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丹凤 殷信道 +4 位作者 姜亮 张娣 彭明洋 马跃虎 张卫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经CTE、内镜或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CD)的患者31例,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7例)和缓解期...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经CTE、内镜或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CD)的患者31例,根据Harvey-Bradshaw指数(HB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7例)和缓解期组(14例)。比较两组在CTE表现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活动期组较缓解期组有更大的小肠管壁厚度[(9.28±2.82)mm vs.(6.76±2.33)mm,P=0.012]、管壁强化程度[(111.47±9.8)HU vs.(91.50±9.55)HU,P=0.000]、CRP值[(48.56±31.03)mg/L vs.(20.24±19.29)mg/L,P=0.006]。活动期组梳征(14例)多于缓解期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组淋巴结增大、瘘管、蜂窝织炎及肠管狭窄的发生率(76.5%、23.5%、35.3%、100%)高于缓解期组(50.0%、7.1%、14.3%、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病患者CTE上管壁的增厚程度、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梳征对活动度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活动度 管壁增厚 强化方式 梳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及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利伟 顾建平 +2 位作者 姜亮 殷信道 许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比较双能量与单能量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方法:共40名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行双源CT扫描。双能量组20例,采用100 kV和140 kV,螺距1.0;单能量组20例,采用120 kV,螺距2.0。两... 目的:探讨双源CT在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比较双能量与单能量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方法:共40名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行双源CT扫描。双能量组20例,采用100 kV和140 kV,螺距1.0;单能量组20例,采用120 kV,螺距2.0。两组均采用CareDose4D自动追踪电流法。观察与分析支架状况、有无内漏、血栓吸收程度等情况。记录双能量组及单能量组的辐射剂量、采集时间、扫描长度,观察两种扫描模式的差异。结果:双能量组和单能量组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组采集时间明显长于单能量组(P<0.05);单能量组受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双能量组(P<0.05)。结论:双源CT可以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情况,全面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单能量中等螺距扫描模式辐射剂量低于双能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术 腔内隔绝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序列在检测急性脑梗死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武新英 张娣 +1 位作者 毛存南 殷信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成像在检测急性脑梗塞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s)患者,行常规CT、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对CMBs的表现进行分型,并对比各个序列对CMB...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成像在检测急性脑梗塞微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s)患者,行常规CT、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对CMBs的表现进行分型,并对比各个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结果:45例患者共检出CMBs 238个,A型163个,B型75个。A型多分布于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B型发生于梗死病灶内,呈不规则小条片样低信号。将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率与各个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对CMBs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WI序列是显示急性梗死灶中CMBs的敏感检查手段。针对CMBs病灶的不同分型对脑梗死微出血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微出血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同兴 孙晋 +1 位作者 谢光辉 徐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资料,女性18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为52.5岁;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120kV,160 mAs,层厚5mm,层间距5mm,高压...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资料,女性18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为52.5岁;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120kV,160 mAs,层厚5mm,层间距5mm,高压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300mg/ml)增强扫描,流速2.5ml/s,延迟30s扫描,回顾性1.5mm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分析。结果:全部为单发实性类圆形肺结节或肿块,最大径67mm,平均直径23mm,分布无偏向性,边界清晰。8例(42.1%)见斑点状钙化灶,4例(21.1%)见分叶征,3例(15.8%)见空气新月征,4例(21.1%)病灶跨叶间胸膜生长,1例(5.26%)见胸膜牵拉凹陷,8例(80%)增强CT扫描均显示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或肿块,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病灶可跨叶间裂生长,明显强化及贴边血管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肿瘤 MS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对比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用于诊断膝关节损伤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存南 王书智 +4 位作者 吴前芝 殷信道 卢铃铨 王丽萍 冯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接受MR检查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SE序列T1WI及T2WI矢状面、MTC-GRET2加权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接受MR检查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SE序列T1WI及T2WI矢状面、MTC-GRET2加权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范围、信号均匀性、边界,比较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56例骨挫伤病例中,FSE序列T1WI显示43例,T2WI显示45例,MTC-GRET2WI显示50例。MTC-GRET2WI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边界和敏感性均高于SE序列(P<0.05)。结论MTC-GRET2W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显示明显优于FSE序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梯度回波 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患者远期四肢运动功能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青青 柏根基 +3 位作者 徐益民 朱昭环 孙军 殷信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值(FA)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后上肢、手及下肢运动功能预后差异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d内行3.0T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值(FA)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后上肢、手及下肢运动功能预后差异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d内行3.0T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的平均FA值。依据DTT图患侧CST受损程度分为A组(CST未破坏组)和B组(CST破坏组)。比较两组大脑脚区rFA值(患侧IIFA值/对NFA值)、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随访偏瘫运动功能评价(BRS)、功能独立性运动评分(FIMm)的差异。分析大脑脚区rFA值与入院NIHSS评分、随访BRS及FIMm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36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DTI显示CST受压移位者19例(A组),部分破坏者17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大脑脚区rFA值、BRSE肢、BRS手、BRS下肢及FIMm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脚区rFA值与BRSL忮、BRSm手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878,P〈0.05;r=0.859,P〈0.05),与BRS下肢评分有较弱相关性(r=0.648,P〈0.05)。大脑脚区rFA值评估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994±0.009;0.987+0.016)大于下肢运动功能的曲线下面积(0.822±0.08)。大脑脚区rFA值与FIMm评分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中,DTI成像能定量评估CST损害的微细结构变化,大脑脚区rFA值能评估脑出血远期神经运动功能预后(尤其是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 弥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对比梯度回波T_2加权序列和传统序列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存南 王书智 +4 位作者 吴前芝 殷信道 卢铃铨 王丽萍 冯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WI及T2WI矢...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GRET2W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膝关节外伤后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WI及T2WI矢状面、磁化传递对比梯度回波T2加权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范围、信号均匀性、边界,比较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56例骨挫伤病例中,FSE序列T1WI显示43例,T2WI显示45例,磁化传递对比GRET2WI显示50例。磁化传递对比GRET2WI在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边界、敏感性均高于FSE序列。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磁化传递对比GRET2WI在膝关节骨挫伤显示中有较高价值,明显优于FSE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传递对比 梯度回波 骨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在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慧丽 李仕红 +2 位作者 张颖冬 周俊山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DTI和MRS扫描,测量病灶及健侧对称正常脑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myo-inositol,MI)等生化代谢物的浓度值,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MI/Cr的比值。将42例SVD患者的缺血性病灶按照影像学显示分组,并对各组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42例缺血性SVD患者的42个病灶并分成慢性缺血组(30例)和慢性期梗死灶组(12例)。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分别较健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增高和降低(P<0.01),而两组间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病灶的NAA、Cho和Cr的均数都小于周围正常白质(P<0.01),而两组间的各项MRS代谢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脑白质的DCavg值与FA值(r=-0.383,P=0.012)呈负相关,FA值与NAA/Cho(r=0.420,P=0.006)、NAA/Cr(r=0.382,P=0.012)之间均呈正相关,而在SVD病灶组无上述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SVD病灶组的DCavg与高血压呈正相关(r=0.338,P=0.029)。结论对于缺血性SVD,DCavg、FA、NAA、Cho和Cr等检测指标能够共同反映神经髓鞘结构的微观变化及其功能的破坏,联合应用DTI和MRS成像技术对缺血性SVD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转归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庆华 徐青青 殷信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天及4~6月内行3.0T 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ROI)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的平均FA值(FA)...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CST)损伤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8~15天及4~6月内行3.0T MR常规及DTI检查,基于感兴趣区(ROI)测量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的平均FA值(FA)。依据DTT图患侧CST受损程度分为A型(CST受压移位)、B型(CST部分中断)和C型(CST完全中断)。比较患侧及对侧大脑脚区FA值的差异性,并分别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性及对侧大脑脚FA值的差异。分析A型、B型及C型大脑脚区r FA值(患侧FA值/对侧FA值)与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 R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运动评分(FIMm)的相关性。结果:8~15天DTI示C型m RS评分明显差于A型及B型(t=-11.731,P〈0.05;t=-2.618,P〈0.05);A型的m RS评分优于B型(t=-5.965,P〈0.05)。4~6月DTT示A型16例中2例转化为B型,14例没有变化。B型12例中,11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C型;C型8例中,2例转化为A型,1例转化为B型,另5例没有变化。比较两次检查两侧大脑脚区FA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054,P〈0.05;t=-7.962,P〈0.05);比较两次检查患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P〈0.05);比较两次检查对侧大脑脚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两次检查大脑脚区r FA值与随访m RS评分有相关性(r=-0.803,P〈0.05;r=-0.654,P〈0.05),与随访FIMm评分均无相关性(r=0.288,P〉0.05;r=0.174,P〉0.05)。其中,第一次检查A型大脑脚r FA值与FIMm评分弱相关性(r=0.499,P〈0.05);B型大脑脚r FA值与随访m RS评分有相关性(r=-0.875,P〈0.05)。第二次检查A型大脑脚r FA值与随访m RS评分有相关性(r=-0.783,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中,大脑脚区r FA值能评估脑出血远期神经运动功能预后,DTI成像能定量评估CST损伤转归及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慧丽 张颖冬 +1 位作者 殷信道 王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4-1607,161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大脑脚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和纤维束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DTT技术获得每位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s,CST)图像。结果:在43例患者51个SVD病灶中,CST表现为纤维束走行自然、形态完整(41/51),纤维束受压、推移(9/51)和纤维束截然中断(1/51)3类情况。比较患侧与健侧的DCavg值和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二者呈负相关(P<0.05);比较慢性腔隙性梗死灶与慢性缺血灶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DTT图像对于了解SVD对CST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小血管病 皮质脊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