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THRIVE)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ti分级Ⅰ~Ⅱ级择期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吸氧组(M组)和THRIVE吸氧组(T组)(n=60)。M组:面罩吸氧,嗅花位,氧浓度100%,流量10 L/min;T组:THIRVE吸氧,入室流量30 L/min,氧浓度100%,麻醉诱导后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60开始手术操作,流量调至70 L/min,超声测量患者吸氧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 of the gastic antrum,CSA-GA)。采用国际镇静工作组流程,记录术中与缺氧或非缺氧相关的不良事件(呛咳、无意识肢体运动、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等);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记录THIRVE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气压伤和气道损伤);调查麻醉医生、妇科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M组相比,T组围术期缺氧、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无意识肢体运动发生率降低(P<0.05),丙泊酚用量增加(P<0.05),麻醉医生及妇科医生满意度提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患者吸氧前后CSA-G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道损伤和气压伤的发生。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氧合,减少术中体动,医生满意度高。
文摘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