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161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状况调研看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6
2
作者 仲斌演 顾建平 +2 位作者 施海彬 滕皋军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继内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本课题基于2019年、2017年、2007年三次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调查结果,简要报道了近十年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学科人员配置、科室规模...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继内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本课题基于2019年、2017年、2007年三次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调查结果,简要报道了近十年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学科人员配置、科室规模及介入手术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客观分析目前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并从学科平台建设、介入手术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探讨目前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中国 发展 挑战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小分子探针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的应用
3
作者 钱成 汪涛 +3 位作者 李英豪 楼文胜 顾建平 陈国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7-981,987,共6页
目的探讨凋亡小分子探针CYS-F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活体分子成像的可行性,分析其反映病变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阿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体外验证探针靶向能力;模拟临床,构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n=15)和再通模型(n... 目的探讨凋亡小分子探针CYS-F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活体分子成像的可行性,分析其反映病变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阿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体外验证探针靶向能力;模拟临床,构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n=15)和再通模型(n=15),行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靶血管情况;经尾静脉注射CYS-F探究探针分布情况。建模24 h后,T2WI评估病灶体积,近红外成像活体评估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尼氏染色和c-fos染色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CYS-F有较好的体外细胞凋亡靶向能力。建模后多普勒血流仪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栓塞组成功栓塞大脑中动脉,再通组大脑中动脉复通;近红外成像显示栓塞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荧光信号缺失。建模24 h后,T2WI显示再通组梗死灶体积率明显小于栓塞组(0.055±0.015比0.512±0.220;t=19.761,P<0.001)。栓塞组荧光强度较再通组强,靶背景比分别为1.215±0.162、0.731±0.085(t=10.252,P<0.001)。栓塞组可见大量激活的神经元细胞表达c-fos蛋白,尼氏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发生核固缩和裂解。结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和再通模型贴近临床,应用CYS-F小分子探针可在体对细胞凋亡成像,反映梗死程度,且能在注射初期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细胞凋亡 血栓栓塞 分子影像 分子探针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骅 苏浩波 +3 位作者 陈亮 罗良生 顾建平 张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 目的探讨评估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压缩"和"灯笼"释放方式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LVIS支架治疗且支架形态发生短缩改变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5例(16个动脉瘤),均经全脑DSA检查明确诊断。"压缩"方式指通过操作使LVIS支架长度比标注释放数值短缩超过5 mm;"灯笼"方式指瘤颈处LVIS支架直径增宽。计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并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1)采用LVIS支架辅助治疗的16个宽颈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8个,眼动脉瘤6个,脉络膜前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M2分叉梭形动脉瘤各1个;瘤颈1.8-8.0 mm,平均(3.9±1.7)mm;共置入LVIS支架15枚(1枚支架治疗两个动脉瘤者1例);均采用"压缩"方式释放支架,其中4例(4枚)同时并存"灯笼"方式。(2)LVIS支架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0个(62.5%),覆盖的分支动脉术后即刻均通畅。(3)围手术期未发生技术相关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5/15)。(4)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内支架压缩后金属覆盖率为30.3%-38.5%,平均(35.0±2.8)%。(5)15例LVI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经全脑DSA随访3-5个月,平均(3.2±0.5)个月,其中14个动脉瘤达影像学治愈(RaymondⅠ级,87.5%),无动脉瘤复发病例。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动脉无闭塞,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总致残率为6.7%(1/15),无死亡病例。结论 LVIS支架通过"压缩"及"灯笼"方式可提高瘤颈金属覆盖率和短期治愈率,同时不影响覆盖的分支动脉。选择适宜病例行"灯笼"方式可能有利于瘤颈处分支动脉的短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LVIS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推拉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溶栓采用血压计止血带浅静脉血流阻断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燕 陈宇辰 +2 位作者 郑乃霞 赵伯翔 顾建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舒适度。方法将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和血压计组各40例,均行足背浅静脉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硅胶止血带扎在患肢踝关节上方15cm处阻断浅静脉血流;血压计组... 目的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舒适度。方法将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和血压计组各40例,均行足背浅静脉低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硅胶止血带扎在患肢踝关节上方15cm处阻断浅静脉血流;血压计组先行下肢静脉造影确定深静脉显影压力值,然后以此压力在同样部位阻断浅静脉血流。均以15min间隔交替。结果血压计组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显著优于止血带组,血栓清除率治疗后第4~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患肢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与止血带相比,应用血压计袖带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可获得更好的溶栓疗效,患者相对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浅静脉血流阻断 血压计 止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鲁景元 刘旸 +1 位作者 徐文健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了解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因不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碘油HSG的患者103例,并分别于检查后2、6和24 h拍摄延迟片。以24 h延迟片作为碘油HSG诊断输卵... 目的 了解碘油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快速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因不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碘油HSG的患者103例,并分别于检查后2、6和24 h拍摄延迟片。以24 h延迟片作为碘油HSG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标准图像。分别评估2 h、6 h延迟片与标准图像的诊断一致性。运用Kappa检验分析2 h与24 h延迟片,以及6 h与24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一致性。绘制2 h和6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值。结果 2 h和24 h延迟片对比,两者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03,McNemar检验P<0.01),而6 h和24 h延迟片对比,两者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0,McNemar检验P<0.01);以24 h延迟片作为参照,基于2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中等(Az2h=0.879,P<0.01),而基于6 h延迟片诊断输卵管粘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Az6h=0.965, P<0.01)。结论 缩短碘油HSG延迟片拍摄时间对输卵管粘连性病变进行快速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油 子宫输卵管造影 输卵管粘连 可行性分析 延迟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图像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贾中芝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迄今有20余种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于临床。尽管有多款已退出市场,但大多仍在应用。临床上可回收型IVCF应用后取出率较低,长期留置患者体内引起的并发症多。本文总结常用IVCF特性及影像表现,旨在更好地临床应用及影像随访,提高IVCF识... 迄今有20余种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于临床。尽管有多款已退出市场,但大多仍在应用。临床上可回收型IVCF应用后取出率较低,长期留置患者体内引起的并发症多。本文总结常用IVCF特性及影像表现,旨在更好地临床应用及影像随访,提高IVCF识别能力,早期发现IVCF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成 楼文胜 +2 位作者 汪涛 李英豪 陈国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串珠样病变;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38.74%(43/111);通过分析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评估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出院时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增至95.50%(106/111)。70例患者(84肢病变)接受随访,期间4肢截肢、11肢接受靶病变血运重建(TLR);DCB治疗后股腘动脉一期通畅率为73.81%(62/84),二期通畅率为84.52%(71/84)。上述84肢中,对16肢以2个DCB、68肢以单个DCB进行扩张,其一期通畅率[75.00%(12/16)vs. 73.53%(50/68)]及二期通畅率[93.75%(15/16)vs.82.35%(5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3肢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术、71肢未植入支架,其一期通畅率[84.62%(11/13)vs. 71.83%(51/71)]及二期通畅率[100%(13/13)vs. 81.69%(58/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