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NK-c-Jun/AP-1信号通路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爱华 黄松明 +6 位作者 丁桂霞 吴元俊 张维真 吴红梅 费莉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JNK-c-Jun/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非放射性... 目的:探讨JNK-c-Jun/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系膜细胞内活化蛋白-1(AP-1)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性。结果:AngⅡ可呈时间依赖性地诱导MC内JNK活化,AngⅡ刺激30min后,JNK活性达到高峰,1h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AngⅡ刺激后MC内AP-1活性显著增强,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多;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AngⅡ诱导AP-1活化及MC增殖。结论:AngⅡ→JNK/SAPK→c-Jun/AP-1信号通路在MC增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能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AP-1活化及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活化蛋白-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红梅 张爱华 +4 位作者 黄松明 丁桂霞 张维真 鲍华英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来源。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系膜细胞增殖;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ROS的产生;化学发光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WesternBlot检测JNK活化。结果:AngⅡ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AngⅡ刺激3min,系膜细胞内ROS产生明显增加,至60min达到高峰。AT1R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完全阻断了AngⅡ诱导的ROS产生。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和二联苯碘(DPI)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而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环氧化酶抑制剂吲哚美辛、脂氧化酶抑制剂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剂酮康唑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Ⅱ诱导的ROS产生均无明显影响。AngⅡ显著刺激NADPH氧化酶活化及p47phox和p67phox膜转位。氯沙坦、乙酰半胱氨酸(NAC)、夹竹桃麻素和DPI阻断AngⅡ诱导的JNK/AP-1活化和系膜细胞增殖。结论:NADPH氧化酶来源的ROS调控AngⅡ诱导的JNK/AP-1信号通路活化及系膜细胞增殖。NADPH氧化酶抑制剂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尼克酸 活性氧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阻断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3
作者 孙艳 张爱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74-1377,1388,共5页
目的:①探讨氧化应激在醛固酮(ALDO)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②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 目的:①探讨氧化应激在醛固酮(ALDO)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②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D和cycli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①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0%以上:②醛固酮显著增加S期和G2/M细胞数,该作用可被罗格列酮阻断;③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cyclinD和cvclinA表达:④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显著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结论:氧化应激参与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系膜细胞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醛固酮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闫闫 黄松明 +6 位作者 丁巍 张爱华 冯泉城 费莉 郭梅 潘晓勤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LD(100nmol/L)诱导组、ALD(100nmol/L)+RA(5μg/ml...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LD(100nmol/L)诱导组、ALD(100nmol/L)+RA(5μg/ml)干预组、ALD(100nmol/L)+RA(25μg/ml)干预组、ALD(100nmol/L)+线粒体呼吸链酶抑制剂rotenone(ROT,10μmol/L)干预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DCFDA荧光法定量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醛固酮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Vimentin和α-SMA表达显著上调,E-cadherin表达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活性氧族(ROS)释放显著增高。②不同浓度的RA(5μg/ml,25μg/ml)及ROT(10μmol/L)干预组与ALD(100nmol/L)诱导组相比,Vimentin mRNA和α-SMA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ERK1/2磷酸化水平下降;活性氧族(R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RA能够抑制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RA对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OS引起的ERK1/2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转分化 醛固酮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酸癫癎大鼠海马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岳 郑帼 +2 位作者 卢孝鹏 张爱华 吴春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观察海人酸(KA)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酶活性和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海人酸颞叶癫癎大鼠模型采用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40只SD大鼠随... 目的:观察海人酸(KA)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酶活性和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海人酸颞叶癫癎大鼠模型采用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制备。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KA组(6 h、1、3、7天),每组8只。检测各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和Ⅳ以及Na^+-K^+-ATP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和二磷酸腺苷(ADP)的浓度。结果:KA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和Ⅳ以及Na^+-K^+-ATP酶活性、ATP浓度、ATP/ADP比值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延长,其下降尤为显著。结论:KA大鼠海马存在能量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海马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