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ummell’s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常莹 赵磊 +4 位作者 麦筱莉 陆芳菲 鲁爱勋 胡毓亮 辛小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 分析Kummell's病的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扫描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Kummell's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57例Kummell's病患者的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扫描三种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Kummell... 目的 分析Kummell's病的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扫描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Kummell's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57例Kummell's病患者的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扫描三种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Kummell's病的影像学征像主要表现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及椎前增生硬化、椎体裂隙征、骨折椎体内积气及积液等。结论 掌握Kummell's病患者的X线摄影、CT扫描及MRI扫描影像特征性表现,对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及有意义的影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s病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磊 祁义民 +3 位作者 杨蓊勃 刘康 杨大伟 隋吉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皮耐克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人工真皮联合rhaFGF与单独应用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41例指端... 目的皮耐克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人工真皮联合rhaFGF与单独应用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41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人工真皮联合rhaFGF组,n=21)和单独组(单独人工真皮移植,n=20)。通过创面愈合时间、疤痕形成情况、指端感觉恢复、指端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皮温、疼痛、活动功能、痛温觉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形成、创面愈合时间、色泽和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色泽、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rhaFGF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联合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晶晶 卞丽艳 陈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4期194-1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2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2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时。比较两组出院时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估],干预前、出院时髋关节功能(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干预可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风险评估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祁义民 曾逸文 +4 位作者 蒋纯志 赵磊 徐晨阳 隋吉生 王大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目的对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Hangman骨折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从1950年1月到2018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对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Hangman骨折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从1950年1月到2018年10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提炼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对骨折的愈合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4篇,最终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相比,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均数差(MD)=-74.26,95%可信区间(CI)为-135.90^-12.62],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43.37,95%CI为-52.59^-34.16);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与后路相比,前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创伤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技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川明 徐燕 王黎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后冠状位上下肢力线的偏差。方法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冠状位上力线偏差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冠状面上下肢力线偏差、冠状股骨角偏差、... 目的系统评价导航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后冠状位上下肢力线的偏差。方法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方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冠状位上力线偏差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冠状面上下肢力线偏差、冠状股骨角偏差、冠状胫骨角偏差以及手术时间,应用Stata 13.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计算机辅助导航组有607例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有697例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709,95%CI(0.407,1.012),P<0.001];传统组术后冠状股骨角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251,95%CI(0.001,0.501),P=0.049];传统组术后冠状胫骨角偏差大于导航组[SMD=0.305,95%CI(0.113,0.497),P=0.002];传统组手术时间小于导航组[SMD=-1.232,95%CI(-1.566,-0.898),P<0.001]。结论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膝关节置换能带来更精确的下肢力线,但手术安全性低于传统膝关节置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计算机导航 传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