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血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娥 王自正 +6 位作者 孟庆乐 傅雷 刘任从 施秀敏 李少华 邵国强 王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BMD)变化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60例70岁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BMD)变化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60例70岁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2 DM)患者正位腰椎(L1-L4)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部骨密度,同时检测FPG和HbAlc,并以相同的测量方法对60例70岁以上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配对为对照组,对二部位BMD值、FPG和HbAl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对照组)腰椎B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颈部BMD、FPG和HbAl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FPG和HbAlc值越高其股骨颈部BMD值越低。患者代谢控制不良会造成骨量丢失加速,易发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糖尿病 骨密度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少华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评价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实验室检查、临床骨髓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做了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检查,其中7例做了CT扫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病变部位以肋骨、... 目的评价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实验室检查、临床骨髓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做了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检查,其中7例做了CT扫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病变部位以肋骨、腰椎、胸椎、头颅骨为最多,其次为肩胛骨、骨盆、四肢骨、胸骨和锁骨等,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呈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和多发性浓聚合并放射性稀疏减淡或缺损区,CT或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结合X线、CT检查不失为诊断骨髓瘤的一种辅助方法。SPE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化疗疗效的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全身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 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显像中成人胸外支气管囊肿1例
3
作者 陈正国 姚薇萱 +1 位作者 王自正 王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法在坏死性基质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君鑫 王林农 +2 位作者 周如侠 俞杨 杜同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6-450,共5页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表疾病,复发率高,重者可致盲,尤其是坏死性基质型HSK.以往对坏死性基质型HSK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目的 检测坏死性基质型HSK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表疾病,复发率高,重者可致盲,尤其是坏死性基质型HSK.以往对坏死性基质型HSK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目的 检测坏死性基质型HSK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单纯疱疹病毒(HSV) DNA的表达,为坏死性基质型HSK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诊断为坏死性基质型HSK患者30例30眼,裂隙灯显微镜下对临床症状进行炎症评分,予以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8周后,全身用药改为维持量治疗6个月,收集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和8周的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中HSV的浓度和阳性率,2种组织中HSV阳性率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比较初诊时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中HSK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患眼在各随访时间点HSV的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患跟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中病毒浓度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30眼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中real-time PCR诊断HSV阳性者分别为13例和4眼,阳性率分别为46.4%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1、2和4周,角膜上皮组织中HSV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4),治疗后6周和8周,均未诊出HSV;而治疗后1周和2周泪液中HSV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583),治疗后4周均未检测出HSV.治疗前30例患者中13例角膜上皮组织和泪液标本HSV阳性者病毒浓度分别为2460(2165 ~ 636500)/ml和0(0~1150)/ml.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显示,泪液标本中病毒浓度显著低于角膜上皮组织(P=0.005),随着治疗的进行,病毒浓度显著下降(P=0.001),且角膜上皮组织与泪液中下降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秩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角膜上皮组织中病毒浓度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值之间呈正相关(rs=0.844,P=0.000). 结论 Real-timePCR可检测HSK患眼角膜上皮组织中和泪液中HSV的表达,但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的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治疗前病变区角膜上皮组织较高的病毒浓度者病变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诊断 角膜基质 角膜炎 坏死 病毒DNA/分析 上皮/病毒学 泪液/病毒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