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下组织厚度选择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2 位作者 尹媛媛 胡蓝月 孙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厚度对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CT影像资料,测量并对比分析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每个区域测量... 目的探讨皮下组织厚度对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CT影像资料,测量并对比分析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每个区域测量上、中、下3个点取平均值。结果左/右腹部各分区上、下部位皮下组织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皮下组织厚度不均衡,左/右前上腹部为(21.65±8.69)mm,左/右前下腹部为(21.68±8.59)mm,左/右中上腹部为(18.32±7.63)mm,左/右中下腹部为(18.04±7.42)mm,皮下脂肪平均厚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推荐为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优选部位。左/右三角肌下缘(17.45±7.28)mm、左/右三角肌外侧缘(17.28±7.06)mm、大腿外侧上缘(17.70±7.38)mm、大腿外侧下缘(17.23±7.17)mm,与左/右中上腹部(18.32±7.63)mm、左/右中下腹部(18.04±7.4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推荐为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次选部位。左/右外上腹部(12.13±5.73)mm、左/右外下腹部(13.32±7.82)mm、左/右侧上腹部(12.64±6.25)mm、左/右侧下腹部(13.77±7.42)mm,与其他各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推荐除腹部前上/前下、中上/中下区域受限制的低分子肝素轮换注射部位。结论精准测量左/右腹部8个区域、左/右上臂部三角肌4个区域、左/右大腿外缘4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度,对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可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厚度 低分子肝素 注射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婷雯 陈慧铀 +2 位作者 姜亮 毛存南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内住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39例,根据患者的DWI及MRA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判断TOAST分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内住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39例,根据患者的DWI及MRA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判断TOAST分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灶表现与病因分型的相关性。结果939例患者中单发梗死组和多发梗死组患者例数分别为437例和502例,与单发梗死组相比,多发梗死组患者平均年龄稍大且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房颤的比例更多。患者TOAST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LAA 49.6%、SVO 38.9%、CE 6.3%、SUE 5.2%,未有患者判定为SOE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WI表现形态与TOAST分型关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398.470,P=0.000):其中75例大穿通支梗死(χ^2=47.199,P=0.000)、175例单侧前循环梗死(χ^2=39.772,P=0.000)和91例前-后循环梗死(χ^2=23.967,P=0.000)主要与LAA型有关;239例小穿通支梗死主要与SVO型有关(χ^2=332.102,P=0.00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WI表现与TOAST病因分型有关,可帮助临床判断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