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发现:①28个被评科室中仅有18个科室评价结果相同,占比64.29%;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比DDD单一评价下调级别的科室有5个;③CMI调节下DDD评价比单一评价上调级别的科室5个。结论①秩和比法可以通过区分高优和低优指标统一不同的指标量纲,形成综合评价;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考虑到疾病收治因素、搁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抗菌药物DDD的管控迅速提供管理线索;③通过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更加集中有效地对DDD进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病例组合指数(CMI)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褚婷 王林农 +1 位作者 于浩 张汝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角膜移植供者缺乏制约角膜病治疗。调查研究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现状,分析其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角膜捐献的可行方法,以增加角膜移植供者。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层整群抽样930名在校学生,对其人口统计学... 目的角膜移植供者缺乏制约角膜病治疗。调查研究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现状,分析其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角膜捐献的可行方法,以增加角膜移植供者。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层整群抽样930名在校学生,对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及12个角膜捐献意识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以是否愿意身后捐献角膜为结果变量,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族回归模型分析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回收合格问卷884份,合格率95.1%。①角膜捐献意识现状:高校学生对角膜捐献相关知识认知不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角膜捐献知识认知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知识正向总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态度并不积极,仅36.9%表示愿意身后捐献角膜。49.9%学生赞成立法,89.7%学生反对有偿捐献。②角膜捐献意愿相关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校学生的专业[优势比(odd ratio,OR)=1.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1.92]、性别(OR=1.51;95%CI:1.14~2.01;P=0.004)与身后角膜捐献意愿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学生,女学生更愿意捐献角膜;而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对其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愿意身后捐献角膜的高校学生并不多,大部分高校学生赞成立法、反对有偿捐献;高校学生中医学生、女学生更愿意身后捐献角膜。对高校学生进行医学知识尤其角膜捐献知识宣传,完善角膜捐献法律、法规,提倡无私的角膜捐献精神,将有利于促进角膜捐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角膜捐献 意识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标比较下南京某三甲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SWTO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燚 张英 +2 位作者 陆婷婷 胡丹 巫蓉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为该院研究型医院建设提供突破口和战略指导。方法:系统评估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同时以江苏省发布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引》为标杆,从战略支撑、临床诊... 目的:探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为该院研究型医院建设提供突破口和战略指导。方法:系统评估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同时以江苏省发布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引》为标杆,从战略支撑、临床诊疗、科学研究、成果转化4个方面分析该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结果:该院内外环境都具备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基本条件,但优势集中在单一学科领域且未成为绝对竞争力,管理缺陷是重大劣势。结论:该院可以从加强薄弱专科、强化自身优势和补齐管理短板等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方案,保障顺利建设成为研究型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 对标分析 SWOT 医院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士顿矩阵对2017—2019年某三级综合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1-985,共5页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和焦点,以各科室的CMI、DDD值作为坐标,得到波士顿矩阵图。结果28个科室中7个科室(大部分为手术科室)分布在第II象限(严管区)、5个科室分布于第I象限(放任区)、7个科室分布于第IV象限(表扬区)、其他科室分布于第III象限(鼓励区)。结论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管理DDD,通过放任区、严管区、鼓励区及表扬区分别予以不同管理策略,为抗菌药物重点管控提供线索,节约医院管理成本,同时强调动态管理,旨在推动变化,以奖代罚,促进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矩阵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益探索:社区医院设立专科病房模式 被引量:23
5
作者 邵宏涛 郑昌清 +3 位作者 谷伟 任晓红 秦建国 赵太宏 《中国医院》 2017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紧密合作协议中社区医院设立呼吸科专科病房的价值及在双向转诊中的应用。方法:设立南京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全科医学中心呼吸科秦虹社区病房。选取建立病房后2016年3月1日?12月31日社区医院呼吸病房收治病人。重点了解社... 目的:探讨医联体紧密合作协议中社区医院设立呼吸科专科病房的价值及在双向转诊中的应用。方法:设立南京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全科医学中心呼吸科秦虹社区病房。选取建立病房后2016年3月1日?12月31日社区医院呼吸病房收治病人。重点了解社区病人收治来源、上下转诊率和转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此期间共收治出院呼吸科病人230人,床位使用率64.6%。其中三甲医院病房下转31人,下转率63.3%。门诊下转34.78%;上转27人,均在第一时间转入三甲医院相关专科,上转率100%。单病种质控平均住院费用进入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评分0?1分)人均费用较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同期降低51.2%,COPD(无呼吸衰竭、肺心病)降低72.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医院建立专科病房能有效避免双向转诊中"转上容易转下难"的现象;大大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由点到面、全程管理、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是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 专科病房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对基层医院呼吸专科病房成本控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晓红 徐云莉 +4 位作者 毛山 佟斌 姬莉 孙迪 邵宏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5期3121-3124,共4页
背景临床路径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型综合医院已广泛应用,有助于医疗质量提升。但目前关于基层医院病房进行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专科病房实施临床路径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方法制定基层医院临床路径管... 背景临床路径管理作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型综合医院已广泛应用,有助于医疗质量提升。但目前关于基层医院病房进行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专科病房实施临床路径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方法制定基层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方案,确定入路径病种。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16年3-12月收治的未入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A1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B1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入并完成临床路径的CAP(A2组)、AECOPD(B2组)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比较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占比。结果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占比低于A1组,B2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菌药物费用占比(抗占比)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管理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日,规范抗生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呼吸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 疾病管理 医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医院科研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巫蓉 陆婷婷 +2 位作者 胡丹 陈鸣声 朱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三甲医院科研现状及限制科研发展的因素,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在全院范围内以立意抽样方法选取300人共开展了19场访谈。结果:医院的科研实力会限制医院专科的发展,医院存在内...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三甲医院科研现状及限制科研发展的因素,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在全院范围内以立意抽样方法选取300人共开展了19场访谈。结果:医院的科研实力会限制医院专科的发展,医院存在内部各科室科研能力差异较大、专利转化率低等问题。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困难是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的矛盾突出,缺乏系统科研思维指导、信息化建设落后等。结论:增强学科间合作,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的多形式科研激励制度,针对不同医务人员的需求给与帮助和扶持,发挥中心实验室科研保障作用,实现医院科研全面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突破医院科研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小组访谈 医院科研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女性患者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8
作者 徐亚杰 夏道林 +8 位作者 方兆晶 张文文 张勇 朱丽丽 许汝坤 李子萱 姜雪 刘慈宝 王晓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与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于术前30 min接受术侧T_(4)及T_(6)节段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每位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在手术医师完成胸腔内操作前在两切口对应肋间于胸腔镜直视下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主要指标:术后24 h内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反弹性疼痛定义为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次要指标:术后6、12、24、36、48及72 h NRS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与T组比较,L组术后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及3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采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可降低年轻女性患者双孔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减少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后QoR-40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反弹性疼痛 女性 胸椎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结构模式构建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9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2 位作者 尹媛媛 何娟 牟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基...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基于文献回顾、临床实践研究、小组反复讨论结果,形成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指标的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内容和权重。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58个。2轮函询分别发放并回收问卷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专家积极性较高,第1轮函询有28名(93.3%)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函询有15名(50.0%)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判断的依据系数(Ca)0.93,专家对条目熟悉度(Cs)0.90,专家权威系数(Cr)0.9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0.18~0.26(P<0.05),各维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出血风险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筛选失败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索
10
作者 程俊霖 邱润泽 +2 位作者 胡云芳 刘江慧 樊宏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4-811,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健康受试者的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筛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筛选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对2019—2022年期间在本中心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筛选的健康受试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筛选失败原因构成,并采用统计学手... 目的:分析基于健康受试者的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筛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筛选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对2019—2022年期间在本中心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筛选的健康受试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筛选失败原因构成,并采用统计学手段探索导致筛选失败的独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项临床试验,在1 582例受试者中共502例(31.7%)通过筛选。对剩余1 080例受试者的筛选失败原因分析,未通过筛选的项目依次是实验室检查(631例,58.4%)、生命体征(228例,21.1%)、静脉条件(86例,8.0%)、通过筛选受试者足够(62例,5.7%)、筛选阶段退出(54例,5.0%)、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54例,5.0%)、尿可替宁(42例,3.9%)、影像学检查(31例,2.9%)、心电图(24例,2.2%)、问询(病史问询19例,1.8%,吸烟史2例,0.2%,饮酒史2例,0.2%)、身份验证(17例,1.8%)等。在体质量指数为19.0~26.0的人群中,体质量指数的增加是与筛选失败显著相关的独立因素(P<0.000 1,OR=0.890 4,95%CI为0.841 9~0.941 3)。结论:在基于健康受试者的药物临床试验中,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和静脉条件不耐受是最主要的筛选失败原因。在招募受试者时降低体质量指数的上限值可能增加筛选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 健康受试者 筛选失败原因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背景下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为秀 鲍志鹏 +2 位作者 何英 刘芳 孙国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调查已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的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护人员医疗成本意识量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对选取的中国... 目的调查已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的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护人员医疗成本意识量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对选取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员单位39家三级综合医院(分布于13个省市)的251名介入导管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总分为(49.11±6.80)分。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与患者安全态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团队协作、工作满意、压力感知、医疗耗材管理模式及成本效益培训是成本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总体医疗成本意识较好,但实际参与度不足。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升DRG背景下导管室成本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室 护士 医疗成本意识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影响因素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DOTA-NOC PET/CT诊断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
12
作者 赵震宇 张露露 +6 位作者 姚晓晨 张川 俞飞 宋结平 薛雪 邵国强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68)Ga-DOTA-NOC PET/CT诊断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检查的疑诊或确诊PCC/PGL患者,其中20例同期接受131 I-间碘苄胍(MIBG)SPECT/CT检查;与131 I-MIBG SPECT/C... 目的观察^(68)Ga-DOTA-NOC PET/CT诊断嗜铬细胞瘤(PCC)/副神经节瘤(PG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检查的疑诊或确诊PCC/PGL患者,其中20例同期接受131 I-间碘苄胍(MIBG)SPECT/CT检查;与131 I-MIBG SPECT/CT对比,分析^(68)Ga-DOTA-NOC PET/CT在患者及病灶层面诊断PCC/PGL的价值。结果38例中,PCC 20例、PGL 14例,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良性肾上腺增生3例。^(68)Ga-DOTA-NOC PET/CT针对全部38例诊断PCC/PGL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88%(29/33)、60.00%(3/5)、93.55%(29/31)、42.86%(3/7)及84.21%(32/38)。^(68)Ga-DOTA-NOC PET/CT共于34例PCC/PGL中检出188处病灶,检出率89.95%(188/209)。对于同期接受2种检查的20例,^(68)Ga-DOTA-NOC PET/CT对骨、淋巴结、肝及肺PCC/PGL转移灶检出率及总体病灶检出率均高于131 I-MIBG SPECT/CT(P均<0.05);2种方法诊断PCC/PGL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8)Ga-DOTA-NOC PET/CT诊断PCC/PGL准确率与131 I-MIBG SPECT/CT相当而对转移灶检出率更高,有助于评估PCC/PGL分期和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受体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赵靖宇 朱从飞 +5 位作者 林玲 左广锋 孔祥权 葛震 高晓飞 张俊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DES置入的1800例合并CKD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IVUS...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DES置入的1800例合并CKD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IVUS将其分为IVUS指导组(IVUS组,n=333)和冠状动脉造影组(造影组,n=1467)。根据临床特征、造影资料以1:2比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二者术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症状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800例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与造影组(n=666)相比较,IVUS组(n=333)置入支架的数目更多,支架总长度更长,支架平均直径更大,后扩张球囊使用率更高,后扩张球囊最大直径更大,对比剂使用量更多(P均<0.05);造影组MACE发生率高于IVUS组(23.9%vs.18.0%,P=0.037),其差异主要源于造影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更高(16.1%vs.10.8%,P=0.013);造影组全因死亡发生率也显著高于IVUS组(19.7%vs.13.8%,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VUS指导(HR=0.73,95%CI:0.55~0.99,P=0.042)、高血压(HR=1.60,95%CI:1.13~2.26,P=0.008)、2型糖尿病(HR=1.56,95%CI:1.19~2.05,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HR=1.92,95%CI:1.12~3.30,P=0.018)、中重度钙化病变(HR=1.55,95%CI:1.18~2.04,P=0.002)均是置入DES术后2年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合并CKD的冠心病患者,IVUS指导下置入DES相比冠状动脉造影指导术后2年MACE和全因死亡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血管内超声 慢性肾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脑功能梯度变化与焦虑-抑郁样情绪障碍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朱海雪 李彪 +3 位作者 方子淮 冯源 殷信道 徐晓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8,共6页
目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科急症之一,常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障碍,但是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如何促进情绪障碍的发生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脑功能梯度技术探索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我们对44名突发感音神经性... 目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科急症之一,常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障碍,但是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如何促进情绪障碍的发生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脑功能梯度技术探索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我们对44名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的听力、多维度神经功能及静息状态脑功能梯度进行了评估。采用脑功能连接梯度来识别双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引起的大脑皮层连接梯度的变化。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12,SPM12)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22.0,SPSS 22.0)计算fMRI数据与焦虑-抑郁样情绪障碍评分的皮尔森相关性。结果患者与健康对照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匹配良好。患者组两耳的平均听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增高。结果显示两组间的主梯度没有显著差异。在网络水平,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在初级梯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节点水平,患者左侧楔前叶的梯度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左侧、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及左内侧额上回的主梯度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梯度值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413,P=0.005)。结论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脑区的功能梯度变化有助于阐明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功能梯度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引导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15
作者 吴浩 金佳虞 +3 位作者 魏洁 陈利海 鲍红光 韩流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9-973,共5页
目的评估神经刺激器引导下1.3%布比卡因脂质体在小鼠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SFNB)动物模型的制备效果。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9只,18月龄,体重28~32 g。实验一:选择34只小鼠进行神经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神经刺... 目的评估神经刺激器引导下1.3%布比卡因脂质体在小鼠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SFNB)动物模型的制备效果。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9只,18月龄,体重28~32 g。实验一:选择34只小鼠进行神经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组(S组)和解剖标志定位组(C组),每组17只。S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SFNB,C组采用解剖标志定位行SFNB。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和4级评分法,分别于阻滞前1 d和阻滞后2、6、24、36、48 h评估两组阻滞成功的小鼠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实验二:选择剩余15只小鼠进行神经染色研究,以上述方法于每只小鼠两侧分别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S1组)或解剖标志定位(C1组)行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亚甲蓝染色,评估阻滞后小鼠神经染色分级和神经Ⅲ级染色长度。结果实验一:与C组比较,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升高[15只(88.2%)vs.9只(52.9%),P<0.05],阻滞后6、24 h PWMT明显升高(P<0.05)。与阻滞前1 d比较,阻滞后2、6、24、36 h S组PMWT明显升高,阻滞后2 h C组PMWT明显升高(P<0.05)。实验二:与C1组比较,S1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染色分级明显升高,Ⅲ级染色长度明显延长(P<0.05)。结论与解剖标志定位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1.3%布比卡因脂质体SFNB的小鼠模型具有阻滞成功率高、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神经染色均匀的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解剖标志定位 布比卡因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Burst脊髓电刺激治疗节段性带状疱疹性上肢麻痹一例
16
作者 吴纯 王然 +3 位作者 高献忠 华敏 曹缘 徐晨婕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5-896,共2页
患者,女,74岁,162 cm,62 kg,BMI 23.6 kg/m^(2),因“左上肢带状疱疹后疼痛伴麻木无力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成簇疱疹,疱疹分布于上臂内侧、前臂内侧、左手尺侧三指掌侧,伴持续烧灼样、针刺样疼痛。5 d后... 患者,女,74岁,162 cm,62 kg,BMI 23.6 kg/m^(2),因“左上肢带状疱疹后疼痛伴麻木无力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成簇疱疹,疱疹分布于上臂内侧、前臂内侧、左手尺侧三指掌侧,伴持续烧灼样、针刺样疼痛。5 d后出现左手麻木,抓握无力。出疹第2天开始于当地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注射液0.5 g,每日3次,共1周),营养神经(甲钴胺0.5 mg,每日3次),后皮疹逐渐结痂愈合,但疼痛持续存在,左手麻木无力未明显缓解,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间断接受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至本院就诊,门诊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节段性带状疱疹性肢体麻痹”收住入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咳嗽咳痰,发热寒战,饮食可,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 老年患者 神经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塞来昔布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
17
作者 史春雨 周森 +7 位作者 高献忠 华敏 王然 慕玮瑶 吴纯 邓友明 金毅 徐晨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记录两组用药后1、7、14天、1、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杜勒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分、疼痛睡眠干扰指数(sleep interference score, SIS)评分。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个月时DN4评分> 4分病人数较对照组少,且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安全有效的控制开胸术后慢性疼痛,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凝胶贴剂 慢性切口痛 开胸术后 塞来昔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非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比较
18
作者 王剑 钱成 +6 位作者 顾建平 高立兵 公茂峰 刘亮 倪国庆 彭鹏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721,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非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技术指标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和附属... 目的比较两种非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技术指标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和附属南京医院首选小腿深静脉入路(45例)和健肢股静脉入路(74例)行CDT治疗的急性下肢混合型DVT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比较两组间血管穿刺和置管技术成功率,以及成功置管的CDT静脉穿刺次数、置鞘时间、置管时间、溶栓时间、溶栓剂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及抗凝溶栓相关并发症),不同解剖节段溶栓效果和至少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选择小腿深静脉入路、健肢股静脉入路成功置管CDT患者分别为31例、58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68.89%(31/45)、78.38%(5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小腿深静脉入路组21例(67.74%)置鞘成功需2针次以上穿刺;健肢股静脉入路组置鞘时间明显少于小腿深静脉入路组[(1.84±0.87)min比(10.52±6.13)min,P<0.001],但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小腿深静脉入路组[(41.60±13.31)min比(20.06±4.46)min,P<0.001]。健肢股静脉入路组、小腿深静脉入路组溶栓时间分别为(5.34±1.43)d、(5.06±1.18)d(P=0.354),但健肢股静脉入路组溶栓剂用量较多[(352.16±71.98)万U比(284.68±77.64)万U,P<0.001]。末次随访显示,小腿深静脉入路组股腘静脉通畅率程度明显高于健肢股静脉入路组(P=0.037)。两组间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静脉功能不全流行病学和经济研究-生活质量/症状(VEINES-QOL/Sym)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腿深静脉入路CDT与健肢股静脉入路CDT相比,可更好地清除腘静脉和股浅静脉内血栓,提高股腘静脉通畅率,但在减少PTS发生和改善患者VEINES-QOL/Sym上并无明显优势,且对小腿深静脉穿刺置鞘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置管溶栓 胫静脉 股静脉 穿刺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MR探究早期帕金森病脑代谢网络和功能网络改变特征
19
作者 张逸悦 李孝媛 +4 位作者 高擎 王峰 王柏林 李如帅 张朋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2-1139,共8页
目的:用^(18)F⁃FDG⁃PET/MR和詹森⁃香农相似性估计(Jensen⁃Shannon similarity estimation,JSSE)方法构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个体脑代谢网络,探究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及其与大脑功能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 目的:用^(18)F⁃FDG⁃PET/MR和詹森⁃香农相似性估计(Jensen⁃Shannon similarity estimation,JSSE)方法构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个体脑代谢网络,探究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及其与大脑功能网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18)F⁃FDG⁃PET/MR显像且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同时纳入与PD患者年龄与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20例,男10例,女10例。采用JSSE方法构建个体脑代谢网络,Matlab2013b利用Gretna分析网络拓扑属性和脑区之间代谢连接的变化。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通过Mantel检验分析PD组以及NC组代谢网络与功能网络矩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NC组相比,PD组在全局属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同配性(t=-2.06,P=0.045);在节点属性方面,右侧梭状回节点度中心性显著降低(t=3.32,P<0.001);共有15个关键代谢连接参数降低(P<0.001),其中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颞下回之间代谢连接减少最明显。PD代谢网络和功能网络矩阵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42,P<0.05),相关性大于NC组(r=0.197,P<0.05)。结论:PET/MR和JSSE能早期识别PD脑拓扑属性和代谢连接异常,^(18)F⁃FDG⁃PET/MR显像有助于PD早期诊断,从脑代谢与功能相关角度探究PD患者脑部内在重塑机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MR 詹森⁃香农相似性估计 代谢脑网络 相关系数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构建急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风险预测可解释模型
20
作者 于慧华 姜亮 +3 位作者 彭明洋 耿文 殷信道 周春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构建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可解释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74例。根据治疗后24 h的CT或者MRI评估患者出血转化情况。应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1143个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构建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可解释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274例。根据治疗后24 h的CT或者MRI评估患者出血转化情况。应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1143个弥散加权成像特征和1143个灌注加权成像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选择模型开发的最佳特征。应用6种不同的机器学习分类器[梯度提升分类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自适应提升、高斯朴素贝叶斯和逻辑回归]构建出血转化风险可解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特征筛选降维后共筛选出15个与急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变量[包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糖尿病史、房颤史]及Radscore被纳入机器学习模型中,其中RF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好,其AUC达0.928。当临界值为0.844时,其准确度为85.5%、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88.2%。DCA显示RF模型在预测急性脑卒中出血转化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RF可解释模型可更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血转化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