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韩素芳 薛向阳 高修成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对23例具有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儿童患者进行扫描,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分析病变的各种CT表现。CT分型标准:观...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对23例具有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儿童患者进行扫描,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分析病变的各种CT表现。CT分型标准:观察原始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只要发现纡曲、粗大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即定为Ⅱ型,反之则定为Ⅰ型。结果:平扫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较周围肌肉密度稍低,其中6例可见钙化。增强后19例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与周围血管相似,其中6例见粗大、纡曲血管影,6例呈渐进性强化;另外4例轻度强化。行VR、MIP、MPR重组,11例可见粗大、纡曲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即Ⅱ型。另12例未见粗大、纡曲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为Ⅰ型。结论: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强大等优势,不仅可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做出定位、定性诊断,而且可以初步分类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病变 软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的CT诊断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文伟 耿其明 +1 位作者 钟发英 赵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卵巢囊肿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但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并不多见,文献检索未见CT专题论述.CT能够很好的显示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1-5].现将本院2001年至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新生儿及小婴儿(指6个月以... 卵巢囊肿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但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并不多见,文献检索未见CT专题论述.CT能够很好的显示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1-5].现将本院2001年至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新生儿及小婴儿(指6个月以内的婴儿)卵巢囊肿的CT影像表现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新生儿 小婴儿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韩素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668-669,67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见于婴幼儿,致伤因素较轻,梗塞灶多见于基底节区且多伴豆状核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是伤后1~6天,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塞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