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京与澳大利亚悉尼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璟 江时森 +3 位作者 陈绍良 宫剑滨 王立军 彭永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京和澳大利亚悉尼地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中国南京地区为黄种人入选1442例(男性72.0%)为中国组,澳大利亚悉尼当地为白种人同期入选1309例(男性65.... 目的探讨中国南京和澳大利亚悉尼地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中国南京地区为黄种人入选1442例(男性72.0%)为中国组,澳大利亚悉尼当地为白种人同期入选1309例(男性65.5%)为澳大利亚组。从冠状动脉血管优势型、病变支数、病变血管类型、病变狭窄程度加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主,其中中国组1066例,澳大利亚组1031例。两组患者病变累及的主要血管依次均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主干。两组患者男性冠状动脉病变3支、双支、单支血管的患病率均高于同组女性(P<0.01)。从Gensini积分可见,澳大利亚男女性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显著高于同性别的中国患者(P<0.01)。结论中国南京与澳大利亚悉尼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因种族差异而存在不同,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中国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年龄因素 中国 澳大利亚人种 血管造影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阳 范羽飞 李秋月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并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以降低便秘发生率。方法将439例住院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218例、对照组2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便秘预防护理。观察组建立通便药物的服用率、预防便秘知识宣教落... 目的建立并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过程质控指标,以降低便秘发生率。方法将439例住院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218例、对照组2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便秘预防护理。观察组建立通便药物的服用率、预防便秘知识宣教落实率,腹部按摩、开塞露纳肛及低压灌肠执行率指标,并依此实施护理干预及质量控制。结果干预后住院期间,观察组5项指标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过程质控指标的建立及实施,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和减少排便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预防 护理敏感指标 过程指标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脉穿孔及急性心包填塞的抢救及护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甘小惠 常芸 王蓉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1622-1623,共2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每年完成病例数呈30%~40%的速度增长,病变严重、复杂程度及接受患者的高危程度在不断增加,造成了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对其并发症的处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状动脉穿孔...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每年完成病例数呈30%~40%的速度增长,病变严重、复杂程度及接受患者的高危程度在不断增加,造成了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对其并发症的处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状动脉穿孔和心脏压塞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PCI总数3466例,16例患者并发冠脉穿孔及急性心包填塞,现将其临床诊治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穿孔 急性心包填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缺血性J波的机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振峰 杨士伟 +1 位作者 周玉杰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正常情况下,心室肌除极方向由心内膜面向心外膜面进行,复极时由于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结果后除极的心肌反而先复极。最后除极和最早复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持续时间约10ms,这在体表心电图上... 正常情况下,心室肌除极方向由心内膜面向心外膜面进行,复极时由于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结果后除极的心肌反而先复极。最后除极和最早复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持续时间约10ms,这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即J点。J点通常位于基线水平,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和复极的开始。1953年Osborn研究表明,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过渡区增宽,即出现J点从基线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动作电位 肌细胞 心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1 位作者 马玉玲 段宝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36-7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 ,选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用Ge...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在冠心病 (CH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SA组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组 ) ,选 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将CHD患者分 2组 :A组 (1~ 2 0分 ) ,B组 (>2 0分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CHD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D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上述参数显著高于A组 (P <0 .0 1)。结论 CD11b/CD1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 抗原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组织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书奎 叶飞 +2 位作者 陈绍良 王自正 傅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820-822,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反映心梗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AMI患者再通组 42例 ,未通组 2 2例及正常对照组 37例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和层...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反映心梗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AMI患者再通组 42例 ,未通组 2 2例及正常对照组 37例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连蛋白 (LN )的含量 ;并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和射血分数 (EF)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未通组血清PCⅢ、HA、LN的含量较其他两组水平增高显著 ,并且与LVDd呈正相关 ;其他两组的参数及其与EF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PCⅢ、HA、LN值可作为AMI患者心肌组织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为临床上判断AMI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提供了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心房起搏下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丰富 耿其吉 +2 位作者 段宝祥 罗骏 贾海波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施放射频能量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时行间歇右心房起搏下放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 ,其中 2 6例在放电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频率 65~ 97bpm ,持... 目的 探讨施放射频能量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时行间歇右心房起搏下放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 ,其中 2 6例在放电后出现连续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频率 65~ 97bpm ,持续时间 >10s) ;射频消融 (RFCA)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 (频率较交界性心率快 2 0bpm )下进行 ,出现AV延长或AV分离则立即停止放电。另 10 6例RFCA时出现交界性早搏或短阵性交界节律 (<10s) ,故采用“滴定法”放电。结果 ① 132例AVNRT均消融成功 ;②右房起搏组放电次数及手术时间较滴定法放电组减少 (P <0 .0 1) ;③起搏下放电组无Ⅲ°房室传导阻滞 (Ⅲ°AVB)等并发症 ,滴定放电组 3例出现一过性Ⅱ°Ⅱ型伴Ⅲ°AVB。结论 对放电后出现持续交界性逸搏心律者在间歇性右心房起搏下放电较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心房起搏 射频消融 治疗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可行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出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蕴文 孙爱民 郑晓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876-877,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 变异型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部位的放射影像及心电图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航 戴振林 +4 位作者 胡作英 段宝祥 刘志忠 陈绍良 单守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8-55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电极部位与其放射影像、心电图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安装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的110例患者,行RVOT起搏术。行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放射照片。后前位及左前...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电极部位与其放射影像、心电图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安装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的110例患者,行RVOT起搏术。行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放射照片。后前位及左前斜位区分室间隔或游离壁,右前斜位区分流出道上部或下部。术后行12导联心电图。结果110例患者中有18例电极位于流出道以下,92例(83.6%)位于流出道上部或下部。92例流出道患者中有58例(63.0%)位于间隔部,34例位于游离壁(37.0%);25例(27.2%)位于高位流出道,67例(72.8%)位于低位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与游离壁起搏患者比较,QRS时间短(134±18)ms vs(142±21)ms,P<0.05。游离壁起搏中,Ⅲ导联切迹多见(P<0.01)。结论RVOT起搏的电极X线表现及心电图形态对确定起搏部位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 人工 放射摄影术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房部位起搏心房激动时间的变化
10
作者 刘志忠 戴振林 +1 位作者 段宝祥 陈绍良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比较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方式下心房激动时间的变化。方法双腔永久起搏器(DDD)安置术中,心房电极安置于右心耳42例,房间隔电极2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计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相(Pmax)及P波离散度(Pd... 目的比较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方式下心房激动时间的变化。方法双腔永久起搏器(DDD)安置术中,心房电极安置于右心耳42例,房间隔电极2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计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相(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右心耳起搏方式,Pmax及Pd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max:(138±23)msvs(127±16)ms,Pd:(19.4±9.0)msvs(13.5±7.3)ms];均P<0.05)。而房间隔起搏方式,Pmax及Pd术后较术前显著减少[Pmax:(122±12)msvs(133±17)ms,Pd:(11.1±6.6)msvs(15.5±8.0)ms,均P<0.05]。结论房间隔起搏方式相反于右心耳起搏方式,心房电活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心电描记术 P波时相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11
作者 罗骏 张丰富 +2 位作者 葛郁芝 贾海波 陈绍良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0-541,共2页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复发的情况。结果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89.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复发的情况。结果37例右心室流出道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为89.2%,复发2例,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导管消融术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变态反应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1例
12
作者 陈蕴文 孙爱民 郑晓霞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9期796-79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传导阻滞 超敏反应 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13
作者 贾海波 张丰富 罗骏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3期85-,共1页
  射频导管消融(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接受RFCA治疗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1-2],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病程一般较长且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此此类人群RFCA有一定的特殊性...   射频导管消融(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接受RFCA治疗的老年患者不断增多[1-2],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病程一般较长且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此此类人群RFCA有一定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性 速航性 射频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房室结双径路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RFCA 隐匿性旁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范羽飞 常芸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8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626例患者,按照纳排标准实际入选536例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1例(2017年9月-2018年2月)和观察组265例(2018...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626例患者,按照纳排标准实际入选536例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1例(2017年9月-2018年2月)和观察组265例(2018年3-8月)。对照组每日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3 d未排便者责任护士给予饮食宣教、腹部热敷或按摩,遵医嘱使用口服通便药物或辅助通便措施;观察组成立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小组、细化标准明确指标内容、建立排便观察及措施落实登记表、进行指标监测及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在入院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发生率及排便时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412,P<0.05);观察组便秘及排便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8.992、5.87、5.83、8.43,P<0.05);观察组排便时发生猝死2例(0.8%),对照组发生猝死5例(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P>0.05)。结论实施护理敏感指标监测能使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提前,降低便秘发生率和排便时的主要并发症,满足患者生理需要、提高舒适度、保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敏感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 心内科监护病房护理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曲虹 张丰富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71例AMI病人分为再通组、未通存活组及死亡组 ,在溶栓前及溶栓后 1、2、3、4、6、8、10、12、2 4、48、72、96及 12 0h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 ...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71例AMI病人分为再通组、未通存活组及死亡组 ,在溶栓前及溶栓后 1、2、3、4、6、8、10、12、2 4、48、72、96及 12 0h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 ,并分别测算出各时刻的QTd及校正QTd(QTcd)。结果 再通组溶栓后 1h内QTd及QTcd明显降低 ;未通存活组无明显变化 ;死亡组溶栓 2h内即明显升高并随病情恶化呈持续上升直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疗效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田乃亮 陈绍良 +2 位作者 马玉玲 刘志忠 段宝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9-3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60 例ACS患者(ACS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尿酸水平...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 60 例ACS患者(ACS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 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总胆红素 AC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ACS组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SAP组(P<0.01)和对照组(P<0.001)。结论 尿酸和胆红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尿酸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附64例报告)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玲玲 陈绍良 +2 位作者 段宝祥 常芸 阚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运用效果。方法64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IABP治疗。机器为Datascope system97E型反搏仪,均采用40ml型球囊导管,反搏持续时间为24~...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运用效果。方法64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IABP治疗。机器为Datascope system97E型反搏仪,均采用40ml型球囊导管,反搏持续时间为24~144h,经在IABP支持下,64例中62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2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 64例患者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9.7%。结论 IABP支架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方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心源性休克 治疗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晓叶 李小波 +4 位作者 邢俊武 钱春发 李敏 伯广干 张代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3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300例(观察组),同期选取非H型高血压患者10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测定Hcy水平,并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观察组双支病变、3支病变、狭窄>69%、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CC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T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较CT型和CC型严重,TT型主要以左回旋支和右冠动脉病变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T型Hcy水平最高,其次为CT型和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9)μmol/L vs (18.3±1.9)μmol/L、(16.6±1.7)μmol/L,P<0.05]。观察组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8,P=0.003;r=0.256,P=0.017)。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且以左回旋支和右冠动脉受累为主,MTHFR 677C/T基因型以TT型为主,TT型Hcy处于高水平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高半胱氨酸 高血压 基因频率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东进 江时森 +2 位作者 陈绍良 吕磊 黄浙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南京冠心病患者3 021例(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 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部位。结果:①中国人CAG...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规律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国南京冠心病患者3 021例(男性占68.4%),澳大利亚悉尼同步入选3 230例患者(男性占67.5%),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部位。结果:①中国人CAG阳性率为69.4%,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5.2%,澳大利亚人CAG阳性率为75.5%(P<0.05),右冠状动脉优势型为82.9%。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3支病变分别为26.0%和31.9%(P<0.01)。③中国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29.8%和15.8%,澳大利亚人男、女3支病变分别为34.0%和26.2%,与中国人同性别比较,澳大利亚人男、女LM、RCA病变率均高(P<0.01)。结论: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病变依次累及LAD、RCA、LCX、LM;与中国人比较,澳大利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而且男、女患者均重;与女性比较,两组的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均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澳大利亚人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参数调整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代民 濮江沁 +2 位作者 陈绍良 郭涛 李淑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起搏参数调整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5-86(70.5±11.5)岁。随访期间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 目的探讨起搏参数调整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5-86(70.5±11.5)岁。随访期间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起搏系统干预前后的疗效、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随访期内实施起搏系统干预共168次,其中调整AVD27例、调整起搏频率19例、调整感知性能14例、改变起搏模式8例、起搏故障探查术6例、VVI改DDD8例,3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被纠治。优化起搏系统前后,“起搏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分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起搏系统可确保起搏治疗高效、安全,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搏系统优化应坚持提高随访效率、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 优化 起搏器生活质量测评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