显高于I组(P<0.05~0.01),B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0.01);治疗后14 dⅠ组NI HSS评分降低趋势明显优于Ⅱ组,治疗后90 dⅠ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杨杰 姜建东 +5 位作者 杜颂伟 顾建平 潘雷 周俊山 袁存国 王景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本院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方法收集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58例患者中并发脑出血6...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本院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同时采用卒中登记方法收集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58例患者中并发脑出血6例(10.3%),其中症状性脑出血2例(3.4%)。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分别死亡2例(3.4%)、4例(6.8%)和5例(9.3%)。3个月末和6个月未残疾或死亡例数分别为13例(22.4%)和9例(16.7%)。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脑血管病 动脉溶栓 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