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监护室重症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英 王卫文 张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92-2794,共3页
目的:及时了解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对我院EICU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重症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EICU重症感染总菌株133株,痰菌株共115株... 目的:及时了解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对我院EICU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重症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EICU重症感染总菌株133株,痰菌株共115株,占总菌株的86%;痰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痰菌株的59%,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痰菌株的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株数居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杆菌属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结论:本EICU肺部感染居多,菌种杂多,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而MRSA已跃居单菌种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细菌 抗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4-5p调控PI3K/Akt/FoxO1轴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国新 唐红悦 +1 位作者 郭畅 张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目的 探究miRNA-224-5p在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HC)的血浆检测miRNA-224-5p及生化指标。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H/R组、H/R+miR-224-5pNC组、H/R+m... 目的 探究miRNA-224-5p在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HC)的血浆检测miRNA-224-5p及生化指标。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H/R组、H/R+miR-224-5pNC组、H/R+miR-224-5p mimics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乳酸脱氢酶(LD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4-5p与PTEN的靶向关系;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靶基因的潜在机制进行分析;qRT-PCR检测miRNA-224-5p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Bcl-2、Bax、Cleaved caspase-3、SOD2、p-PI3K/PI3K、p-Akt/Ak及p-FoxO1/FoxO1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HC组相比,AMI组的血糖、 C反应蛋白、CK、CK-MB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H/R组miR-224-5p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活力呈缺氧/复氧时间依赖性减少;PTEN是miR-224-5p的靶基因;PI3K/Akt通路是最显著富集的通路;与Control组相比,H/R组SOD2的活性降低,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均上升,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细胞中p-PI3K、p-Akt、p-FoxO1、SOD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TE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R+miR-224-5p mimics组SOD2的活性显著上升,LDH、MDA的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PI3K、p-Akt、p-FoxO1、SOD2和Bcl-2的表达均上调,PTE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miR-224-5p过表达通过PI3K/Akt/FoxO1轴上调抗氧化基因SOD2的表达,缓解H/R诱导的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微小RNA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钱雷 蔺昕 +2 位作者 陈玮 李明 于月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9-1523,1531,共6页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功能,探讨单核细胞亚群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2例RA患者(RA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经知情同意后抽取3ml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流式细...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功能,探讨单核细胞亚群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2例RA患者(RA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经知情同意后抽取3ml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核细胞亚群比例、中间型单核细胞表面HLA-DR、Toll样受体2(TLR2)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及其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平均荧光强度(MFI),并分析RA患者单核细胞亚群比例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正态数据分析采用Students't-test检验。结果:与HC组相比,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升高[(4.6±1.2)%vs(1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表达(MFI)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8.6 vs 30.2±6.1,P>0.05)。RA组TLR2(750.2±110.3 vs 526.8±98.6)、TREM-1(58.4±12.1 vs 40.3±10.2)表达(MFI)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胞内TNF-α(46.3±6.4 vs 36.7±8.3)MFI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与DAS28评分和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P=0.003)、0.471(P=0.027)和0.538(P=0.009)。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中间型极化,并处于活化状态,高表达TLR2和TREM-1,分泌较多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参与RA的疾病过程。因此,抑制单核细胞向中间型极化或阻断表面受体表达可能是治疗RA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亚群 TOLL样受体2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欧阳茂 杨侃 +4 位作者 张梦玺 蒋卫红 曹宇 王建刚 高应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ACS(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4例)和对照组(54例)3组患者的血浆MPO、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浓度,比较各组的差异;所有患者常规...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ACS(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4例)和对照组(54例)3组患者的血浆MPO、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浓度,比较各组的差异;所有患者常规治疗,随访半年,记录心脏事件。结果:ACS组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患者(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ACS组患者血浆MPO与hsCRP,cTnI及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无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MPO、空腹血糖和性别是ACS诊断的影响因素;高浓度血浆MPO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血浆MPO可能是ACS的生化标志物之一,可预报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娟 王慧娟 +4 位作者 姚婷 王书奎 王玲 柯瑶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者体内CD19+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三色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卫文 张戎 +4 位作者 杨晓帆 夏永祥 李有武 王慧娟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CD8+CD25+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表达IFN-γ、IL-10和TGF-β的细胞数量情况,以期得到一组该亚群细胞正常数值范围,为研究CD8+CD25+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周血CD8+CD25+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表达IFN-γ、IL-10和TGF-β的细胞数量情况,以期得到一组该亚群细胞正常数值范围,为研究CD8+CD25+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提供参考。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T细胞中CD8+CD25+、CD8+CD25-、CD8-CD25+和CD8-CD25-亚群的比例,并计算其细胞数量;并对经过或未经过离子霉素(ionomycin)、佛波醇乙酯(PMA)联合刺激5h的CD8+CD25+T细胞检测表达IFN-γ、IL-10及TGF-β的细胞数量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CD3+T细胞中CD8+CD25+细胞亚群约为2.52%,数量达37.09×106/L,经离子霉素、佛波醇乙酯联合刺激培养5h后其比例、数量均略有降低;CD8+CD25+T细胞表面TGF-β阳性率达到93.8%,刺激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刺激后IFN-γ+T细胞明显增多,而IL-10+的T细胞未见明显升高。结论:正常人外周血CD3+T细胞中存在少量的CD8+CD25+细胞亚群,该细胞表面稳定地高表达TGF-β,可对刺激呈现IFN-γ反应,但不对刺激产生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CD8^+CD25^+细胞亚群 TGF-β IL-10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贝贝 魏敬 +2 位作者 蒋建东 龚和禾 张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VA)联合黄连素(berberine,BBR)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SIMVA组),B组(BBR组),C组(SIMVA+BBR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肝肾功能等变...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VA)联合黄连素(berberine,BBR)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SIMVA组),B组(BBR组),C组(SIMVA+BBR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肝肾功能等变化。动物实验研究把高脂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6只,生理盐水),辛伐他汀[SIMVA,9只,6mg/(kg·d)]组,黄连素[BBR,9只,90mg/(kg·d)]组,辛伐他汀[SIMVA,6mg/(kg·d)]+黄连素[BBR,90mg/(kg·d)]组,辛伐他汀[SIMVA,9只,12mg/(kg·d)]组,喂养30天,分别检测TC、TG、LDL-C及LDLR-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组,显效病例数是SIMVA组的1倍,有效率达100%;SIMVA组治疗前后TC、LDL-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BR组和BBR+SIMVA组治疗前后比较TC、TG和LDL-C差异显著(P<0.01);3组间比较,C组降低TC、TG、LDL-C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同时,动物实验也提示联合治疗在降低血脂和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6mg/(kg·d)SIMVA联合有效剂量的BBR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与12mg/(kg·d)SIMVA相当。结论:联合治疗比单用SIMVA或BBR更能有效降低LDL-C,增加BBR来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减少他汀类药物用量的50%。BBR作为他汀降脂药的理想补充剂给高脂血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血脂 黄连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C、XPD、XPG基因多态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成宾 邓齐文 +1 位作者 徐郑 朱佳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5-1359,1370,共6页
目的 :探讨XPC(rs2228000、rs2228001、rs2470352)、XPD(rs13181)、XPG(rs17655)3个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assarray SNP检测技术对287例膀胱癌患者和282例正常... 目的 :探讨XPC(rs2228000、rs2228001、rs2470352)、XPD(rs13181)、XPG(rs17655)3个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assarray SNP检测技术对287例膀胱癌患者和282例正常人XPC、XPD、XPG基因的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XPC rs2228000位点在病例及对照组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21.949,P〈0.001),其中CT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 vs CC:OR=2.01,95%CI 1.41~2.88;TT vs CC:OR=3.06,95%CI 1.70~5.49);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TT vs CC:OR=2.16,95%CI 1.58~3.11)。rs17655、rs2228000及rs222800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7655:χ2=10.013,P=0.040;rs2228000:χ^2=13.836,P=0.008;rs2228001:χ^2=14.315,P=0.006),rs2228000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远端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228000:χ^2=12.204,P=0.002)。结论 :XPC rs2228000位点与膀胱癌的发病相关,含T等位基因个体膀胱癌的相对风险高,且与膀胱癌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远端转移相关。rs2228001及XPG rs176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XPC XPD XPG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后下颌骨骨量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芳 曹峻岭 +1 位作者 夏永祥 毕华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5,F003,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诱发下颌骨骨丢失,通过下颌骨骨密度测量;血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下颌骨解剖形态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等方法,观测维甲酸诱导的... 目的:观察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诱发下颌骨骨丢失,通过下颌骨骨密度测量;血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下颌骨解剖形态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等方法,观测维甲酸诱导的模型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颌骨磨牙段骨密度降低;解剖显微镜下可见,大鼠下颌角下缘和下颌孔上缘有骨膜下骨吸收区存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下颌骨骨小梁平均宽度变窄,骨小梁平均间隔宽度明显增大。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灌服维甲酸后,颌骨出现了疏松化改变,表明该模型用于研究下颌骨骨丢失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骨质疏松症 下颌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的制备及系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亮亮 王黎明 +2 位作者 徐燕 唐成 朱成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制备负载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涂层钛板并对其表面形态、体外释药行为及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溶剂铸膜(solvent casting)法制备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 目的:制备负载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粒的涂层钛板并对其表面形态、体外释药行为及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溶剂铸膜(solvent casting)法制备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将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置于均匀涂有1×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ueller-Hinton(MH)平板上连续培养直至抑菌环消失,以抑菌环直径为主要观察指标评价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扫描电镜示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钛板表面;体外释药行为显示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中庆大霉素的释放可达到14 d,维持在52%左右;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可维持9 d,抑菌环最大直径为(3.82±0.03)cm。结论:制备的庆大霉素-壳聚糖纳米涂层钛板表面形态良好,体外释药稳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庆大霉素 壳聚糖 聚消旋乳酸 纳米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阻断对肝脏及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开网 王晓颖 +2 位作者 井清源 樊克武 夏永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 观察常温下门静脉阻断再通后对肝脏、肠道的影响 ,明确有无细菌移位及与阻断时间的关系。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阻断门静脉 0min(A组 )、15min(B组 )、30min(C组 )、45min(D组 )。 6h后取肠系膜淋巴结、下腔静脉血作... 目的 观察常温下门静脉阻断再通后对肝脏、肠道的影响 ,明确有无细菌移位及与阻断时间的关系。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阻断门静脉 0min(A组 )、15min(B组 )、30min(C组 )、45min(D组 )。 6h后取肠系膜淋巴结、下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 ,同时测定肝肾功能 ,并观察肝脏、空肠、回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B、C、D组肝脏、肠粘膜结构及肝功能与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阻断 30min以上组 (C、D组 )除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外 ,细菌移位率亦较A组显著增高。肾功能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常温下门静脉阻断再通可致肝脏、肠道粘膜损伤 ,并促发细菌移位 ,其程度随阻断时间延长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阻断 细菌移位 肠粘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抗原结合的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促进特异性T细胞反应
12
作者 汤巧 丁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s,CTMCs)通过抗原依赖方式对T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TMCs,荧光染料标记的模式抗原鸡卵清蛋白OVA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与CTMCs共培养,通过流...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s,CTMCs)通过抗原依赖方式对T细胞反应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TMCs,荧光染料标记的模式抗原鸡卵清蛋白OVA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与CTMCs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CTMCs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摄取抗原的能力,并用CD69和Ki67指标进一步检测其刺激抗原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的能力。结果:从小鼠骨髓细胞成功诱导CTMCs。CTMCs能通过其表面的Fcγ受体(FcγRs)结合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IgG有效摄取抗原,其水平高于摄取未与抗体结合的抗原。结合抗原后能以抗原依赖的方式激活CD4+T淋巴细胞并促进其增殖。结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通过其FcγRs和IgG抗体增加摄取抗原的能力,进而直接或间接将抗原递呈给CD4+T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和活化,在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免疫复合物 FCΓ受体 特异性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